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信息港 www.scxxg.com 铜 镜 专 栏-----阳燧与阳燧镜 返回一阳燧的起源 李祥
, P4 X5 ?5 M/ ?- y8 f, |/ x阳燧的起源很早。中国有个成语曰:"阳燧取火"。《周礼·秋官·司烜》中云:司烜氏掌以大燧取火于日…。这说明周代己在用“燧”。据《考工记》载:“金有六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也。”《考工记》大多认为系战国时齐人所著,说明至晚在战国或之前,古人不仅已掌握了镜鉴和阳燧的材料配方,而且已将两物并举考察。宋朝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云“阳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著物则火发,此则腰鼓最细处也。”通过这段文字说明,北宋还在使用阳燧。而古人何时把铜镜和阳燧合二为一,制造出鉴燧,则无可考证
$ C# Y0 \" w9 p 自1963-1995年,在辽宁、北京、陕西、河南等地十余处的考古发掘,均先后出土了阳燧,其规格在7.5-11厘米直径之间,其年代,在整个西周到宋,元,明。; p; K: ]& d% k5 u: F$ D
二部分阳燧及阳燧镜介绍
' b( ~7 F% h9 Z& w图1 西周阳燧(待考证) 直径8.5厘米弓钮长2.8厘米,弓钮高0.9厘米 . u+ s# T2 X2 `" v3 y
图2 春秋虎鸟阳燧,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7 e+ ?1 e( U( e g0 G
图3三国阳燧镜,圆形,直径8.3cm,厚约6mm,现保存于湖北鄂州市博物馆。
V" t% v1 s+ {5 R图4宋阳燧镜:宽为9厘米,带柄长17厘米。阳燧面直径为6.1厘米,边缘菱花形内有凤鸟纹。现仍然保留有部分银白光层,仍可以起到聚光作用7 c: A6 v" b. L/ s7 E
图5 辽阳燧镜直径16厘米,阳燧径8厘米,燧与边缘之间有一乳突状挂钮。7 k. Y q2 G7 d; U& i8 B
图6辽阳燧镜直径7厘米,外侧边缘有方形钮,钮有长方形横穿,便于携带。
4 u6 R: ?3 Z. f$ y6 Q7 W图7元或明阳燧镜,在直柄柄端0.6厘米处有一进径0.35厘米的小孔,此镜柄形,总高13.2厘米,镜径7厘米;一面呈凹面,为聚光取火用的阳燧,燧径6.6厘米,弧度25度,聚焦点为15.33厘米,斜素缘,缘厚0.5厘米,重160克。& e5 y3 b0 x* M7 H0 i' S: d
其他阳燧及阳燧镜:1陕西周原发现西周阳燧,直径8.8厘米,弓钮高0.9厘米,钮长1.8厘米,曲率为19.8--20
, n8 J% f9 H2 ~5 N% n! U- } 2安徽怀宁发现宋阳燧镜,重104.6克,坡面刻有平行双阴线三角状齿纹17个,外径7.8厘米,凹面隆缘对径6.85厘米,凹面的半径率为14.5厘米,与现有的阳燧镜18厘米的半径相差无几,
4 m- f) ^* S* a9 A+ t& |2 I 3 徐州博物馆有一面唐代阳燧镜,外方内圆,隧面与边缘间分布四兽。有的唐阳燧镜四兽间有四花枝。
* D* A% P a6 G. {- @* I三谈谈阳燧的收藏
+ ?# U }! K: ]5 W9 [ 阳遂的发现很少,总括文物部门发表的资料仅仅十几个,所以研究很少,有“被考古发现所忽略的一类铜器”之说,人们对它的了解不多。然而阳燧是人类发展阶段掌握和使用火的体现,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重要标志,有重要收藏研究价值。
7 E" h! y! j: o9 b+ W, @2 n) f 火的使用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几千年来古人取火方法有三:用燧石取火于石,用金燧取火于日,用木燧取火于木。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击石取火,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钻木取火,到周代金燧和木燧逐渐成为生活中取火用具,火镰主要是为吸烟用的。明代烟草传入中国,吸旱烟的人需要随时取火点烟叶,所以要有携带方便的取火用具,这就是火镰。火镰一般以皮革缝成小包,内装制成镰形的小铁片、火石一片和艾绒。需要火的时候将艾绒捻成小珠放在火石上,用火镰刃快撞石片,迸出火花点燃艾绒。现在火镰已经成为稀有的收藏品,然而阳燧因为它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且罕见,所以阳燧和阳燧镜的收藏变的尤为珍贵。阳燧和阳燧镜价格更是日新月异,阳燧根据珍罕多少价位有区别,一般素的早期阳燧市场价位为数千元,素阳燧镜的价格为万元左右,带纹饰的阳燧镜价位更高。仅国内市场上一枚唐四兽阳燧镜要价十万元。. H. E5 ~! p Q
阳燧为罕见品,目前市场上的阳燧绝大多数为赝品和“冒充品”。收藏阳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c( R6 j4 Y' p1 b( Z1 识别真伪。由于阳燧及阳燧镜价位很高,所以市场赝品很多,各个时期的赝品都有,尤其以早期阳燧.汉阳燧为甚。鉴别真伪主要根据形制.锈色.包浆等,鉴别要点与铜镜相同。
: I* w. x* A+ |9 r2把阳燧与其他青铜物件区分开。目前冒充品多为车马器配件和一些青铜容器的盖。阳燧的外形及钮的形状与铜镜基本相同,与车马器配件及青铜容器的盖有明显的区别。0 ^& a3 ?# x( U3 E2 W8 P
3有人提出古代带钩上的许多小凹面为阳燧,提出“阳燧带钩”的概念,目前分析这是错误的。原因一:目前已考证的阳燧都有实用功能,阳燧面直径都是6厘米以上,这保证了阳燧能够聚光引火。之所以有阳燧铜镜,因为在古代它们是同类,无论合金成分.形制都相同,甚至是同一青铜匠师制造。《考工记》载:“金有六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也。”鄂州出土有一枚国内外很有名的铜镜,铭文为:"黄武六年,十一月丁巳朔,七日丙辰,会稽山阴,作师鲍唐,镜照明,服者也宜子孙,阳燧,富贵老寿囗囗,牛马羊,家在武昌,思其少天下命吉服,吾王干昔囗囗。” 这一段铭文证实这一位三国时代的铸镜师除了铸镜以外,还兼铸阳燧。但是带钩的凹面很小,没有聚光引火的功能,并且阳燧与带钩没有什么关系。" t1 B' l; H: j( U" y
资料来源:1汉龙网 2 鄂州博物馆网站 3文物信息网 " s( S& {. C. m9 u O6 r+ B4 a/ ~
图1 西周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