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为什么有那么多伪品?而又为什么伪品的收藏者执迷不悟,无怨无悔呢?/ T; s' y, {3 P) ^9 j. U1 |7 R4 C
第一,因为古玉是《玉》的造物。凡是有玉质的材料就可以仿造,而我国人对玉质的特殊爱好,常见玉就认,对是否伪造不加留意。玉石矿物,古人所开采之玉矿,至今仍然存在,而且使用现代技术,可得到更好的玉材。在基于材质上,古玉与今与并无不同。伪造者常常掌握了做旧的技术,使不慎的收藏家无从查辩。而品质好的玉,几十年代久远也不变质,仍保持玉质之晶莹美观,分辨尤难。大部分的中国人见了好玉,已经在心理上屈服了。/ N( C' @8 V9 d5 f9 [
第二,古玉有一个《古》字。中国人大都好古,喜欢文物的人尤其如此。我国向来是《读书不求甚解》的信徒,所以好古泥者多,但是真正了解古代的非常少。自古以来就流行着一种看法,时代越古,器物拙朴,所谓古风就是质朴之风。这是完全不了解历史及工艺技术史的通俗观点,在宋代,沈括曾指出这种看法不正确,因为他看到古代精工细作的器物,但一般人却相信古的《感觉》。他们相信自己的眼睛,漠视历史的事实,因此容易为伪造者所乘。大部分伪品都具有非常古老的外貌。人工的沁色,加上《温润》的手感,是伪品成功的主要条件,在这方面,通常伪品比真品还要受欢迎。
8 y: z* t0 }7 F, c* H 第三,收藏癖的心障。喜欢收藏的人常常{敝埽自珍},把自己的东西视为宝物。因为他花费很多的精神,把辛苦赚来的钱投在上面,在心理上无法接受其收藏品为伪品的事实。他们非常执着,只能用《执迷不悟》四字来形容。由于这些人坚定的不肯了解事实真相,而且大力推广他们的看法,影响媒体的报道,进而误导了社会大众。他们不肖商人利用。所谓《心障》,是一种意识层面外的《蔽障》。与宗教信仰一样,是属于理性的,不能辩解的,他们为伪品玉宣导,并不是有心欺骗,实在是背负着文化传播的重任。只是他们自己不明白而已,与着了魔一样。试想近年来大陆出版了那么多考古报告,又印了那么多精美画册,只要略加比对应该就可以认识真伪,可是对于有心障的人,甚至药都治不了,只有靠自西天来的一声狮子吼来振聋发聩了。
5 x1 P7 b/ R% W6 W$ K% l3 @0 a 第四,是贪心。这是收藏家容易犯的毛病。心里希望有缘能收到一些重要的文物,但踏破铁鞋无觅处,一旦眼前出现类似的东西,就会为贪念所蔽。心想这是上天所赐机缘,不可错失。尤其是伪品的价值总在真品之下,太便宜了,贪念就更加几分。由于这一贪念,很容易分辨的东西,常常被蒙蔽而下了错误的决定。比如明知在当时并无此特微,你会解释也许是另一种特色,尚未为考古加所知。你会说,世上没有见过的东西太多了,何况几千年前的东西。
+ t0 ^' }; C3 l" }, C; Z+ E+ k 以上这些毛病,总结的说,是中国人《大而化之》的同病所致之。- t. X0 h3 }/ N6 v$ k8 V
" I, o& }3 {7 U; \/ @7 G
0 [* H: N0 z1 Y$ V9 z9 M
5 \2 `1 Z7 C' Y5 M
! a$ m7 r. t, L2 s+ a1 Y
' H% D1 F% V1 N
4 I0 u. ]' c6 c5 ]
! x& N+ h! I& t h V7 C' G
5 i$ L6 c$ j3 Q& a( d
0 Y) T- \# q/ H* L8 h8 [6 @
( k2 C4 a2 s# o8 C, B" p
$ A9 b0 n5 h* |7 S+ g3 y
( K. C1 L; q& g2 F' l `! G
8 M) c% f! M0 X4 F* ?5 I
7 s5 O9 W6 s5 a) X# F
- b" t" _9 Z; |$ L, s
U8 g& s L8 H B' k! B
( [: l% U1 j! S+ R) |% y6 f% p& Y- A8 y4 w% E. s+ p* t
$ E( D! a3 o; M1 j% P2 S
& @- s5 W7 Z% K7 L
( O& Z w- [% D1 E) [
" a4 F U' p' |' C4 k
8 C6 [ V: Q5 H3 @
2 f7 x6 n+ C+ H
8 V6 R, T/ Q* A; ]5 J( b9 H
; d2 w2 k7 F! J
9 z6 q) d' U4 y$ X/ i: L( g$ X# q
5 G1 c d0 P# t, i! h; f8 C' ]
+ r, {1 X4 w5 G7 C
$ _: b5 V, Z& c, B: t f: n. ~2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