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当代东方刺绣 于 2015-12-11 12:31 编辑 6 @2 `1 S; w, E ^
; E( N; x+ x# T, q" `
手工刺绣艺术难点突破 3 x; n$ s, |- P, {* t0 J f
: B& M0 H M: n* w
. u+ R1 ^4 }8 Y9 |第一,毛毛雨痕技法难点突破0 e& h6 |, `) z2 o4 O* y' c! G2 I2 M" I2 [
刺绣作品是一针一线绣制出来,而写实油画作品是以块组成的。如何以线条的组合完美地表现立体物象,这是每位刺绣艺术家不可回避的难题。
2 q8 M; F1 K9 s g& T7 ^2 o 当前,观赏性写实刺绣作品情况来看,大多以绣制花瓣针法和斜丝理方向(角度约45度-80度)绣制人物皮肤,其皮肤有毛毛雨痕较严重,非常不耐看。如下图:# M1 T% p1 R: u9 C
从图1,图2,图3,图4 中发现,其针法共同点是,绣线丝理角度都超过45度。 ' ^7 q: h$ a6 S4 l- {& e" v
- e# T$ l+ [ z( K% m2 p 避免刺绣作品物象毛毛雨痕,首先要调节绣线丝理方向,人物皮肤与肌肉有生长纹,刺绣丝理基本上按生长纹走针为宜。从丝线反射光原理,丝线角度越大,其反射光越强,线条形状越明显,视觉上丝线粗度增大。所以一般情况下丝理角度不宜太大。如下图:+ [$ M5 p% a5 [
0 k9 C E: S5 N {
从图5,图6,图7,图8中发现,其针法共同点,绣线丝理角度都接近于水平线,肌肉部位的丝理基本按人体解剖生理生长纹方向走针,而图7中人物皮肤最细腻,是以重复针法绣制。9 r1 ~0 ?0 o1 O' _, |/ {5 \3 R
% ` W; H2 p, R3 ?
9 r0 S. c( E5 r& k( X第二,“满绣”难点突破" e/ P7 q; @; X2 J$ E
真正意义上的“满绣”是;只以色调、丝线粗度、捻度、针脚、丝理及其方向、针法等技艺技法均有变化,对作品主题的突出或对形象的艺术表现直接起作用的针法,完成整幅刺绣作品,满绣刺绣艺术作品,是刺绣创作者和收藏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 i4 U7 z6 b" F- k$ i0 S 非满绣刺绣作品大致分如下几类:
* y: S' Q# T+ B( [# f 一类,表面上的“满绣”,作品中大部分面积是<单一色调绣线的堆积>。: R* W9 J' F- \7 r
这些部位没有色变,也没有捻线法、针法的变化,不参与具体物像的表现,只是为满绣而“满绣”。 这种“满绣”与真正意义上的满绣相比,无论是刺绣技艺技法水平,还是作品艺术、欣赏效果,刺绣所用时间等有着天壤之别。(如。下图背景部位以黑(白)线的罗列)
, L7 G# S, m6 o. L 人物刺绣作品几乎都“为突出重点”,千篇一律“黑黑或白白”是有点太牵强。只选择此类型刺绣样稿,大多理由是缺乏“层次感针法”,所以绣出的人物往往皮肤与服饰、皮肤与首饰等物体与物体接触边缘,没有层次感,黏合在一起,其艺术效果大打折扣,或者只有皮肤没有骨骼肌肉,虽然颜色华丽,但人物表情呆板,整幅画面没有动态活力,缺少意境神韵。' G/ `: B2 ?0 C5 h2 l. h& l0 N3 O/ i1 F
要突破刺绣作品层次感难点,不是件容易事情。首先作者要掌握绘画美术中透视原理、过渡色、构图原理等诸多知识与不同丝线反射光在视觉中远近距离感特点,更要掌握有关透视、过渡色处理、明暗关系处理、远近距离处理等诸多针法。参考下图。
! K& J$ s) t" t* s$ S8 @ 二类,在刺绣作品中留下很多空白,甚至以绘画代替刺绣。(下图)3 H; H: H4 ]: g: |( ^) a: Z
以国画为样稿的刺绣作品,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因为传统国画本身就有很多留白。- ]; x1 Q- y( o! |* q. n) B1 N5 `1 [6 |
在国画中留白不是没有意义,它代表者想象空间,是一种意境。但在刺绣这一特殊艺术表现手法中,留白根本起不到国画的那种想象空间和意境,却有缺失感(油画也如此)。
3 W# j9 {6 F+ d2 ^9 k, I! C 如果以白色绣线填满这一部位,显得空洞乏味(见下图)。这使刺绣作者陷入尴尬。事实上宣纸与墨水有着极佳的亲和力,同时又有极强的渲染效果,诸多国画大师(如大千先生)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创作出优秀的传统国画或泼墨作品,然而刺绣没有这些特性。因此,传统国画不适宜做观赏性刺绣作品的样稿。 6 y+ u( b4 C8 Y' A9 n
左上图,留白部分显空洞,右上图,留白,绘画,刺绣部位相互不融合,物象间严重脱节。' E' H( j1 q& M4 A
如有自信,可以选择现代国画中的彩墨、泼墨的写实绘画作为刺绣样稿,其效果非常唯美。(下图). l+ \3 H# T K- M
! f1 i! Z% [! ]7 }7 L1 u
三类,表面上似满绣作品,但暗藏着玄机或欺诈。 有些刺绣作品,远处看内容丰富,多层次,立体感明显,物像逼真,是件很不错的刺绣作品。但近处发现,绣线间露出绣布上绘画或印刷画的颜色,如果把这一部分颜色去除,只留刺绣线颜色,整幅画面就变得不伦不类,严重变形或无形,那么,这幅作品应该算绘画作品?还是印刷画?或者是刺绣作品?(图1,图2)
; S4 F6 u$ l) R/ [' S 在刺绣艺术中过渡色处理确实是难点,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理由是,作者还没有掌握好过度色处理针法,只能利用绣布上印刷画或者绘画效果来代替刺绣过渡色。如果在没有完全掌握过渡色技艺技法的情况下,绣制满绣,会出现人物表情呆板、整个画面凝固、无律动感,甚至前后层次不分,物象位置被颠倒等情况。 见下图。
4 c2 Q M' S( v图3 原本非常有动感广阔场面,被绣成空间危机感严重,无律动感,前后层次混乱局面。 * \3 G- r6 ~/ c4 q+ j) ~- ?2 U0 t
要突破过渡色这一难关,绣制真正优秀“满绣”作品,首先要有一定的绘画功底, 在绣布上勾勒出样稿轮廓许多细节部位留白,如此托画以后,在刺绣创作中,依靠绘画功底,美术知识,做到“以针代笔创作美术作品”,如下图。 # c: Y0 W. `! F
图4下端部位,在绣布上什么都没有画,连轮廓线也没有。刺绣者,凭借美术功底,一针一线绣制出作品,先做底层绣,在其上面再绣表绣,两层结合起来表现最终效果,如图5。 如此方法绣制作品 如下图6,可与图3做比较,找出不同点。 : A. A B$ h0 N# T1 q$ D! q
图6 如此方法绣制作品 如下图7,可与图1做比较,找出不同点。
2 i" _3 P& P" O% h& D% c4 f
' e$ i& \8 d6 ~5 a" J" T
% u# V9 [* z0 K h8 U, Z3 z
9 A. Q8 K5 i- }% n第三,写实刺绣作品“立体感 - 物象逼真”难题 刺绣作品运针之前,首先有样稿。刺绣,就是对样稿的临摹过程,只是以针代笔,以线代色而已。即使是临摹,就要逼真于样稿。写实绘画作品,尤其是油画作品,以块表现物象,立体感、层次感鲜明,而这些主要通过透视原理、明暗关系来体现。在刺绣术语中“挖深”就指立体效果,挖深,立体效果好,物象逼真,反之效果差。下面图8和图9,可说明这一点。 图8,表现的可能是水中石头,或许露出水面,可能飘着花瓣,也可能是土上石头?地毯?很难看出何物。% e* Y5 o/ L8 I4 B
图9,晚霞照射海水和石籽,石头的干湿,石籽间留水,石头从水中露出多少,海水动感,刻画得非常逼真。
2 O9 F8 I; O& E, |图8,以相同针法、相同丝理刻画8种不同物象,无明暗区别,没有“挖深”,任何物体均有“毛毛感”。
# d2 w: ~' k. N: j. Y) j( P第四,绣制刺绣作品空间感、距离感难点 下面先对比两幅 “蒙娜丽莎微笑”刺绣作品的空间感、距离感。 0 R" f% d3 ^ c6 M
1 K, L8 y! I+ q9 }5 f0 ]! r$ f 图10,蒙娜丽莎眼睛无笑意,鼻子歪,颜色凝重,大饼子脸(无立体感)等诸多错误以外,从距离感、纵深度角度,身后墙外乡间小路,山,湖水,树林等距离之和只有几米到几十米,显空间狭窄;图11,乡间小路有1-2公里,湖水1-2公里,树林天空等距离总和有几公里远,纵深感较好,显空间广阔,。两者差别,主要来自于构图原理中的“越是远距离物象色浅越、更模糊、体态更小”。" ~& ?# e) z" d H' ~5 p& k
@3 B& h7 l9 v& d A2 O# Y1 b7 T2 F8 a9 w
第五,绣制场景广阔、内容丰富、多层次,远近得宜、物像多样而逼真的作品% S+ f( E! B# ?2 r
当前,在满绣的前提下,多层次、内容丰富、场景广阔,而艺术性较高刺绣作品非常少。刺绣从业者,首先从地方刺绣技艺技法限制中解脱出来,只要能够完美地表现出中华艺术美感的刺绣技艺技法全都吸收进来,刺绣一味追求细线刺绣,以此弥补针法和艺术功底的缺乏。因为选择细线刺绣,不需要更多针法含金量,只是细心就可,这是严重的误区。刺绣艺术与绘画艺术,都要研究美术、解剖、透视等知识,还要研究光学知识。“刺绣”作为特殊形式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本质就是研究“绣线的反射光”原理,甚至肉眼错觉原理也要考虑其中。$ f, h' w; _, O% u# z6 a* d/ A
7 S- B( x3 @. ^# d" H
/ Q9 v* o4 X+ }第六,原创刺绣作品; I2 j6 m2 ~1 y8 M% v
如果刺绣作者以自己绘画作品做样稿,再创作刺绣作品,无论从领会画意、主题突出或市场价值等诸多方面意义非常重大。一幅刺绣作品,从构图方面尽量多赋予一些自己原创因素,哪怕是作品中一部分属于自己创作,也是非常可贵的。% r$ P* h% x7 |6 m9 M
, ^+ K; D2 V! _& `5 _
; R j7 C5 j: v2 C, o' k/ m6 q第七, 突破难关,创作纯艺术刺绣作品' F" d+ j& V& g3 U$ j. ]% C
绣制优秀的纯艺术刺绣作品,使其具有较高艺术价值、收藏价值、投资价值,应该具备以下条件:3 S* i' ~$ B8 s2 {6 R
- “满绣”是作品艺术价值、收藏价值高的前提条件。
- 场景广阔、内容丰富、多层次,远近得宜、物像多样而逼真与样稿、原创、高艺术性。3 x9 _& }+ B' t; w% H9 G6 L4 j+ T% [
5 I2 r! k, o9 H8 A8 d( c. K
艺术性一般包括:
8 @* Y7 l5 D+ E4 m4 U- 构图布局:引势造型、主次要领、远近透视、虚实处理、素材组合、结构法则、起伏节奏;
- 表现手法:描摹写实、写意夸张、因色取俏、造型能力、守旧创新、风格个性、形神把握;
- 类物造型:随型取象、形象刻画、深情描述、解剖结构、动态活力、层次感、立体感、距离感、质感表现;
- 情节贯穿:主题思想、情节发挥、素材选择、景物关系、风物人情、情理逻辑、起乘转合;
- 意境神韵:达意深浅、格调雅俗、造化融会、境界意趣、搜奇创妙。
" A$ N& z* E0 {4 d) E8 ~ s, L1 V- ~
- ?8 Z1 Z7 ?5 G ) e' R' @5 M" @2 O/ k! x; ^/ |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 当代东方刺绣艺术研究中心艺术总监 许永燮
& X, r9 o# G5 G" p& ^4 }2 O: g3 l% l 2015年12月5日
# O. P4 o+ @6 F7 x0 E, r% E6 H% n! E: E4 Q9 ~" s* c
( v; ~/ J0 V8 A* r
3 Y$ G1 a/ y6 L$ d" P#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