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上人家 于 2016-2-24 22:31 编辑 7 v' X+ y8 e) Z E
; u" s% w% ^( p$ A- F& G
; T8 N# m" a$ m( ?" h! y! h1 i" n/ G1 Y
汉镜纹饰有一种最流行,俗称“柿蒂纹”,日本学者多称“四叶纹”。
6 N; x# | p9 C3 d柿蒂,柿亦作柹,蒂亦作蔕,至少唐以来就有此名。如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倒捻子……有子如软柿头,上有四叶如柿蒂,食者必捻其蒂。”唐白居易《杭州春望》诗:“红袖织绫夸柿蔕,青旗沽酒趁梨花。”又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八提到“绫柿蒂”,元陆友《墨史》卷下提到日本有墨“如柿蒂形”,宋洪皓《松漠纪闻》提到蜜糕“形或方或圆,或为柿蒂花”,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三二引童谣“茶结子,好种柿。柿蒂乌,摘个大姑,摘个小姑”,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一有诗“多君肯念还京客,为织春袍柿蒂续”。可见这是中国传统的叫法。学者称为“柿蒂纹”者,其实是一种四瓣花。其特点是每个花瓣作“一尖两弯”。
: H9 p5 u/ ~7 r; F% b战国秦汉流行以四瓣花标志四方。通常所谓的“柿蒂纹”,只是这种四瓣花的一种。它有四个大花瓣,中间有时还夹着四个小花瓣,或尖或圆,小花瓣指四正,大花瓣指四隅。说是四瓣花可以,叫八瓣花也可以。八瓣花是从四瓣花衍生,用以标志八位。 / E0 p1 D4 v" ?1 U, q O
: ?1 a, g! |4 B! L( M+ F4 D" {
! X% B) m$ p/ N' m
* `% h8 x( o+ W1 s+ M9 P' C汉代的四瓣花,来源甚早,战国就有,不限于镜鉴,也见于铜器、漆器、画像石。汉代流行云纹瓦当,大家说的云纹,其实也是四瓣花的变形。 " H- f, M/ y* z$ C, o. R/ l d, S!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