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2830|回复: 16

[分享]贺殷墟申遗成功(申请精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30 22: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过不懈的努力,殷墟申遗终获成功。为此特摘录了几位达人学者介绍殷墟的文章以记之,并与各位同好共飨。2 i; y1 t7 G1 ?+ |/ T
- u# @. `: \; H) e0 L
永恒的殷墟
7 ^. Z5 s' |8 n8 ]李学勤: W, n0 W3 v# m/ Y6 F. g
' Q( O9 q0 t# H
中国漫长历史上年数最多的王朝,当是周朝,但周朝在平王东迁以后,经历春秋战国,国家分裂,天子的威权已名存实亡。而在周朝之前的商朝,则更长久地保持了统一局面,史书说“载祀六百”,在古代文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D6 l/ M$ c& n+ A' z' U& ?' v
    商朝中叶,国势也经历了一段衰落的时期。约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王盘庚怀抱重振国威的雄心,不顾一些臣属的反对,把首都迁至今河南安阳的殷。他在迁都前后的文告,到现在还传留在经籍《尚书》里。殷是商朝晚期二百多年兴盛繁华的都邑,是全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规模不断发展。到商朝末代王帝辛,也就是人所周知的纣王的时候,还在都城外很远的地方建了离宫别馆。周武王伐纣,不久周成王时又平定三监之乱,战乱动荡,使殷都9 N# j7 e2 ?0 z: [; o: k, J
沦为废墟。
) H; F- U0 m" |6 {. J: U% \4 A3 O; H' v- R4 ^0 t' x0 x  c0 z( O
5 w8 _! E& x4 M* Z
1 v! r- r: O/ v0 l% f( ], e0 K. @
    殷都是一处宏伟的城市,因此在毁弃以后,地面必然有许多可见的遗迹,会存留相当长的时间,于是产生了“殷墟”这个名词。直到秦汉,人们仍然知道殷墟的所在。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七月,秦朝濒临覆灭,项羽率兵在今河北、河南交界的地区打败秦军,秦将章邯请降,“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虚(墟)上”。《史记·项羽本纪》里的这句话,明确记载了殷墟的位置,在约两千年后起了指引作用,则是司马迁本人意想不到的。
9 }" U, W9 P/ w' q. m
3 q$ h5 |+ F8 O# ^. v! z    岁月无情,殷墟终将湮没,连这个词也被人们淡忘了。尽管那里偶然还有古物出土,比如在北宋时编的图录《考古图》中收载的几件商代青铜器,也没有引起多少注意。
, S1 k1 }$ \/ P# U" p9 }3 q0 H5 a9 Y    殷墟一跃而成为举世瞩目之地,原因就在于清末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和鉴定。山东学者王懿荣在北京任国子监祭酒,在药材龙骨中发现有字的甲骨,这似乎是一种戏剧性的机缘。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并非完全出于偶然。
( k/ \" p# k6 d  l* u. E    在龟甲兽骨上面烧灼,看其痕迹形状以定吉凶的占卜方法,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习俗,起源可以上溯到龙山时代。商代晚期,王室和贵族十分崇尚占卜,特别是将卜辞契刻在甲骨的表面上,成为大家习称的甲骨文。当时是有书写文字的竹木简的,可是简不能在地下保存,只有龟甲兽骨能传之久远,带给后人文字信息,为历史的重现准备下条件。0 D' i+ {# z: F1 |6 `, f: V
    王懿荣获得鉴定甲骨文的荣誉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清代晚期金石古物之学非常发达,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收藏家和研究者。他们的眼界与兴趣都比前人广阔。许多过去不受充分重视的古物,如钱币、玺印、铜镜等,成为人们深入研究的对象;他们还在收藏著录方面开拓新的门类,如陶文、封泥和瓦当,在社会上造成搜罗辑集古物的风气。不过这些学者,像陈介祺、吴云、吴式芬、潘祖荫、鲍康、胡石查等等,到1899年前大多相继去世,只剩下吴大澂(卒于1902年),又不在北京。那时有必要的学识素养,又有机会遇到甲骨文的,要首推王懿荣了。
$ d! e* r5 A, k4 w! p+ h
! l8 S# J6 }2 y3 s1 K- a2 w" t- r- x
探寻殷墟& z3 p- P, i9 c5 Y- d) Y
    王懿荣判定甲骨为珍贵古物,随即通过古董商人购买到不少甲骨,然而为时不长,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他就殉难自尽了。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王懿荣对甲骨文的性质究竟了解多少,现已无从考知,而接续他收藏和研究甲骨的刘鹗,则肯定已经认识到这是商代的珍贵遗物了。他在1903年的《铁云藏龟》自序中清楚地称甲骨文为“殷人刀笔文字”。
* b8 E, `2 `1 y' z9 U$ ~8 p$ G- O    将甲骨运售给王懿荣的古董商人姓范,名字在过去的记载里有种种说法。近年有学者调查,证明他叫范维清,是山东潍县(今潍坊市)范家庄人。据说药店龙骨里的甲骨也是他卖去的,随后便直接把甲骨送交王懿荣。古董商人为了垄断甲骨的来源,假说出自安阳邻近的汤阴,另外还有说卫辉(今汲县)的。因此,在甲骨文发现后差不多十年,还没有人联系到殷墟。
! E! Y3 n- F% i$ T" q! o' X& o    揭穿这个谜团的是罗振玉。
+ d2 R7 J/ k* D2 _% i$ p6 n2 q1 `2 @. {* e
早在1899年,在南方的罗振玉已经听说了王懿荣的发现。《铁云藏龟》的辑印也是由他建议的。他在《殷墟古器物图录》序中说:“光绪戊申,予既访知贞卜文字出土之地为洹滨之小屯,是语实得之山左估人范某。”戊申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随后,他一再遣人屡赴当地,收取了大量甲骨。1915年,他又亲自到小屯探查。: Q/ }5 V/ `5 p" d/ p" [% E
    小屯村正是在洹水之南,5 e: P- z. S# h$ O2 h0 X

: ^( y+ C2 `! I. C, G如王国维在《说殷》一文中所论:“殷之为洹水南之殷虚,盖不待言。……《书》疏引汲冢古文云盘庚自奄迁于殷,在邺南三十里,束皙以《汉书·项羽传》(按《史记·项羽本纪》)之洹水南殷虚释之。今龟甲兽骨出土皆在此地,盖即盘庚以来殷之旧都。”殷墟就是这样重新被发现了。# y+ M7 {6 L, n0 m6 h
    殷墟的发现包括三个环节:首先是鉴定甲骨文的时代,其次是找到出土甲骨的遗址,再就是将遗址与传世文献记载相印证。这为后来若干其他遗址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模式。' e$ T- O/ j) N! v" c5 F* D+ N
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步" A$ s; l: E% N$ |6 ?. O
上面提到的王国维,是一位在多方面都有卓越成就的学者,他对甲骨文研究最重要的贡献,是两篇名文:《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23: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殷墟考古78年
/ J6 o' n7 {- a" N- a刘一曼( O. C9 g2 B: T; A

, e- N1 r2 [) J+ Q1 R3 r安阳殷墟的考古工作迄今已78年了。在我国古代文化遗址中,它是发掘时间最长,发掘次数最多,发现的遗迹、遗物最丰富,参加考古发掘的人员最广的一个。78年来,殷墟考古的历程,反映了我国考古学从初创到发展到繁荣的历史。
  `: w5 f6 c4 I( Z1 x1 @    殷墟的发掘是因甲骨文的发现引发的。1899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1908年罗振玉查清了甲骨文出土的地点是河南安阳小屯2 c( H6 L9 ]' ~0 P! s2 P* e3 q
村,1917年王国维用甲骨文资料论证《史记·殷本纪》中的商代先公先王的世系基本上是正确的。这样甲骨文的学术价值逐渐为世人所认识。甲骨文被发现后,不少人到小屯收购甲骨,引起盗掘之风极盛,使殷墟遗址遭到严重破坏。为了获得更多的甲骨文及与甲骨文同出的文化遗物,以便更好地研究商代历史,为了保护殷墟甲骨文免遭破坏,都必须对殷墟进行发掘。3 L# J- K4 s4 ]7 T
    殷墟发掘始于1928年。该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8月,派董作宾到安阳小屯调查甲骨出土情况。经过调查,董氏认为甲骨文字并没有挖完,还有继续发掘的价值。由此,开始了殷墟的发掘工作。
, h: G" H4 T- C5 \0 |% d, ?
. m- Y1 x2 {. @
; ]. P& k; l$ L6 @# k    综观78年殷墟发掘的历程,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H2 o- c8 e/ x% G3 }4 b
一、1928—1937年,这是殷墟考古的初创阶段。发掘工作是由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组织进行的,考古组的组长是受过近代考古学训练、留学归来的李济。从1928年10月~1937年6月,近10年期间,共组织了15次发掘。主要工作集中在小屯北地、侯家庄西北冈和后冈三地。在四盘磨、王裕口、大司空村等地也作过小规模的发掘,发掘的成果主要是三项:% r/ W5 N) m- w% F
(一)小屯宫殿宗庙区的发掘) O' v2 r& d8 d! Y7 X" \
小屯是殷墟发掘的最重要的地点,在该地进行了12次发掘。先后参加小屯地区发掘的有李济、董作宾、郭宝钧、梁思永、石璋如、刘耀(尹达)、王湘、高去寻、李光宇等二、三十人,前五位还担任过发掘的主持人。其主要收获是在小屯北发掘了53座宫殿基址,这数十座基址,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基址分布在遗址的北部,计15座,以长方形房基为主,个别的呈凹字形。乙组基址位于甲组基址之南,计27座,以东西较长的长方形房基为主,门多向南,面积大多较甲组的大,其中最大的乙8基址南北长85米、东西宽14.5米。在乙7基址之南,还有密集的人、兽小葬坑即祭祀坑。丙组基址在乙组基址南,计17座,较大的丙1基址,面积340平方米,其余16座面积较小,在一些基址之上及附近有较多的祭祀坑。石璋如推测,甲组可能是住人的,乙组可能是宗庙性建筑,丙组可能是祭坛。
5 K8 i9 I; J& m" m+ U* a* s在小屯的发掘中,出土了不少陶、铜、骨、玉石等各类器物,其中刻辞甲骨出上24900多片。在甲骨文的发掘中,最重要的是1936年6月,( Z  c" N* I$ F7 u$ Z; ~* q. n

( m2 i- K8 y6 B* {0 a2 F* a  x
7 X0 h8 K' l! D在第13次发掘期间发现的YHl27坑,该坑是王湘与石璋如发掘的。坑内出土刻辞甲骨17096片,除8片卜骨外,均为卜甲,完整的卜甲300多版,! p0 Z. @; P1 F; F& o

5 p! w" N7 t1 S  T内容极其丰富,对甲骨学和商代历史研究有极重要的意义。" m) f7 [1 e5 t# l* G9 r1 }
(二)后冈的发掘0 l, {  A& M( X" L% g( Q, Z& o
1931年,在殷墟进行了第4次发掘,梁思永参加了发掘工作。这是殷墟考古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梁思永真正地将地层学的原理运用到田野发掘中,使田野发掘水平大大提高。他主持的后冈发掘,发现了殷代、龙山和仰韶文化直接叠压的地层,弄清了这三种文化的发展序列,解决了中国考古学上的一个关键问题。1933年秋,在第8次发掘期间,在后冈发现了一座有两条墓道的大墓,激发起发掘者寻找殷代王陵的热情,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考古工作者认为侯家庄西北冈一带为王陵的所在地。# o% v0 n. }/ c0 [) l- B
(三)西北冈王陵的发掘
1 c* Z, Z! k) X9 `- d1934~1935年,在西北冈进行了三次发掘(即第10~12次发掘)。发掘工作由梁思永主持,参加人员有石璋如、高去寻、尹焕章、祈延霈、胡厚宣、夏鼐等。发掘工作规模之大,是中国考古史上:罕见的。共发掘了带墓道的大墓10座,分布于东西—二区,  C4 V, s3 k% \' s1 p2 K

7 I% T3 l  D: R' S# q西区有4条墓道的大墓7座,方坑1座(是未完工的一座大墓);东区有4条墓道的大墓1座,2条墓道的2座,在大墓周围还有1000多座祭祀坑。西北冈大墓,虽屡遭盗掘,仍出十了不少精美的随葬品,如牛鼎、鹿鼎等大型青铜礼器,1000多件矛、戈、盔等青铜兵器,人和动物形象的大理石圆雕,以及木质仪仗、木鼓、皮盾、雕花骨匕等。这些珍贵的文物,震动了中外学术界。9 }& T0 X& B2 n) ~# G" M, f
在1929年秋至1930年春,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进行第3次发掘期间,河南省政府派河南省博物馆的何日章到安阳小屯村发掘。何氏进行了两次发掘,前后三个多月。其发掘目的是为了找甲骨文,共发现甲骨文3656片,以及铜、玉、陶、石等器物,但发掘的质量不高。
- l% w0 Z2 e8 h* ~5 g8 L1 5次殷墟发掘,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其一,殷墟发掘是第一次由我国学术机构独立进行的对古代都城遗址的大规模发掘,标志着近代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在我国考古学史上有重要意义;其二,证实了安阳小屯一带为殷代的都城;其三,初步摸索出一套发掘夯上基址、灰坑、墓葬的科学方法,大大地推动了其他遗址的发掘工作;其四,在后冈发现了仰韶、龙山、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23: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殷墟考古78年(续)3 A0 D1 S9 [* e+ [( _/ X4 I
刘一曼
: ]& V( l( P( t/ Q' ?7 @& u: {(五)族墓地的发掘:
6 B& N) r6 a* C; u1、1969~1977年安阳队在殷墟西区发掘了近千座墓葬,参与发掘的杨锡璋、杨宝成在编写报告时,发现这些墓葬有规律地成片分布,可分为8个墓区,每个墓区又可分为若干个组。不同墓区有明显界限,葬俗上各有特点,所出铜器上的族徽铭文及随葬陶器的组合等也存在差别。他们提出西区墓地应是族墓地,各个墓区代表着不同的族,墓区下的墓组可能属于分族或家族。上世纪80年代以后,族墓地的观点,逐渐为学术界认同。在后冈、郭家庄、梅园庄、刘家庄、大司空村、新安庄、戚家庄等多处地点都发掘了许多商代墓葬。这些资料表明,殷墟族墓地的分布是随着殷墟范围的不断扩大而扩展的。% f9 W0 a4 j1 h0 k& V
2、这一阶段在族墓地的发掘中发现了几座随葬品丰富的墓,郭家庄160号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座。该墓于1990年发掘,发掘工作由杨锡璋主持,刘一曼、李进参加了工作。该墓为长方竖穴墓,面积1 3平方米,出土各类随葬晶353件。在青铜器中,有铸造精良、纹饰华美的礼器41件,还有200多件兵器。发掘者据铜器铭文,推断墓主为“亚址”,是位高级武将。该墓是继妇好墓发现以来第二座随葬品丰富的墓葬,时代属殷墟文化第三期,对研究殷墟青铜器断代有重要意义。    $ w! [3 M+ Z; c3 h3 R
(六)车马坑的发掘。20世纪30年代在小屯与西北冈已发现过6座车马坑。50、60年代,在孝民屯与大司空村亦发现过4座。从70年代至1998年间,车马坑发现的数量与地点不断增多。西区、郭家庄、梅园庄、刘家庄北地发现了30多座车马坑。参加发掘的有杨锡璋、杨宝成、刘一曼、李进等,对研究殷代的车制和车马坑的性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U  u- n+ B% @
(七)宫殿区一带的钻探与发掘:( p$ R' ]/ C! K* ]
1、1986年,安阳队继续对小屯西地大沟进行钻探,发现此沟向南到花园庄西南角转折向东,一直延伸到洹河内。沟南北总长1050米,东西长650米。这条大壕沟与洹河共同构成对宫殿区的围绕,把商王及王室成员的居住地与其他地区分开,并起到防卫作用。2 q( b7 o( _, I
2、这一阶段,在小屯西北地发现了50多座中小型基址,其中较重要的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小屯北乙20基址之东南发掘的“凹”字形宫殿基址。发掘工作由郑振香主持。该基址由南、北、西三排房基组成,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出土的陶器属殷墟文化第一期,出土的一件铜盏,有铭文“武父乙”三字,是指武丁之父小乙,因此该组基址应建于武丁时期。0 n$ y6 P% k  Q" u6 T# E3 P
(八)白家坟东南建筑基址的发掘。
6 D4 Q8 r! x% j. g7 H4 @6 d! @1997年安阳队在白家坟东南地发现5 7座建筑基址,为了解当时都城内的族邑布局提供了重要资料。发掘工作由唐际根、徐广德主持。这批基址最大的一座面积187平方米,门向朝东,基址上有排列整齐的础石。在该基址的“前堂”沿墙基一带的夯土中,发现78座儿童瓷棺葬。由于该基址面积较大,但中部无隔墙,与一般住房不同,发掘者推测可能是宗族或家族举行活动的场所,或许是族宗庙之所在,似后世的“祠堂”。
( u, Q1 n) f) ?& e(九)对殷墟的范围有更清楚的了解。上世纪70年代以来,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在盂宪武、李贵昌的带领下,在殷墟外围区南面的戚家庄、郭庄、刘家庄、徐家桥一带进行过多次发掘,发现了许多遗址与墓葬。这样殷墟文化分布的范围就往南扩展了1公里,即由过去说的南北长4公里变为5公里。至此,殷墟的范围达30平方公里。
9 j0 N2 v1 ~. J( R(十)对殷墟文化分期的认识更加深入。由于发掘资料不断增多,特别是小屯南地甲骨与妇好墓的发现,考古工作者对殷墟文化各期年代的认识比过去要准确。认为殷墟文化第一期(有学者称一期晚段)相当于武丁前期;二期相当于武丁后期和祖庚、祖甲时期;三期相当于廪辛、康丁、武乙、文丁时期;四期相当于帝乙、帝辛时期。
7 g& |. M6 \7 P(十一)对洹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取得重要成果。2 w8 l# t1 l' _: ^, r
1997年以来,考古所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组成中美洹河流域考古队在洹河流域开展考古调查。中方领队为乌恩,主要成员有唐际根、徐广德等;美方领队为瑞普·拉普,主要成员是荆志淳、罗伯特·杜朴等。调查总体目标是研究史前及商周时期,特别是商代晚期洹河流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调查结果认为,今京广铁路以西洹河两岸,自史前时期以来存在较为稳定的地貌结构,使得动植物群、气候等自然环境相对稳定,适宜人们长期在这里生活、繁衍。所以,殷墟作为晚商都邑的出现,一方面是与洹河流域一带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类在这里长期生活形成的悠久、浓厚的文化基础有关。3 M8 g4 ?+ J3 a" P
四、1999年至今,殷墟考古工作全面展开,不断有新的重大发现,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这一阶段主要收获有以下几项:
+ W+ q# M) e% |5 S" k, w* `(一)洹北商城的发现与1号宫殿基址的发掘。
9 R! O! t, M9 i1 a; ~$ g( ?
+ H! R6 q' {  F" M! Y9 q$ f2 s% z( M0 {6 O: z3 M+ a
. N, U' }) I, C
1996年以来,安阳队在洹河以北的董王度、三家庄和花园庄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与钻探。1999年11月至12月下旬,钻探工件取得突破,发现了一座新的城址,命名为洹北商城。这次钻探工作由唐际根、刘忠伏主持。0 ]3 K4 P! @- r  w% s- G( A4 w
洹北商城平面近方形,方向北偏东1 3度,边长2100~2200米,面积4.7平方公里。城址埋于地表2.5米以下,现存城墙基槽部分,基槽宽约9米。该城的年代略早于殷墟文化第一期,属于商代中期。它的发现,填补了商代前期郑州商城与商代后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23: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多少殷墟文物流失海外, n/ Q0 ~  }" N9 H
唐际根8 d7 l+ _9 H1 S# v
' ]( k) M# O$ P# @1 `8 [
    究竟有多少殷墟文物流失海外?
. {7 Q. l; _' ~) C) v  j    历史上,曾有许多学者试图调查殷墟海外文物的收藏情况,如梅原末治编成《欧米·储支那古铜精华》(1933)、陈梦家编成《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1963)、李学勤、艾兰编成《欧洲所藏中国青铜器遗珠》(1995),但这些工作都只是撷取了海外公私藏品中的部分精华。尽管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西方诸博物馆都出版了其藏品图录,使得我们有可能对流失海外的重要中国文物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要对流失文物的数量作一估算仍然很6 z9 G: Q8 _& q5 g
困难。道理简单得很,首先是藏有中国文物的单位或个人大都没有悉数公布他们的收藏(有些个人收藏家根本就不愿意以其藏品招摇);二是即使收藏者公布了其收藏,要从中确认某件文物是出自殷墟谈何容易?特别是其中一些入藏时没有记录的文物,其身世或许永远成谜。如果允许我根据多年阅读各种图录和参观海外博物馆(包括一部分博物馆库房)的经验作推测的话,流失在外的殷墟文物总数最保守地说也有5万件,包括青铜器、玉器、甲骨、骨
0 g. I4 G7 `: i6 v2 g' y器、陶器、石器、铸造青铜器用的陶范等种类。甲骨占了其中大部分,仅日本一国收藏的甲骨即达1万余片。
6 [9 C% f) ]( Q    虽然我们无法估计流失海外文物的总数量,但其中一些重要的殷墟文物经常被人征引或刻意提到。如日本根津美术馆藏的三方盉、加拿大皇家博物馆藏的刻辞骨匕、哥本哈根装饰艺术博物馆的“南单觚”、美国芝加哥艺术研究所的骨尺等。) _- T, [: N$ R+ J6 s( a
    世界最著名的收藏中国文物的博物馆,往往也是收藏殷墟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各国博物馆展出情况差别很大。美国收藏点非常分散,全国有不下30家博物馆收藏有殷墟文物。而法国的国有文物居然可以“划拨”,某种程度上带有“社会主义色彩”,例如巴黎卢浮宫原本收藏有不少中国文物,后来全部“划拨”到了吉美博物馆,因此卢浮宫的参观者可以在卢浮宫看到两河流域和古埃及令人震憾的文物,却见不到1件中国文物,
4 @/ U: Y+ j5 W$ ^( [
0 a4 @7 f) w; X5 k* Q吉美博物馆则集中展出了亚洲诸国的文物,中国文物被安排在重要的空间展示。
+ [+ P/ \% L- W$ v; P    以下列出的是海外收藏殷墟文物数量居前列的. U4 [4 [& H% _' j" O2 L, n
40家博物馆或藏家:
4 w. Z& q/ G+ V1 N9 p!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青铜器、玉器" _8 v, _8 x9 j+ P' T! z+ ]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青铜器、玉器2 w( u" K5 f! v& }8 Z; {
美国赛克勒艺术博物馆:青铜器、玉器5 C/ V. u7 b* g4 F% a
美国勘萨斯州立博物馆:青铜器、玉器
6 e: Z. }# w3 K1 U3 l5 ^+ q美国芝加哥艺术研究所:青铜器、玉器
6 v6 A! i# X8 q  _, ~5 R3 k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研究所:青铜器、玉器8 `8 o3 e& F1 }, \$ D$ Z
美国旧金山艺术博物馆:青铜器、玉器
  q- t( {# i' C$ g0 A# S美国华盛顿州立博物馆(西雅图):青铜器、玉器
. v* q3 p5 _0 C% }& d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博物馆:青铜器、玉器+ q! k1 F. S8 [" f. o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青铜器
: M# ~) H1 o; v美国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青铜器、玉器
$ ?9 |4 F$ A6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青铜器、玉器+ p  o" ^- e$ n/ |6 d9 l
美国圣路易斯州立博物馆:青铜器
, M' Q, M9 I, [; A  B+ t美国旧金山东亚美术馆:青铜器、玉器
! d- u6 g+ |9 t0 R, S美国旧金山市立博物馆:青铜器、玉器
" A. Z& G7 L+ m. j& j美国芝加哥田野博物馆:青铜器、玉器: p2 D! C/ f0 w7 O) }8 A" r" p
美国芝加哥大学博物馆:青铜器
5 X# l& @/ a8 ]- h$ O2 e; o日本根津美术馆:青铜器(著名的有铜方盉,大铜瓿)' Q, {# f7 K  r% J
! v: Q3 t9 ?$ V- ]; r5 c: W

  Y4 ~: \8 d7 M0 p* H, k  r3 F日本泉屋博古馆:青铜器、玉器" Z7 ~  [' n, l4 o' a: o
日本白鹤美术馆:青铜器、玉器
9 H$ C4 _& D& T1 L3 q* r, G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甲骨、青铜器
; Y0 s+ \/ d7 @& [! F* n, L' P4 m日本不言堂:青铜器& K' e) O/ l$ f9 R$ f5 [. Y
日本天理大学博物馆:青铜器
8 V9 l, l( R4 v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大英博物馆):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
# M* `% t& E& U0 p+ x4 R0 y英国大英图书馆:甲骨
2 x* P6 }: v$ `" v英国阿尔伯特——维多利亚博物馆:青铜器、玉器
  X: L9 H( m0 C8 \! S5 f6 e英国苏格兰爱丁堡博物馆:青铜器、玉器、甲骨
. K+ N9 D# m) l英国格拉斯哥博物馆:青铜器
* Z2 d5 D+ V* [! F. ^! s2 B英国埃斯肯纳齐行;青铜器9 p' s" ~; ]0 x0 d( W2 k1 E
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青铜器、玉器、骨器、甲骨、陶器、陶范
) E) ~* G$ d5 `+ f. g+ G法国吉美博物馆: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甲骨: C+ N3 v. l. s5 p9 H
法国色努斯基博物馆:青铜器、玉器、甲骨、陶范! O9 n; U& q+ k4 u6 r
德国柏林东亚博物馆:青铜器、玉器、甲骨
+ U) B4 z$ {* Q! b0 J德国科隆东亚艺术博物馆:青铜器
* @3 H* P' [' q, a; W德国斯图加特民间艺术博物馆:青铜器7 y8 W& ]7 N* x# P0 n7 c
德国慕尼黑民间艺术博物馆:青铜器
% J" _; R; [( ^2 @意大利国立东方艺术博物馆;青铜器1 `3 u$ j' H8 R( d* ]8 m
瑞典远东博物馆:青铜器、玉器、骨器、陶范; T: {, g' U7 X5 O
瑞士苏黎世利特堡博物馆:青铜器
6 I, _+ K: l+ F9 X6 c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甲骨、青铜器
& _8 {! G! j) I/ a; \( B6 O丹麦哥本哈根装饰艺术博物馆:青铜器% a/ l9 C1 y: m7 b& I- U: s0 `7 g
除上述诸国博物馆外,其他藏有殷墟文物的国家还有挪威、韩国、新加坡等。从收藏数量看,殷墟文物较多地集中在美、日、英、德、法、加、俄、瑞(典)八国。需要提到的是,海外各博物馆之间、私人藏家与博物馆之间,文物交易时有发生,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原本在某收藏单位的文物,数十年后会出现在另一藏家手中。因此诸藏家手中的中国文物随着岁月流失会有所变化。
5 O* @8 k" u! U0 M2 M0 Z& F9 B7 F    西方展出的文物是否标明来源,由博物馆白行决定。如日本根津美术馆展出的3件青铜盉,明确写明“传出河南安阳1001号大墓”;更多的博物馆(特别是美国的博物馆)通常标出文物的捐献者或前藏家(如写明“Wenthrop”);即使展出时不写明来源,通常各博物馆对入藏的中国文物来源也是有记录的,除非来源已无法可查。
* h/ F8 D# d; b) v4 Y) i" R    根据藏品登记入库的线索,很容易发现,海外各博物馆的文物大都是由一些著名的藏家捐献或从他们手中购人的。如现藏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皇家博物馆中的藏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1 00: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1 09: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呀,学术性的交流与看物交流同样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1 10: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要鼎!!! [em27][em27][em27]
" H# I; \+ o0 r: x* K0 D' [- Y" |* e/ w: j9 w9 L3 o, k' D
谢谢石头  [em23][em23][em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8-31 13: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1 18: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阅读,谢兄好文![em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1 21: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要鼎!认真拜读![em27][em27][em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1 12: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射炮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7 00: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em17]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7 12: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7 14: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em27][em27][em27][em2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2 11: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古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7-24 13: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8 20: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1 12:12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