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登录
手机号重置密码
使用道具 举报
以下是引用yzb在2005-9-5 0:00:21的发言: 7 U+ {1 C; P( m* M不过现在学术圈子里说“族徽”的少了,多数人用的是“族氏铭文”。因为说族徽不可避免的有些不合适之处。
以下是引用yzb在2005-9-4 23:03:00的发言: " F/ h! L4 ^- v0 J/ f( _2 a 6 h. }6 c3 p6 g, Q! b 古代兵器的起源也是个说不太清楚的问题,剑也是如此。如果以有商一代为例,在中原以外地区发现的剑(此时的剑都较短,长者不过35厘米左右)要远远多于中原发现者。说剑根在中原,似成问题。: r% c7 C& w9 W( O 古巴蜀兵器上的符号是否是族徽的问题,确实有必要进行反思。族徽(coast of arms)是借用了西方的概念,在中国是否真的存在同样意义上的族徽还是个问题。而且所谓族徽是一种花纹性符号,(可对比国徽),如果一定要说是族徽,可被认定为族徽,那就不要再讨论它是不是文字了,因为族徽不是文字。所以要进行讨论经,概念是需要首先弄清楚的,不然,如果讨论的东西所指都不一样,那不就是自说自话。对问题的进展也不利。; h( K3 E1 n# i 对古巴蜀及滇南一带铜器的收藏现在也比较火,有市场当然就会有做假的。任何时侯辨伪者是学术研究的第一步。
以下是引用yzb在2005-9-5 0:25:33的发言: 7 i' a! i: t9 B$ n- m, m- X3 Y. _9 G小庙,你好!这亚宪(音)止要说成族徽也无不可,因为这是学界的一个习惯。泛泛的说是族徽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真要讨论起来,为严谨起见,就一般不用“族徽”这个概念。因为这些铭文是字,而不是图画,也不是纹样。如果对比国徽,这是比较好理解的。“族氏铭文”一词就是考虑到这一层因素,所以现在一般就不用“族徽”一词了。如果你有兴趣,我可将我写的一部分关于族徽的概念、内容、与社会学含义的东西发到你那。
以下是引用yzb在2005-9-5 0:25:33的发言: ( ? U, V& r* S7 `0 _# ]3 L小庙,你好!这亚宪(音)止要说成族徽也无不可,因为这是学界的一个习惯。泛泛的说是族徽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真要讨论起来,为严谨起见,就一般不用“族徽”这个概念。因为这些铭文是字,而不是图画,也不是纹样。如果对比国徽,这是比较好理解的。“族氏铭文”一词就是考虑到这一层因素,所以现在一般就不用“族徽”一词了。如果你有兴趣,我可将我写的一部分关于族徽的概念、内容、与社会学含义的东西发到你那。
以下是引用yzb在2005-9-5 0:25:33的发言: 2 a* S; ^* A& S3 Y$ E' o# l( R: R小庙,你好!这亚宪(音)止要说成族徽也无不可,因为这是学界的一个习惯。泛泛的说是族徽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真要讨论起来,为严谨起见,就一般不用“族徽”这个概念。因为这些铭文是字,而不是图画,也不是纹样。如果对比国徽,这是比较好理解的。“族氏铭文”一词就是考虑到这一层因素,所以现在一般就不用“族徽”一词了。如果你有兴趣,我可将我写的一部分关于族徽的概念、内容、与社会学含义的东西发到你那。
以下是引用小庙在2005-9-4 23:54:23的发言:' R# ]- h8 q, L 诸位继续讨论,此贴甚好!!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1 13:45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