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2886|回复: 39

青州龙兴寺精品造像赏析~~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6 17: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州龙兴寺精品造像
U5826P1081T2D92558F6DT2012111609515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7: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州龙兴寺精品造像
U5826P1081T2D92558F7DT2012111609515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7: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日前,“清新俊逸——青州龙兴寺出土北朝佛教石刻珍品展”在深圳博物馆开展。青州龙兴寺50件佛教造像首次参加展出,时间跨度从北魏至北宋,再现了中国佛教艺术的流变过程和精湛造像技艺及特色。
4 L  @5 i7 p4 I7 ?& u5 k) Y% Y# `
  山东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出土于1996年。当年,在青州博物馆南邻学校的操场工地上意外发现了佛教造像残臂,引起当地考古工作人员重视。历经9天发掘,出土各种材质佛教造像600余尊,大者高3.2米,小者不足20厘米,年代跨度超过500年。该发现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世纪百大考古新发现。
8 N  v- j; c# u6 ]- p5 @
9 q. E; T, g  u2 n5 x  u! }3 y  在当时出土的佛教造像中,北朝时期的量多、体大,且多保留贴金彩绘,雕造精美,其中,四件纪年造像较具代表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7: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韩小华造弥勒像
- X  Z9 y+ n* e4 V3 b! W" r4 j( x7 f- e7 n( |% m
  韩小华造弥勒像,北魏永安二年(529年),高55厘米、宽51厘米、厚10厘米,石灰石质。
- b& u# q7 S' H/ O" Z! s2 Q1 d7 M& Q$ q" y% b: \2 |
  背屏式高浮雕弥勒三尊像。主尊高肉髻,面相方圆,着褒衣博带袈裟,下摆外撇呈八字形,手施无畏与愿印。两胁侍皆黑发朱唇,颈饰项圈,身着宽大的披帛一直垂到莲台上。均左手持善锁,右手捧莲蕾。造像上部两侧刻出丰满含笑的半身日、月天神像。三尊下部有连体的方形台座,台座正中线刻一化生童子承托着博山炉,童子两侧各雕有一狮子、一供养人,左侧题记为“乐丑儿供养”、右侧为“韩小花(华)供养”。从三尊的面部与服饰可以清楚的看出,这铺造像是典型的北魏孝文帝汉化改制以后的风格,表现出了鲜明的汉族士大夫所欣赏的“秀骨清像”。造像左侧有发愿题记四行:“永安二年二月四日,清信女韩小华敬造弥勒像一躯。为亡夫乐丑儿、与亡息佑兴,回奴等后己身并息阿虎,愿使过度恶世后,生生尊贵世世侍佛。”从题记可知,这铺造像中的主尊是未来的弥勒像,其思想来源于鸠摩罗什译的《弥勒下生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7: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比丘尼惠照造弥勒像
; C! o% ~4 c( F% h$ E7 G
4 F7 t9 S5 U5 v# u, T/ ~/ J  比丘尼惠照造弥勒像,北魏太昌元年(532年),残高51厘米、宽43厘米、厚15厘米。石灰石质。
. }. k# Q3 i. O7 p" D+ P3 F5 @* j* F8 l
  此像为弥勒三尊像,惜其下部,主尊头部残佚。主尊仍为褒衣博带装。从两菩萨面部看也已趋向丰满圆润,从前那种笼罩在面部的神秘色彩尽失,而增加了亲切迷人的笑容。三像上部有保存完整的四身飞天,当空飞舞,动作潇洒,表情喜悦,飞天中央是一条舞龙,舞龙口衔主尊头光花环。这在馆藏孝昌三年造像上亦有所表现。龙的上方有一尊用荷叶与莲花承托的化佛,整体构思精巧、和谐、动静相宜。背面题记为:“维大魏太昌元年九月八日,比丘尼惠照为亡父母并及亡妹何妃敬造弥勒一躯。上为皇帝陛下、师僧、父母,亡者直生西方无量寿国,现存眷属常与善俱,自愿己身生生世世常作净行沙门,一切众生咸同斯庆。”从题记可知,主尊为佛教未来世界的弥勒佛,应是弥勒下生人间的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7: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邢长振造释迦像
4 ~* a: h% Z! |/ i9 ~% z% ]* `& c- c' o" v& W
  邢长振造释迦像,东魏天平三年(536年)残高138厘米、宽97厘米、厚25厘米。石灰石质。5 N+ `3 ^6 `% w: ~& n

! ]8 d& s" K$ G  背屏式高浮雕释迦三尊像。主尊、左胁侍头残佚,佛着褒衣博带袈裟,袈裟与长裙下摆略外侈,跣足立于莲台上;左胁侍右手戴手镯,提净瓶。右胁侍头戴贴金高冠,面带笑意,颈佩项圈,手饰绿色披帛和贴金璎珞。背屏下部主尊两侧浮雕栩栩如生的双龙,双龙吐出莲叶莲蕾承托着两胁侍菩萨。上部正中为一单层覆钵塔,塔两侧环绕十二身飞天。造像背面题记为:“大魏天平三年岁次丙辰三月壬寅朔十六日丁巳,清信士佛弟子邢长振仰为二亡姊尼,敬造释迦像一躯,愿令亡姊尼托生西方静佛境界,又愿师徒、眷属、七世父母、现在居家内外大小普及诸含识,一切众生咸同斯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7: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尼智明造像3 H% B+ `) j- \8 E% g; ]

' q- \* `, \/ z- p6 U8 s8 Q- |" s  尼智明造像,东魏天平三年(536年),残高83厘米、宽66厘米、厚18厘米。石灰石质。8 V5 |) B/ Q/ v+ u+ x
' Y' f" K( {! E2 D
  高浮雕佛菩萨三尊像。主尊高髻,低头面带笑意,身穿褒衣博带袈裟,下摆略外撇,跣足踏圆形覆莲台,两侧菩萨侍立,均带冠饰,身着天衣长裙,右胁侍菩萨手持莲蕾与净瓶,左胁侍则拿莲蕾与善锁。造像舟形尖顶残佚,残留两身化佛。基座上刻题记:“大魏天平三年六月三日,张河间寺尼智明为亡父母、亡兄弟、亡姐敬造尊像一区,愿令亡者托生净土,见在蒙福,又为一切咸同斯庆,郭达郭胡侍佛时。”此像的另一珍贵之处在于在造像两侧的红色背景上各绘有两位佛门人物画像,其体态修长、面容清秀,应是发愿造像者比丘尼的形象。
9 Y1 I& A, l8 D# ^' G% A, W1 m/ O
% Y# v* C2 r6 q% O  邢长振造释迦像和尼智明造像虽然均是天平三年的作品,但其造型、体态等表现出了较大差异。智明造像像座为连体长方形,是古青州地区早期采用的一种形式;而邢长振造像底部为插榫式结构,底座应为圆形覆莲台座。智明造像上部两侧浮雕数身化佛,邢长振造像上部为十二飞天,尖部雕刻宝塔,下部浮雕“双龙”。从造像服饰看,智明造像三尊服饰仍显厚重,并且无项饰无璎珞;而邢长振造像服饰薄衣贴体,尤其二胁侍菩萨,袒上身,着天衣璎珞,颈佩项圈,身材也不再僵立,而是细腰,小腹突出,有了明显的倚斜之姿。虽为同一年代作品而风格有如此差异,充分显示出这一时期青州地区造像在新老风格交替过程中呈现的复杂多样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6 17: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6 17: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6 17: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米你来,我请你去看实物,比照片精美的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6 17: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6 17: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6 18: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很震撼,比龙门石窟还亲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6 21: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6 22: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6 22: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7 15: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7 16: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8 21: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刚看了一部纪录片,十分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8 22: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1 22:59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