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344|回复: 0

道达尔与“三桶油”的相克相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31 05: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席对话第69期

  提到石油巨头,一般人脑海中可能会浮现至少三种画面:形象上,赚得盆满钵满叼着雪茄,一脸帝国主义优越感,乜斜双眼,花白卷发、大腹便便的中年商人;权势上,一手遮天,国际或区域战争的始作俑者,动荡政局的幕后操盘手,类似《纸牌屋》中的雷蒙德;画面上,石油泄露被污染的海面上,被油腻包裹住翅膀无法动弹却试图挣脱的海鸟,等等。

  在中学教科书、美剧和好莱坞大片的教育和再教育下,也许我对石油巨头的想象会一直如此这般,充斥着历史感和戏剧性,直到这次坐到了戴可瑞先生对面。

  戴可瑞,法籍,原名“Yves-Louis Darricarrere” ,全球第五大一体化上市国际石油公司道达尔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上游业务总裁。并没有法国人标志性的高鼻深眼,戴一副精致的圆框眼镜,中等身材,西装领带选择了令人信赖的蓝色。第一印象略显严肃,但这种感觉却很快在寒暄中被打破。当我问道这是第几次造访中国时,他孩子般低下头扳起手指,然后抬起头笑着告诉我,“看来我的手指还不够”。这个幽默的中年男人正是掌控道达尔核心上游,负责全球勘探与生产业务的 “二当家”。

  道达尔的前身可以一直追溯到1920年,比利时石油财务公司成立,安得卫普一些投资者成立了比利时石油财务公司,最初的业务是通过比利时石油财务公司参与在罗马尼亚的石油勘探,开采和炼制。几十年间,公司经历了无数次公司合并和重组,于1991年6月17日正式更名“道达尔”。

2

搜狐财经专访道达尔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上游业务总裁戴可瑞 [url=][保存到相册][/url]

  能源生意有其特殊性,其一它是资本技术驱动型,其二即便有资本有技术免费登门,因能源的战略意义,生意也很难做成,因而跨国能源合作可能是目前谈判最艰难、成功率最低的商业合作之一。

  而在中国,这一问题则更为突出。

  我很好奇道达尔作为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会遇到哪些困难。当我将这个问题抛给戴可瑞时,他的回答却出乎意料的干脆,“我们在中国没有遇到困难”。他给出的解释是“合作与竞争”。

  作为最早与中国石油公司进行合作的国际石油天然气企业之一,道达尔早在1979年就已参与中国海上勘探项目(渤海湾)。跟大多数跨国公司刚进入中国的情形一样,道达尔面对的是陌生的经济环境、丰富的资源和增势强劲的市场。35年过后,道达尔在中国已经拥有20多家公司,4500多名本地员工。在中国的业务包含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营销与服务等主要领域。而正如戴可瑞先生所说,这些业务的开展唯有赖于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中化以及中国化工这些央企的合作。

  关于如何合作,戴可瑞从上游和下游分别作了解释,下游的例子自不必说,上游他提到了南苏里格致密气田。

  南苏里格致密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由道达尔全资子公司——道达尔勘探与生产(中国)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即中石油)合作开发,中石油持股51%,而持股49%的道达尔方则主要提供项目管理、技术支持及专业知识。这种股权比例也常见于其他中外合资油气项目。

  常被外企公司挂在嘴边津津乐道的“合作”关系实际是极不对等的。

  事实上,由于中国的严格管制,国家石油公司与外资公司的合作模式相对畅通的仍集中在上游环节,外资公司也仅只参与技术和管理支持,而在中游和下游,特别炼化和销售端,国有石油公司需要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外资石油公司也很难施展拳脚。但他并不认同外界对“三桶油”等国有油企“垄断”的看法。他认为这种市场现象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在全球各地都很常见,“没有国家石油公司的国家也会有像道达尔和其竞争企业这样的大型公司。”

  所以虽然明面上戴可瑞可以毫不犹豫地大谈合作,笑言“无困难”,但无论道达尔和中石油等在海外上游区块的合作如何互利互惠,他也不得不在后来的采访中默认中国市场上这种喜忧参半的局面。

  采访中我提到了道达尔与中化位于大连的西太平洋炼油厂项目,该厂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的特大型石化企业,曾是中国公司与国际石油公司展开合作的标杆性合资公司,投产于1996年9月,是中国第一家有外国石油公司参股的石油炼厂,道达尔在炼厂中持股22.4%,中石油、中化(香港)石油国际有限公司、大连市建设投资公司和中国中化集团分别持股25.2%、15.5%、8.4%。

  作为第二大股东,道达尔虽在西太平洋炼厂起步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多年以后,道达尔在西太平洋炼厂的角色却日渐淡化,且一直无法获得与自身持股比例相对应的销售份额。

  在我以此为例追问道达尔如何应付这种束缚式的合作时,戴瑞克显得很无奈,“若是真正要谈竞争力的问题,我想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能在中国拥有全产业链的业务参与,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既能拥有炼厂生产石油产品,又能在中国批发市场上销售石油产品,那我们就可以为自有加油站供应油品。但是现在情况并不是这样。我们在中国并没有油品批发权,我们能部分参与炼油业务,我们有加油站,但是我们没有批发许可权。”而这一难题还将继续纠缠他们。

  相比在中国国内市场的艰难推进,戴瑞克在谈到与中国油企的海外合作时显得颇为自豪,他如数家珍,一一向我介绍了其在非洲、尼日利亚、乌干达、中东、俄罗斯、加拿大等地的合作。当我问到道达尔对于中国石油公司国际化发展有何建议时,戴瑞克再次锲而不舍地提到“合作”,“如果我有什么好的建议,就是继续和道达尔合作”,“我们欢迎各种合作形式”。

  然而合作今后会如何开展,今年5月,对于道达尔和他的竞争者来说,一个疑似利好出现了。

  今年5月以来,发改委宣布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首批推出8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示范项目,涵盖了交通运输、信息通信、清洁能源等。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竞相加快对混合所有制的部署。以中石油为例,按照中石油董事长周吉平在3月份的多次表态,公司将搭建六大合作平台,其中就有“全面扩大与国外资本等各类投资主体的合资合作”。这块“铁板”的松动无疑暗示了跨国能源公司新的发展可能。

  对于道达尔等国际能源公司是否能从中分得一杯羹,戴可瑞先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但他们仍在等待最终的改革规划会如何落地,正如之前与中国公司开展的各种合作一样,道达尔不会被动等待,而会继续主动争取更有利的合作机会。

2

搜狐财经专访道达尔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上游业务总裁戴可瑞 [url=][保存到相册][/url]

  整个采访过程中,“合作”是戴可瑞最常提到的词。对于能源行业来说,这也确实是最直观的生存之道。道达尔来自法国,法国是一个油气资源贫乏的国家,本国产量远不能满足需求,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原油和天然气。按照中国的俗语,如何完成借鸡生蛋,是极大的考验。

  道达尔集团公司的业务目前已经遍布世界130多个国家,在全球拥有700多家生产厂,是非洲最大及中东第二大生产商,并在欧洲、东南亚、拉美排第四,其中不乏一些政治格局不稳定,局势紧张的国家或地区,如何处理好与当地的关系,是跨国能源公司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长期从事上游,戴可瑞对此有着丰富的经验,访谈回答中,他提到了“地缘政治”的概念。在他看来,能源对每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具有极高战略意义,因而地缘政治问题是产业必须面临的问题。而道达尔的应对策略主要在三点,首先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全球各地发展业务,而不是只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分散风险;其次,跟当地的企业展开合作,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同时也要注重企业社会责任,要对该国家、地区甚至是社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这个行业在全球财富榜前十雄霸半壁江山,他们所控制的资本、所获取的财富、所涉及的利益环境是任何一个产业都无法匹及的,它们影响经济大环境,它们牵动政治格局,也被条文政策和合作伙伴所牵制,它们决定着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为资源所牵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2 07:02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