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2150|回复: 6

浅谈玉器收藏--包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9 21: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玉痴玉醉1 于 2016-1-9 21:50 编辑
. M; J, Y4 e2 ]* E7 a
9 J9 {; V/ a1 c8 P2 U9 e包浆无论是传世玉器还是出土玉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表象,也称之为哑光。主要是空气流通或者长期盘玩造成的皮克,不是很亮的那种很自然温润的感觉,但是也有一些造假的人可以做到伪包浆,细心观察加上有效的利用一下小工具不难发现其中奥妙。
( j* q3 Z& z4 c+ f+ C5 U5 O& b1 L2 X* L2 O# v
, [, b! a. B0 g7 i" r8 u

( g8 T1 y8 M  X, p现在的仿品籽料,滚筒料加上粗布坨头低速打磨的只需要十五分钟可以产生,看到这样的青海料第一眼感觉还行仔细看就会越来越不对劲。除了放大镜之外需要利用小刀,用来刮有雕工的部分如果是现代的就会有蜡刮起来。还可以用小刀试试玉质的硬度也不错的。5 b8 M" {8 G9 f* B$ L
自然的包浆状态
6 ]# D5 F! p7 W! B& U+ `+ H' c包浆自然温润,没有高亮的贼光。还有的就是玉质本身的沁色,分很多种不同时间所形成的也不一样,以后会慢慢详细解释。
/ x& F- \/ H2 P6 C/ L有一种做伪最多的就是河磨料是东北产的一种硬度也很高而且很容易抛光成玻璃光需要认真对待,所以高古玉器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还是不要碰,特别是一些国宝党做的细节部位都很像,但是不是器形有问题就是尺寸不对需要实际经验判断。
# {. o- v% ?7 I; j选择收藏玉器首先对玉质本身要有充分的了解,可以通过正版书,了解理论,多看看博物馆馆藏和一些地摊上的伪品,你首先认识了伪品就不会出现看到什么都好的现象。网络虽然方便,但是最大的弊端就是网络自己不会区别真品和伪品,一股脑上传的图片让你眼花缭乱。) \" j7 A4 s+ V4 V" x
一、渠沟黄。这里的“黄”字统指发生了变色的现象。玉器变色先从渠沟之处变化,色泽变深、变旧。要色变到这种程度,一般需要百年以上。
; i1 U0 Y1 [6 i, G" \8 x二、包浆。传世玉器生成包浆很快,有二三十年变可显现。入土生成包浆就很慢,最快也得百年以上,不少的玉器在地下永远也不出包浆。玉生包浆,年代越久,包浆就越厚。5 ]5 R  p) Z) j( m
三、尘霜沁。玉的表面好像下了霜的大地,又是霜雪,又是灰尘,看似浮在表面,但是擦不下去。要到这种程度,至少120年以上。
! h9 I  }* ^+ i4 J6 r5 h四、绺璺沁 绺璺沁里面沁进一般色彩需七八十年,要沁入水银沁(黑沁)需200年以上。3 t" G: c- Y- O
五、薄雾沁。沁入之物刚刚进入玉皮,尚未进入玉的肌理,就像长了一层薄雾。时间一般需要150年以上。
& a/ J! m' e$ Y) _1 C% X, k六、薄膜沁。不一定布满整器,但已经大面积形成较厚的膜状,使玉器不再有原来的光泽。这种膜多由石灰和污泥所沁。时间大约需要200年以上。4 J% Q! N+ P  ~. k* K
七、斑块沁。斑块色沁一般需要200年以上;斑块水沁需要400年;斑块土沁需要700年;斑块水银沁至少需要1300年。
  F, U" Q" D4 c5 G. P- j花脸沁。花脸沁往往有多种沁蚀,比如色沁、土沁、水银沁、钙化等,至少需要600年以上。
- ]8 x2 i2 t+ K7 ]( g九、牛毛纹。牛毛纹一般由水银、铅锌等物质沁成,线状,顺着某一个方向排列。时间需要800年以上。
/ D, [, H" i1 n- Q! z, l十、全皮色。某种单一皮色基本能布满整器,包括色沁、石灰沁、土沁、水沁、钙化、包浆等,但并未将玉器的肌理渗透。时间需要1300年以上。
: B+ N0 a+ D( C$ Z十一、铁红沁。受铁或都土沁所致。受沁的程度有重有轻,重的地方还带有棕红或黑红的块状物。沁成这种程度需要千年以上的时间。
& m; G& S) b4 v3 O十二、石灰沁。石灰沁轻者在玉器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灰白色或青灰色膜,需要四五百年时间。石灰沁重者,玉内开始变得发红,像小孩子的脸色,称为“孩儿面”需要千年以上时间。沁蚀的更重者,形成一层不透明的皮壳,有薄有厚,称为“鸡骨白”,需要1500年以上的时间。沁得最重者,状如朽骨,时间要在3000年以上。
& o9 p/ u; F4 z9 x4 a2 d5 \十三、血沁。又称血古。古人认为血古为血所沁。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血液时间一长就不再是红色。这种色是由尸骨、色液、颜料、石灰、红漆、木料、土壤等东西共同沁成的,可将玉器沁成猩红色、枣皮红、酱紫斑等色。不过,要形成枣皮红和酱紫斑得需要700年以上的时间。& b4 X, t% Q! G' j% e
十四、朱砂沁。主要受殓葬的朱砂所沁。朱砂沁入玉里的速度很慢,大都附在玉器的纹饰处、镂空等凹陷和粗糙处,将附近的玉皮染红。若将白玉的玉肌沁成淡棕红色,得要1800年左右的时间。
. d1 y8 ?+ ?8 L0 B" {+ g3 H十五、水银沁。水银沁的水银既来自殓葬水银,也来自土壤中的水银。一般来讲,土壤中的水争不能把玉器沁成半截黑或全黑,所以人们习惯将沁成半截黑或全黑的叫做黑沁古,将沁成线状的或小斑点的叫做水银沁。千年以内的水银沁一般不太黑,2000年以内的水银沁不亮,2000年以上的水银沁又黑又厚又亮。
$ I% c* g* o: Z十六、土沁。土沁一般由红土和黄土沁成,呈浇黄至土红色,中间似乎有一个小核,核周围呈现放射性云块形斑痕状,好似用黄色炸药的鞭炮崩的痕迹。过千年的土沁,其核的部位会出现疙瘩或小坑,或变为土咬或蛀蚀。 8 a- J9 K/ O" I" a( T6 w" W
    十七、水沁。净水能使玉器晶莹、滑润,几百年之内的,呈玻璃质的蓝绿萤光,被称为“澄潭水”;几百年以上表面就长一层水锈。大部分的水沁是污浊之水,玉器被染上污浊之气,或被水中矿物质所沁,300年开始长水锈,1000年可使玉表面不透光,1500年以上使水锈变得十分干老。
3 z$ \5 `% h# y- |  w2 }: |2 a十八、钉金沁。钉金沁的沁占呈钉子眼儿状,带色,抽坑,有棕色、紫色、灰色、黑色等,大都伴有线状凹陷。呈灰黑色或黑色的叫钉金水银沁。形成钉金沁至少需要1500年以上。
; g& a! a5 o$ _十九、凹陷。开成凹陷之沁,原因之一是沁进的物质与玉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物质挥发、流失一部分;原因之二是重金属沁入。时间分情况而异,一般在六七百年以上就会开始显现,时间越长,凹陷越重。
7 D7 d  z: t9 s2 |% x' S二十、饭糁。是指在玉的里面生成的点状、颗粒状的带色物质,就像玉的里面有大米饭粒、小米饭粒、玉米糁,有的还伴有粥状物。沁成这种情况,玉质疏松的600年即可,致密的需要2000年以上。
5 E3 F% ?, {, z二十一、黄香沁。是一种酷似香薰的或烤炙的黄色,非常美丽。其沁源可能有木材、松香、铁质、土壤等物。时间在1500年以上。 ! w- P  J, k# Q1 A: x- K# K
*二十二、钙化。这是玉石一种变质现象,多由氧化和复分解过程而形成比较疏松的物质,所以较为松脆,怕磕碰。这种钙化层就越厚。
8 `6 g( Y% P! _" M9 a4 S二十三、全色沁,也称坩色沁。这种沁的特征是,大面积的乃至整个玉器,从外到内沁成某一主色调。名称有坩黄、坩青、虾籽青、皮蛋青、秋葵黄、枣皮红、老土红、冰糖色、玫瑰紫等几十种。沁成这类颜色至少要用1500年以上。8 f# ~# G8 M, j. `5 b. O" F$ u2 J
二十四、玻璃光。玻璃光一般在潮湿和密闭的环境中容易形成,颗粒细、密度大的玉质容易形成,盘过的比没有盘地的容易形成。玻璃光泽,又似由内发,其色蓝盈盈的,还能反射其他物品的影子。沁成时间在1200年以上。
* P! r/ i4 w) S. v" @( p6 ^! e二十五、玉萎缩。选造成缝隙处萎缩,再形成线状萎缩,再导致边缘等处的大面积萎缩。用几百年至几千年不等。
3 j8 Q  |! L+ Q( D二十六、芝麻点。芝麻点沁分布在玉器的里面,星星点点的,常在全色沁的基础上形成,形成点缀的效果美。时间约在1500年以上。3 M3 f! p) ~1 H4 e4 k
二十七、黑漆古。多由墓坑中的水银所沁,有凹陷现象或闪现银星。时间在1600年以上
9 e- j0 a4 {  k, o7 J: M0 r/ E二十八、须根沁。这种沁呈现根状,好像在玉器的表面长上了植物的水根。在那些硬度大而透明度差的玉器上容易形成。时间要在2000年以上。 8 u6 n6 ]( b: U
    二十九、开窗。古玉受沁最慢的地方是表面最光洁和距离边缘远的地方,的以,在到了满沁或者快到满沁的状态时,往往会留有一小块尚未受到沁染而显露原来玉器底子的地方,这片地方就称为“开窗“,从开窗的地方能清楚地看到玉器原来的本来面目。沁到这样的程度,需要1800年以上。' w. s1 w. Q  b. k
6 F$ y  D- N. ~9 \6 N" `
    三十、流泪。在古玉的表面形成由高浓度的色水流淌过的痕迹,其中又分两面种情况。一种是浑水状的泪痕,其边缘色浓,中间色淡,形成这种情况需要800年以上。一种是乳状或蜂蜡状的,流淌过的地方留有一层干奶酷或蜂蜡状的东西,形成这种情况需要2100年以上。
5 G% N: ~' `, [/ Y $ r3 z* j0 \' x# s
   三十一、玉浆。生美的古玉,往往会在雕痕内、绺裂处、伤痕中生城一种黄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物。用开水能将其煮出。沁成这种程度需要2000年以上。
8 _+ C' a1 ~" i7 p' t) m, R9 j 5 ?8 P: U9 D, V6 e+ m
    三十二、冰裂纹。冰裂纹又称“开片”。是玉石的自然老化(例如受热胀冷缩和水、空气作用,以及弱酸、弱硷的腐蚀)现象,以及沁进之物的催化作用的结果,需要的时间要在1900年以上。
2 A$ @9 Q- U8 ^" R0 H
4 x& a9 c4 `) a3 z5 g! f5 B+ A" V    三十三、松软。因沁进的东西都是物质,都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沁进物质多了,自然就会使玉器膨胀起来,从而降低了玉质的紧密程度,使玉器变得松软。时间要在2000年以上。) b- W6 M1 Y3 g0 n0 o

0 H9 `6 x& x6 D3 o( Y    三十四、变形。松软的玉器,遇到外力,就可能扭曲变形。刚出土的松软古玉,在初盘时期,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损伤玉器。经在空气中放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变得坚硬起来。
7 x& S' P' Y1 M0 i6 b9 b) O2 H8 \, ]" c
          这些只是与其形成沁色的时间,具体还要根据土壤和地域差别,男方水多玉器受损严重,北方属于干坑与其受损相对轻微,还有其他不确定的比如土壤的酸碱度,墓葬的大小等等。
# N: e4 Y8 a1 y$ O* D1 S( d希望对爱好收藏的朋友有用& N' m6 ^6 p- o! e: o3 @8 y' L3 G
     
- n! W) N/ N# v- {+ \
9 n% U( z9 j, D& U2 x; {( n% _9 v3 p& M# N
+ S( b# A8 x; N3 [
8 m- A) g1 Z  H: H1 z, N

3 f& @, u# v0 k% o  {: H* x  " s/ a2 G& v# d' m! R
5 {7 T3 P( z/ M0 |8 y( B

1 r  U$ G( G: U  X; b# M$ h  x0 m/ W! j! C) n  j! z

  _6 l. n0 C: v! j, ?" q; O# c8 J) R  g# ]+ t3 b& F$ g0 k5 c  d

  }+ l/ o- y! V$ y7 p5 u" |# |8 g. M!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0 19:29:08 盛世论坛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5 00:14:38 盛世论坛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8 20:19:42 盛世论坛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手一抖,栗米到手...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24 08: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上每种沁的图片就完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5-31 21: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2 09: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4-30 19:16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