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409|回复: 0

曹妃甸是政绩工程下的牺牲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4 05: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马燃

  近年来饱受“唱衰”之苦的曹妃甸,似乎有望迎来地区发展的“第二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逐渐加速的背景下,环保部于6月26日公示,拟批准总投资283.36亿元的燕山石化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项目环评。

  作为接待9位政治局常委考察的示范项目,曹妃甸曾走过一段辉煌的时光。2004年至今,曹妃甸启动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总额达到了3000多亿元,被称为“中国投资最大的单体工地”,一时风光无二。

  然而,在产业转移和发展难以同步跟进的情况下,曹妃甸产业集聚效应一直难以实现,支撑曹妃甸飞速发展的模式难以为继,基础设施闲置、工程烂尾等问题不断发生,曹妃甸开始走向没落,投资不断萎缩。2009年,曹妃甸新增投资为1023亿元;2010年为1000亿元;2011年下降至601亿元;2012年,下降到600亿元以下;2013年,也只有650亿元。

  开发建设10多年以来,曹妃甸既创造了开发建设的奇迹,也经历了热火朝天到几近停摆的曲折和困境,是由基础设施建设转入大规模产业聚集的重要时期,曹妃甸却没有抓住机会。而曹妃甸的遭遇其实是中国经济转型期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过剩的缩影。

  在“以GDP论英雄”的考核指标下,曹妃甸绝非政绩工程下唯一的牺牲品。近年来,各地政府为了政绩工程,不考虑经济效益和民生效益,大肆举债,透支地方未来发展,纷纷上马一些看不到前景的大项目。例如,各地兴起的“机场建设热”。

 从2005至2012年间,我国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3500亿元,民航运输机场由142个迅速增加到183个,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均基本实现翻番。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新修建56个机场,迁建机场16个,改(扩)建机场91个,全行业基本建设投资将达到4250亿元。

  但是,民航机场在科学定位、合理布局等方面存在些许多不足。特别是近两年,一些地方政府建设机场的热情高涨,盲目建设的现象大量存在,甚至出现了机场“一边亏损一边大量上马”的奇观。2012年度,我国183个机场中,亏损机场约134个,总亏损额达到29亿元。拥有12个机场的云南机场集团,2012年亏损额就达到9.86亿元。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的背景下,曹妃甸无疑是幸运的,有望借此再次获得发展。但是,曹妃甸显然是我国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中的冰山一角,无疑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再次敲响了警钟。

  尤其是在地方债务危机频繁出现问题的背景下,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过剩,以及遏制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而重复建设、透支未来发展?这显然是摆在政府面前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4-30 20:31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