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354|回复: 0

央行“M2公式”传递了什么信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 05: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7月18日),本栏目探讨了广义货币(M2)增速和通胀的关系。就在同一天,央行公布了一个“M2增长公式”,并于今天被传媒报道出来,我们不妨看看这个公式。

据新华网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就日前公布的金融数据解读时说:合理的M2增速为,GDP增速+CPI增速+2至3个百分点,只要在这个区间就合理。

那么,也许有细心的读者会问,今年上半年M2增速是14.7%,减去7.4%的GDP增速,再减去2.3%的CPI增速,是5%。这显然大大超过了“2至3个百分点”,表明M2增速偏快。对此盛松成解释说,银行贷款投放在四个季度的分布通常是30%、30%、20%和20%,上半年较为集中。尽管上半年信贷投放5.74万亿元,但下半年不会还投放5.74万亿元。M2也有类似情况。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的M2增速要控制在13%左右,经济增长7.5%左右,物价水平控制在3.5%以内,这个目标设定,显然符合央行的公式。如果我们观察2012年、2013年实际公布的官方数据,也符合这个要求。但是“四万亿”刺激政策推出的2009年和2010年,显然差距就非常大,“M2增速-GDP增速-CPI增速”分别是19.7%和7.2%,大大超过了央行认为的合理空间(2%到3%)。

事实上一般情况下,M2增速减去GPD增速,应该是真实通胀率,因为这个公式反映出了“货币增加”比“财富实际增长”快多少。那多出来的所谓“合理的2%或3%的空间”,只能解释为对GDP和CPI两个数据失真的调整、校正。鉴于GDP、CPI都是中国重要的政绩考核数据,所以前者天然地存在虚报、多报现象(或者解释为加入了无效GDP),后者天然地存在少报、瞒报的现象(或者解释为CPI指标体系不完善)。这在中国,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如果将GDP增速下调1个百分点左右(剔除无效或者虚假GDP),再将它和央行公式里多出来的“2%至3%”加起来,就是真实通胀率与官方CPI的差距。也就是说,中国的真实通胀率往往会比官方CPI高3到5个百分点。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中国的真实通胀率,就用M2增速减去GDP的增速,再加上1%左右。这1%左右,可以看做是对无效GDP的调整。什么是无效GDP?比如建成多年,成为鬼城的房子;再比如,刚刚建成就因为亏损被迫停产的钢铁、水泥等落后产能项目;还比如,将好好的大楼拆了重建,而这个大厦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建成不过10多年。

为什么中国的投资率(“固定资产投资”除以“年GDP”)达到让全世界惊恐不已的79%,但GDP增速仍然只有7.4%?就是因为存在大量的无效、低效投资。而无效、低效投资,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制造出来的,也往往是为保增长制造出来的。靠着年投资79元,才能保证未来一年获得100元的财富增长,这样低效的经济增长模式是非常令人恐怖的。因为你投资的79元钱,理论上第一年贡献了100元财富后,第二年开始就彻底消失了。然后需要再投资80元钱,才能换来新一年的100元财富增长。中国的投资率,就这样一步一步不断走高。而在发达国家,年投资率只有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2 18:39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