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器雕工之工艺 中国玉器有6000多年的历史,自古至今,玉器的雕工有阴雕、阳雕、浮雕、圆雕、镂雕。这些技法在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成熟掌握。 1、阴雕是雕刻的一种,又称沉雕,将雕刻材质表面刻入形成凹陷,使文字或图案凹于钩边下比材质平面要低的一种雕刻手法,依赖熟练和准确的技法,使线条有起迄和顿挫、深浅的效果。 2、阳雕:又称“浮雕”,是以字画线条轮廓为基准,将字和画轮廓以外的部分雕去,形成凸出的感觉。这种雕刻的手法使花纹看起来像是镶嵌在玉器表面一样,能够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3、圆雕又称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由于圆雕作品极富立体感,生动、逼真、传神,所以圆雕对玉材的选择要求比较严格,从长宽到厚薄都必须具备与实物相适当的比例,然后雕师们才按比例“打坯”。 圆雕一般从前方位“开雕”,同时要求特别注意作品的各个角度和方位的统一、和谐与融合,只有这样,圆雕作品才经得起观赏者全方位的“透视”。 4、浮雕又叫“平面镂雕”,浮雕是最常见的一种玉石器皿装饰方法,浮雕的花纹美艳,对玉雕师的技术要求严格,而且浮雕的样式分为很多种形式,不同的浮雕手法表现出来的样式也不同。 a、浅浮雕,琢刻较浅,深度通常都不会超过2mm,层次交叉比较少,多是以线面结合的方法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b、中浮雕,琢刻较深,深度通常是在2-5mm之间,层次因深度的增加而比浅浮雕更富有变化。 c、 深浮雕,又叫做“半圆雕”,部分已于圆雕无疑,常凸出在玉器身外,层次交叉比较多,立体感非常强。 d 、镂空浮雕,又被称为“透空花”,是带孔眼的浮雕纹饰,多用于孔壁厚度的限制,镂空浮雕的层次不多,玲珑剔透,花纹凸出丝毫镂空浮雕的一大特色。 e、 锦地浮雕,在浮雕的“地底”勾刻出花纹,这种表现手法被称为锦地浮雕,这种浮雕既有利也有弊,处理得当能够给人一种富丽堂皇之感,但是如果处理的不好则会显得玉雕作品杂乱无章,毫无主次。 4、镂雕,所谓镂雕,就是在玉料上把地子局部或大部分剔空,虚实相衬地突出玉器的主体纹饰或造型轮廓,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其很可能源于钻孔工艺。玉器的镂雕工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此后发展延续数千年。 : v( J0 k, m' H3 K. m3 @! |9 H0 t
二、玉器雕工之工派 自古至今,玉雕都有南工北工之分。 1、北方工以北京为中心,又称京作。北方工艺多用简练刀法表现,通常在玉石上留出较大面积,形成“疏可跑马、细不透风”的特点。 2、南方工以苏州为中心,又称苏作。南北方的工艺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风格上。 南方工艺细腻,重细节部分的逼真精细,特别表现在玉器摆件上。 三、玉雕工艺之流派 玉雕工艺之流派有“北派”“扬派”“海派”“南派”四大流派。6 U0 g9 K0 b" c- n
1、玉器雕工之“北派”——京、津、辽宁—带玉雕工艺大师形成的雕琢风格。 2、玉雕工艺之“扬派”——扬州地区玉雕工艺大师形成的雕琢风格。其所表现的工艺特点: a、讲究章法,工艺精湛;b、造型古雅;c、山子雕最具特色。 3、玉雕工艺之海派”——以上海为中心地区的玉石雕刻艺术风格的派系。海派玉雕的真正贡献在于“海纳”和“精作”。它的“海纳”包容万象——绘画、雕塑、书法、石刻、民间皮影和剪纸、当代抽象艺术,只要是美的,只要是好的,却又离原点不远,可贵的是“海纳”消化后却依然“苗条”。
' v/ i9 c' `+ \# n& U, a 玉雕工艺之南派”——以广东、福建一带的玉雕大师风格形成的派系。由于长期受竹木**工艺和东南亚文化影响,在镂空雕、多层玉球的雕工工艺上独树一帜,造型丰满,呼应传神,工艺玲珑,形成“南派”艺术风格。 . O8 N* g( ?) b! j4 D1 ~( s0 }! w# D
" J- N) p2 b8 }8 d& ^# b#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