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 [7 |- l2 R4 |$ y$ E
! h- } o7 }4 J1 y
他们让文物“返老还童”
: b$ ]- S$ X. O% Y O$ l5 L Q% Q0 e# Z
本报记者巩亮亮
, u1 }% {0 F8 m, ^( X
* t% p& d0 K4 \: Q; Q 四个大男人,一间近二百平米的房子,两张自制的大桌子,目力所及皆是各种样式的纸片。这就是吐鲁番文物局吐鲁番学研究院技术保护研究所的工作间,四位文物修复专家在这里制作修复药水,用传统的方式从蚕茧上剥离蚕丝做丝网,目的只有一个让尘封千年的文物再现本来面目。
( C g% b* _, o, J( T( d0 x5 j. N2 H2 r2 m! r( t% }
每一张出土的纸片,都讲述着某个朝代某个时间段的故事:这细腻的笔迹、柔韧的纸张,是哪位文人墨客所书写?如今,清晰的字迹就要出现在眼前,这一切都是纸质文物修复师创造的奇迹。0 j1 _' N) Y. i" S# W0 L6 n
' B# ^& H; @; b3 {& {2 K
上文所说的唐代药方被送到吐鲁番学研究院技术保护研究所时,外表看上去像揉成一团的泥巴,干了已经上千年的泥土紧紧包裹着它的真容。
& X$ t" Q8 Q) i; Y R+ \! t1 ^. D S/ g2 j5 c1 r5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