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上刊登了一篇通讯,说的是国家发改委第2食堂对市民开放。这篇报道的来源是《新京报》,《新京报》对此报道的原标题是《西城353个单位开放车位食堂》。报道称鉴于北京市区特别是核心街区街道拥挤,因此北京西城区对全区各类单位拥有的资源进行摸底,全西城区有30859家单位,其中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中央、市属、区属单位多达5000多个,这些单位都占有大量的可开放资源,包括停车场、礼堂、会议室、食堂、浴池、图书馆,培训教室、球场、游泳馆、健身房等等。 这些资源面向社会开放,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就拿西城区来说,这一开放政策将惠及十余万人。且不说这种开放是不是一种心血来潮,还是一种权宜之计能否坚持下去。笔者想到的是这件事情的背后所掩盖的中国社会和经济的深层次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建立了许多单位,特别是国有单位,每个较大的单位都建有相对齐全的配套设施。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种理念在中国的各行各业大小单位比比皆是。虽然这种做法能为本单位员工服务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资源对于本单位人员来说利用率极低,对外不能开放,即使开放了,也因为不是按照市场理念造就的东西,经济运行收益也很低,所以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这种理念大多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然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并没有得到纠正和解决。 就近些年中国经济来说,一方面可以看到到处热火朝天地搞建设,另一方面则是巨大的浪费。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按照市场的原则去运作。比如说钢铁生产、水泥生产,包括一些基础工业,在需求高涨的时期,一哄而上,最终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当经济下滑的时候,这些单位因为闲置的资源太多,造成整体运行成本加大而显露危机。 报道中仅北京西城区就发现中央、市属、区属单位多达5000多处,在全国可想而知会有多少,这是一个多少大的浪费?前些年,一些地方政府大建豪华办公室设施,办公楼一个比一个气派,本身就是一种浪费。去年国家有关部门曾对公务员办公及相关条件进行清查,腾空的办公室、办公设施更是多如牛毛。 政府大楼不在断迁移和新建的过程中,新的建了,老的办公场地设施仍然被其所占有,有些出租后各项收入成为政府部门的小金库和自留地。 正是这些没有节制和无效的投资造成了整体经济的效率低下。因此才会有中国社会经济表面上轰轰烈烈、高速增长,其实际效益和效率十分低下。仅从北京西城区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潜力(浪费)有多大,这些浪费在全国是无法用数字来估量的。因此,在经济下滑的局面下,挖掘潜力杜绝浪费才是政府未来工作的重要方面。今年以来,经济增长放缓,一些人认为,反腐反贪反的无人干(工作)、八项规定限吃限喝饭店把门关。 鉴于经济增长放缓,最近一些地方又开始在投资上做文章,前些天,笔者所在的城市大造舆论,说是在要在城市的河流上建造几十个码头,看到这则消息不禁让人发笑,要在两条马尿般的涓涓溪流上打造几十座码头真是荒唐。笔者刚好就住在河边,不到两公里的地方建造了两座宏大码头,每座三四千平方米,十几条筛子般大小的游船,一星期都看不见几个人去游览。真不知道能起什么作用! 在当前,发展固然重要,杜绝浪费,挖掘潜力更重要! 紫城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