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2185|回复: 23

佛像鉴定大家金申:佛像收藏市场捡漏很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2 11: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申,回族,1949年12月9日生于北京,1968年“文革”中到内蒙古上山下乡,后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1987—1992年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成城大学研究佛教考古五年。1996年7月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佛像专家。著作有《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佛教雕刻名品图录》 、《佛像的鉴定与收藏》、《佛像的系谱》(译作)、《历代佛像真伪鉴定》、《西藏的寺庙与佛像》、《海外及港台藏古代佛像》、《金申趣谈古代佛像》、论文集《佛教美术丛考》(第一、第二辑)等二十余部,二百万余字。多次为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培训班和海内外高等院校讲授佛教文物考古,为国内外公私博物馆鉴定佛像。多年致力于佛教美术史和佛教图像学研究,成绩显著。在佛教文物鉴定方面,尤有独特功力。3 j, L1 a/ q! f6 c: F
/ O( `# T- w6 v2 W* o) l#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的90年代,当大家对佛像鉴定概念还是很模糊,甚至佛像这一大类别在当时的拍卖行也仅仅是归入杂项的时候,金申老师就已经在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培训班举办了多次佛像讲座。这一讲就二十多年,现如今当年的学员都已是各地文博界的专业骨干和顶梁柱,不少拍卖行也开设了佛像专场。
6 r. m' f+ k1 L' b2 d" D
* g- c2 ~! U) ~6 ?0 j0 I5 A& {  此外,金老师还在海内外高等院校讲学,为国内外公私博物馆、收藏机构鉴定佛像,为我国佛教艺术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金申借用龚自珍的一句话来自喻“但开风气不为师”,开的是国内对佛像研究的风气,不为师只是他的自谦。% o1 U# ^( [! A3 ^; ^- s
6 Y) M' D) @. j4 D$ ]!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心插柳结下佛缘& \4 Z- p7 _% z0 F
5 C7 [& I0 S1 C. p
  金申,回族,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之际的1949年,他的成长道路上也留下了新中国发展的印记。1968年,正值“文革”期间,当时他不到20岁就到内蒙古上山下乡。因为有绘画基础,在农村没怎么干活就被抽调到县电影院放映站做美工和放映员,还多次参加了县里的教育革命展览。1 m! W+ U( i/ l& P
, |( v# ]2 |6 ?8 z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每逢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重大节日,他都被抽调到乌兰察布盟集中搞美术创作。那时的艺术创作方法也独出心裁,即“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专家出技巧”三结合的形式搞创作。这样的地市级展览,金申的油画作品已经参加了两届。在邓小平复出的1973年,他顺利地考入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当时作为班长的金申,绘画水平出类拔萃:“很多同学把我当作师长,都是看着我的画成长起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内蒙古师大毕业之后,金申先当了三年美术教师。由于他自幼酷爱文史,博览群书,这为从事古代美术史和文物鉴定工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于是在听说包头成立文物管理所的时候,金申欣然毛遂自荐,从事文物考古一待就是5年。“那里的清代喇嘛庙很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佛教文化,自己就钻进去了,当时也没什么专家,东一句西一句,自己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 r- X" H, t# e; l
2 m( ^7 P/ L3 F! H8 O;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处处留心开阔眼界/ g# t' R( R% O" B0 m0 v: e

2 Q- @4 R! |3 K# g0 q  1985年返京,金申到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开始从事佛教文史研究,这期间他系统地整理了大藏经,编目录,并留心将有用的段落抄了下来,作为论文的素材。在他日后的著作里也多次引用佛经,有理有据。虽然佛教经典主要是佛教的教理,研读它对于佛像识别与鉴定也有间接的用处,从中可以了解到很多佛像背景和教理。5 v5 R: z) b0 p# R$ }
& q: J6 e& \/ \/ G" B! W, K( t
  提及当年的老师周绍良,金申也是感慨良多。“周先生是个温厚长者,宽于待人,他的博大胸襟和渊博学问,令我深受教益。”+ M% [" W! S# V! E
  `; h- d7 s7 X7 l: s
  1987年他东渡日本,在东京艺术大学、成城大学研究了5年的佛教美术,了解到日本人的研究成果,当时日本在文献检索、资料查阅上相对于中国更方便些,相关的展览和书籍也多。随后他的足迹遍及日本、韩国、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亚洲佛教胜迹,以及欧美各国博物馆,从而眼界更为开阔,形成了自己在佛教文物研究上的独特视角。4 H  |" ^5 L$ T+ _' T
. O3 t$ m  ^, i%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著作累累鉴定之路
0 p( q6 \2 b5 z' \+ n: d5 U7 K4 X6 B/ m) ~+ S
  随着阅历的丰富,金申回国之后看问题的角度自然就比别人略高一筹了。90年代初金申的第一本著作《喇嘛庙——佛的世界》是根据他在内蒙古的体验来写的,出版后大受欢迎,一版再版。
  y" c$ E4 F5 Z- n, f  e& c
8 v. X; L' s* x4 l! M) Y( h  此后在他编《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的过程中,因为佛像要排年代,他发现有很多东西编不进去,似是而非。才恍然大悟很多所谓的世界名品实际上是经不住推敲的赝品,发现了问题的契机。他把自己多年的资料系统地整理,站在学术前沿开展研究,结合实地考察,敢于颠覆旧论,敢于质疑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在学术上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_. V8 H! B% E$ d
; g) W. l1 S4 X& m2 Y4 s# _5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也去古玩市场买东西,那时候的佛像很便宜,很少有人看得懂,有时候别人也请他看,慢慢名声就传开了。金申在佛教文物鉴定方面练就了一套独特专长,被学术界戏称为“能文能武”型的专家。
, j, }; ~. q! p. |& \5 d  r
' c& [1 C" W# G* X( s- `& L  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之后,可以安心做研究,著作接连出版,如今已将近20本。先后出版了《佛像雕刻名品图录》、《佛像的鉴定与收藏》、《佛像的系谱》(译作)、《历代佛像真伪鉴定》、《海外及港台收藏古代佛像珍品》等著作,并有论文集《佛教美术丛考》两卷等等,有一定的开创性和学术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耳顺之年重拾画笔, G2 q  `+ ]0 u' b2 [$ _( j; D  d
# j4 l6 m% E& d) w" ~) _
  传授知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金申有自己的博客。熟悉《寻宝》的观众也会经常看到他的点评,引经据典,言简意赅,妙语连珠,评估价值准确,断代有理有据,折服众多观众。% x8 v+ Y' R; g8 [6 F. N

6 n4 E+ _. b; M, T. _  由于经常去各地鉴定,笔会的机会随之增多。有时即兴挥毫,达摩、钟馗寥寥数笔神态俱现。他说这在古代或者日本,都叫禅画,是寄托当时的一种心境。因为一直研究佛教,对其深刻文化内涵感悟极深,所以信手拈来,富有禅趣。) X5 G) d- V4 a0 \
. l) f- T/ [3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申对画家金农、任伯年、吴友如、叶浅予、黄胄都相当推崇。他的眼睛善于捕捉到人物的个性特点,常常为不同的脸庞速写,极为生动。因为早年在内蒙古生活多年,有着深厚的情感,闲暇之余他重拾画笔,画出他记忆中的草原风光,画马更为拿手。他的作品立意高远,画风质朴,不落前人窠臼。被评为中国收藏界的著名画家。
0 V7 K: V) H& J9 r
$ d, q4 v! D' {5 ~7 Q" |7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申答问8 N4 g& s$ j9 F2 n% D  Z/ ^
5 @2 g* ~  S& H3 m, h
  1. 您的这些经历是否造就了您的鉴定功底呢?
8 N: z( h3 f: t0 C+ n% V; S$ {
3 v' X, e2 e- r& w  最主要是有综合性的素质,因为我本身学美术,看东西的第一感觉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一看就能领悟一件作品的线条、韵律,比如线条绵软、表情甜俗等等。有些人没有美术素养,他看东西看不出那种味道、感觉,这是审美观、文化积淀不行,也就做不了鉴定。
; b; d8 K+ w# J4 o& M
& \& B( \( i0 M5 _( T2 v4 r  因为我又系统地研究了佛经,写了几十篇论文,有学术的功底,再加上实践,我自己也搞收藏,而且我鉴定的机会又多,整体的就抬升了一个层次。' k, }! b& F$ v0 W) n

* I4 u. {4 d1 T2 \; S8 H2 n  有些人吧,他能看,但是他说不了太多,就是看真假,让他说文化内涵他说不了。也有些学者呢洋洋万言能写东西,可是他的东西是假的,他看不出来还在写,那就是无根之木。
4 P, A% p. I$ v2 i# O. L
2 l0 N& N2 N: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2. 您现在不仅是权威的佛像鉴定家也是一位大收藏家,这两者之间是种什么样的关系?
6 `# w  j* B+ z2 R3 ?8 G
& w$ l/ p! H7 V* }9 S2 j7 \  若你自己不搞收藏不买东西,永远是隔靴搔痒看不懂。甚至博物馆、文博人员也不行,因为买东西无关痛痒,是国家的。你必须自己买,就会总不放心总要琢磨,这样才是真才实学,不交学费是不行的。我不主张说整天跑生意上的事情,但是你如果觉得值得买,价格合适,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收藏一点。若干年以后,假如你把它看懂了看破了,再交换出去,吐故纳新,也是正常的,任何一个收藏家都是这样。
% l2 K: H% N+ D2 w& x9 i/ j& s% q  x! G  {% |%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3. 佛像收藏的魅力是什么?  9 k* J# o# L6 ^) [, {

2 d+ O3 _$ J: `" O) J8 b  佛教两千多年,从印度、尼泊尔、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蒙古、日本、朝鲜,涵盖整个亚洲圈。而且其时代、风格、文化都不一样,里面的内涵很深。3 t# x6 V( q. s1 d

& p. y! U7 j- {4 b0 w  任何一尊佛像,有佛经的依据,有艺术上造型的规律,表现手法、还有材质上各种问题,这是一个综合的学科,真正把这个研究透了,也是很了不起的事。
9 I/ q/ o( E* |1 O' p& y1 f7 @
. i/ X! {, O% g! d7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4.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辨别佛像的真伪呢?
. E# K  M$ o4 ~0 T8 r6 Z, w
  V8 D" ~2 X$ V+ t( p  严格来说,佛像并不存在真伪的区别,只有新旧之分。这些内容在我的那本《历代佛像真伪鉴定》里有详尽的表述,主要是从造型、制作工艺、刻款内容以及还原历史环境来判断佛像的真伪。现在作伪者也在认真地学习,虚心地改正,所以我们更要关心市场,经常去拍卖会、潘家园旧货市场,不断看有什么新的品种和手法,反正隔一段时间就随便转转,总之会有些收获的。( n- g, B' }1 l- e8 e

* @, P5 `2 ?: a/ V8 E$ r2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5. 现在佛像收藏市场是怎么样的呢?8 y3 D+ y3 c7 r$ x8 M
  u$ E) {( y$ x, l6 W; o3 ^
  现在价格比较平稳,不像前两三年那么疯狂了,另外特别好的也少,要是有稀少的品种,价格还是挺贵的。现在整体水平都提高了,过去很容易捡漏,现在捡漏已经很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2 18: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2 15: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6 06: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2 18:41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