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423|回复: 1

捕硕鼠方能振兴基金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6 06: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募基金业捕鼠不会降低基金业的声誉,而是基金业重整旗鼓的前兆。

捕鼠行动规模极大,这是一次为改革腾空间的“净基”行动。腾讯财经7月7日披露,目前证监会在查的类似案件近40起,涉案人员可能近百人,稽查范围涉及公募基金、券商、保险资管、阳光私募、PE等行业。5月9日,证监会披露三起内幕交易案件,光大保德信原基金经理钱钧,嘉实、上投摩根原基金经理欧宝林、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原投资员张治民被查处;7月4日,证监会通报了海富通5名原基金经理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案件,往前追溯,博时基金的马乐、中邮基金的厉建超、汇丰晋信的钟小婧等人也曾相继被查出涉嫌内幕交易。

基金业“净土行动”,效果是公募基金业“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截至今年5月中旬,已有460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出现变更。基金业人员离职率连续几年达10%以上,据wind统计,2013年有140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55家基金公司,远超2012年111位离职总数。仅今年上半年离职基金经理人数达105人,较去年同期的73人,增加30余人。

基金道德风险、利益冲突、人才流失“痼疾”再次被揭开,公募基金事实上操练投资新手、陷入有兵无将的窘境。截止今年4月已发行基金产品的84家基金公司中,63家公司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低于3年。截止今年5月底,全市场951位基金经理管理着1722只公募基金,平均1人管1.8只产品,包括鑫元、浦银安盛、天弘等23家基金公司平均一名基金经理管理至少2只产品。

信用不到位的背景下严打基金经理老鼠仓,似乎对公募基金经理不公平,将导致公募基金行业萧条。这一理论非常荒唐,诚信与守规是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是老鼠仓的功劳,老鼠仓发展到极致,必然使公募基金成为硕鼠们自己的粮仓,最后摧毁整个基金行业的信用,使中国公募基金走向不可挽回的衰败命运。

一些基金经理去职,也有更多的人任职,《证券时报》统计,截至2013年11月22日,公募基金经理总数达到905人,比年初增长10%。该人数在2011年、2012年底分别为700人、823人。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77家基金公司有新聘基金经理212人,离任130人,变动总数为342人次,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348人次。2012年公募基金行业新任基金经理236人,离任112人。

公募基金行业仍然是炙手可热的行业,80万的平均年薪在市场上颇具吸引力,失去旧的人员、旧的投资文化,新的制度将会产生新的投资文化。目前颇受市场关注的任泽松,这位80后年轻人2011年从私募基金进入中邮基金,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到基金经理。从2012年12月起任中邮战略新兴产业基金基金经理。激进的创业板投资与较高的投资回报,成为低迷与谨慎市场中的异数。目前对投资能力下结论为时过早,但起码说明人员并不匮乏,我们需要担心的是,类似于任泽松这样的新兴力量,是否会因为错误的激励机制、因为存在已久的投资酱缸文化,成为硕鼠队伍的后备梯队。

离职的基金经理并非都是硕鼠,有的人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职业前景,有的是因为摆脱僵化的体制约束,而有的是因为市场变化所致。把基金经理离职说成捕鼠的错,暗含的前提就是这些离职的基金经理都具有硕鼠基因,这显然是可笑的。很多公募基金选择做私募,是为了向市场印证自己的能力,而伴随新《基金法》的落地和混业时代的来临,保险、券商 、私募都可以做公募,让从业人员有了更多的选择。

公募基金有一连串的保险,以规避道德风险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大股东与投资决策机构可以建立监管体制,在具体投资领域的指手画脚会让优秀基金经理不堪重负。长期以来基金经理收入虽高,却没有与股权直接挂钩,优秀基金经理无论在公募还是私募都能游刃有余,脱离不公平体制的束缚,就是自然的市场选择。

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已经破题,未来将成燎原之势,中欧基金主要是高管持股,而天弘基金通过合伙公司的方式实现大部分员工持股,天弘基金将推行员工持股计划,部分基金公司如嘉实、银华、广发和易方达则借道子公司对母公司高管或从业人员实施激励。有了正确的激励机制,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相比,劣势不再明显。目前捕鼠主要局限于公募基金,监管层未来必定会重点关照私募基金的内幕交易等,私募基金绝不会是避风港。

大数据加上证监会极为重视稽查,诚信机制是金融改革的主要方向,只要能够坚持,必定会建立新的市场预期。让人害怕的不是捕鼠,而是选择性的、运动性的捕鼠,如此一来,留下来的硕鼠必定成精作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6 09: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1 13:56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