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楼主: 紫清剑

藏真自赏寻宝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0 08: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清剑 于 2017-6-21 22:26 编辑 + L8 y) C8 S; W8 r
7 f8 S/ R5 q7 Q
藏真自赏寻宝记(二十一)和田脂玉素身鼻烟壶(紫清山房主人)
4 k* m+ v9 D* W2 u, r3 ]% N$ p% R! D: X6 F9 U# e/ I- d/ d2 A
       和田玉,产自新疆和田,古称于阗。自古和田美玉闻名宇内,《礼记·聘义》载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长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今人多用“君子如玉”、“温润如玉”、“洁身如玉”,皆为赞誉之辞。
6 ]5 P1 J" l" K5 y7 l; `3 l) R
3 d  ?7 B2 q1 X) k
5 ^) k6 G; S# u4 a2 V  d
        和田玉以籽料为尊,经千百年河流冲刷翻滚,玉料如鹅卵状,冲刷愈远,玉料愈润愈纯;籽料具天然毛孔,因环境各异、金属元素不同,间或有撒金皮、枣红皮,虎皮等沁色,最是喜人;山流水次之,为山料经雪水沖至山脚处,不够圆润,少有沁色、毛孔;山料又次之,然今亦少见矣,概因气候恶劣,矿脉难寻也。以颜色分,黄玉最罕见,白玉、青玉、青白玉、墨玉、糖玉、青花等而次之;羊脂白玉,色如羊尾油脂,温润、致密、光泽柔和,万不出一,故更佳;新疆白玉河及黑玉河河域均出籽料,河域历经数千年屡次改道,故戈壁滩亦能捡拾真和田籽料。9 O! ~1 y" R& S8 x% [* C) @9 R
* H: h% g( U3 z% R$ h$ H2 h

4 c. D* Q9 H# U- E4 D" F" f6 ?# N/ o; j( ~
9 g4 K9 f# v( @- [( O0 G
        近年不法商贾以俄罗斯、高丽、青海等地产玉,赝称和田,世风日下矣,实令人痛心疾首也;真和田美玉者,精光内蕴,无贼光,温润细腻,结构致密,少有透光。
4 J# Y" \$ |: T( {4 u. Y/ @) _6 W2 A4 E' o* e% c
+ a# ~- t$ u- H5 D! O9 r
        清中早前,因运输不易,和田玉器极为少见,配用玉等级分明,王公大臣佩之环璧虎符,佳丽贵妇佩之钗黛步摇,以彰身份尊卑。唐宋以降,寻常百姓方可玩玉;清乾隆朝,新疆初定,国库充盈,安定富足,故巨块玉石可运出疆外,由造办处细细雕琢美器,如玉瓶,玉琮,玉如意,玉碗,玉摆件等物,尤以“大禹治水”青白玉山子闻名于世。
- |3 B2 \+ E. Y9 N3 b; ]2 J( S' `% g3 w  v/ Q; k7 @

3 N. |# n  }) p1 E, B1 H        清康熙年间,西人进鼻烟,天朝上下均好,初以粗陋之料器盛之。至乾隆年,能工巧匠以和田玉、青花粉彩瓷、玛瑙、宝石、珊瑚、水晶等物雕琢为鼻烟壶,大臣贝勒持之比较,曰斗宝,白玉鼻烟壶最为贵重。2 X" ~. \/ Y: Z0 r8 K' a3 l

* u# ]8 T1 ?8 D. H& `- e

6 u5 E- ?4 E, Y  [' a; L        吾初识和田玉,曾受教于今有弟,弟承德府人氏,博学多识,师从名门,性情温厚,专研珠宝玉器,开“新石器玉店”,免费为诸多好友鉴定,且精研洪氏太极,交友甚广。一日吾与今有联袂而行,闲逛古玩城,行至藏宝阁,阁主老海始自内蒙归,出示两物,一曰和田玉素身方笔筒,器形规整,沁色自然,包浆厚重,笔筒以圆形居多,方形实属罕见;二曰和田玉素身鼻烟壶,无款,用料奢侈,只手可握;美人肩,壶身稳重,红珊瑚壶钮,线条圆润,打磨精细,温婉可人;把玩摩挲,如婴儿肤,细腻滑手,妙不可言。今有耳语:此壶以羊脂白玉琢磨而成,甚为难得,且为老物也。因笔筒价高,遂舍玉笔筒而收此鼻烟壶也,归而藏之,秘不示人。! e# x2 f9 E! T1 ^" `$ n' M8 l: i* V

- B  c7 l; h- M" y+ T/ ~: V
1738946143.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0 17: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10: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清剑 于 2017-6-21 22:26 编辑 # U- j/ w0 N2 ^* j
, a5 H( u6 e; _* L( ^' ]! w
藏真自赏寻宝记(二十二)石贝币(紫清山房主人)  H. f4 |: P2 F2 c, c

) R% F0 K% l0 e/ @6 w        古泉一途,币别繁多,真真赝赝,博大精深,殊为不易。然研究古泉发展史,即可一窥同时代政经发展变革,古泉厚大,则政通人和;古泉薄小,政乱业废,诚不虚也。齐刀厚重,齐桓公霸业有成;王莽时“一刀平五千”,“大布黄千”,咸丰帝“当百,当千”等则失祖制,通货膨胀矣;更有甚者,以“榆荚钱”滥竽充数,更为下等。" z7 c+ K# O  `' R. t

% C4 v: z3 w7 w        古泉鼻祖,已有公论,乃贝币也。远古时铜铁未现,以磨制贝壳为币,以利货物交通,方开钱币之始,后亦有石贝币、铜贝币出世。贝币虽存世量大,价贱如泥,然藏泉者亦不敢轻视之,必倾力收集以藏。, X! x2 t- u* K; ^  k
; Q6 e0 S) R/ f# e6 n
        吾偶于东弟古玩店内,见贝币一堆,乃老农掘地现之,已千百年矣。贝币孔内仍残留泥土,灰土灰面,人人见之不以为然。吾与东弟以清水洗之,方显真容,灰石质地,包浆厚重,乃思若择品相完整者,以丝绦串之,每日摩挲把玩,岂不快哉。遂收之如法,旬日有变,愈加光亮可爱,甚喜。
. K0 n6 A( y9 C5 J
339029060.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10: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郎弟 发表于 2017-6-20 17:45

2 d8 J( }0 O! h7 a谢谢您的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1 22: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清剑 于 2017-6-21 22:24 编辑
3 K8 i4 i4 A8 {9 r- Y: I& C9 a% s( h( j5 r# O6 b
藏真自赏寻宝记(二十三)扳指(紫清山房主人)
3 C% i% D0 `+ u2 ]2 I8 [, m
" @6 n3 d& j, M3 T6 @        扳指者,自商代即有之,前身为韘,《说文》曰:“韘者,射也。”扳指为骑射用品,俗称扳机,为勾弓弦拇指所佩,护手也。扳指多以翡翠、白玉、**、象骨、鹿骨、陶瓷等制,以满绿翡翠、羊脂白玉为上。' F6 ]: d" I( r/ g9 K- ]

$ C5 ?' _: V/ N1 o) g# h- Y! x        以形制论,可分汉扳指及清扳指;汉扳指一面坡型,另面似指环,而清扳指为桶装,有圆润之弧度。以用途论,可分武扳指与文扳指;武扳指素身,文扳指多于外璧浅雕诗文或图案。满清入关以降,扳指盛行一时,至乾隆朝为扳指制作之巅,乾隆帝因一枚扳指,曾七次下旨造办处修改形制,方意满心足;据传,乾隆帝曾为五十多枚扳指题写御制诗文,并精选若干,置入多宝盒把玩赏鉴。
# z3 |; z7 ]( s& U7 S: q3 k
3 G: J8 n3 [$ s4 k: [5 S/ T% T4 {  [0 x, z* I, l2 F8 S
        扳指佩戴亦有规制,官职低者佩昂贵之扳指,视为大不敬。曾有一宗人府章京佩满绿翡翠扳指,拜会某王爷,方入内堂,王爷见之不喜,即端茶谢客,永不提用。
4 W2 U- v" O5 O) O
4 L( _* X% @) w3 E) m+ Y
: q4 m; i% a2 \3 R' @! A        清中后期,扳指军事用途已失,装饰及身份用途方显。八旗子弟武艺渐废,而斗富之心渐起,无不挖空心思,花费巨资觅得一名贵扳指,重材质而轻形制。有心者,于扳指内膛套一层紫檀,加以细细养护。
# g  p( h; \0 P1 k: G4 F5 S
+ D6 `0 S  S. p* v: b8 y' s        吾多年前昆明小住几日,于洱海之畔,偶入一古玩小店,杂件中挑得白玉扳指一枚,素身,结构致密,温润细腻,虽沿有残,因是老货,亦慨然收之。又数年,收得一骨质扳指,一新作白玉扳指,均价不高。
877979685.jpeg
854105215.jpeg
975035707.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6 22: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熙熙皆为利来,攘攘皆为利往,先生好文笔,但愿交贤者、藏真品、得其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7 08: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云静致远 发表于 2017-6-26 22:56 $ C) o% s! ^; I3 f! K8 v
熙熙皆为利来,攘攘皆为利往,先生好文笔,但愿交贤者、藏真品、得其乐! ...

9 k% S5 K$ i* `+ L- s谢谢先生雅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7 09: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藏真自赏寻宝记(二十四)“大清光绪年制”湖蓝釉碗(紫清山房主人)+ \0 ?& T) o* p/ M7 o
6 B7 u" k* y  s+ e  z+ E9 K

) a& N* O! |" ?: q8 C        吾于古瓷一路,时存恐惧,概因形制繁多,真赝难辨,终不得法,不入门也。官窑瓷器,更不抱幻想。5 H/ K( F. Y# `, _  h+ z+ X
        一冬日午,虎弟引路,至一收藏好友家中,欣赏其多年之藏品。好友张弟,亦从古董发家,初为藏家搜罗古物,披风沥雨,换得温饱而已。日久,张弟于诸多古物中捡拾品相较好,或带题款之物密藏,又经高人指点,大浪淘沙,终积攒藏品二十一件:瓷器五件,铜器十件,古玉六件;% k" v2 m; T# G0 T

2 s6 H5 r/ H7 y. b3 Q$ `' T+ h

  n! g. L3 H; a  W/ ^        吾于张弟藏品中,独对单色釉碗爱不释手。该碗品相完好,外挂湖蓝釉,釉色肥厚,胎体雪白如玉,底款“大清光绪年制”,楷书款,书体似颜柳,峻峭飘逸,底部一圈火石红,略有蟹爪纹;因潍县做官者众,张弟又收自城内老户,初判清代晚期官窑出品,乃御赐之物乎?且待行家掌眼。
8 B7 r5 m& m- Z* y3 m; n! I. O% l$ M: [; r
* [  k* e% ]" ^8 R+ r
相关资料:6 ?1 D0 F7 C# I2 L$ b0 I
        1644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三件大事:明朝末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李自成退出北京城,大清定都北京。此后,清朝经历康、雍、乾三代盛世。至乾隆后期,有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辉煌”。大清一朝,开始由盛而衰,到了光绪年间,暮气沉沉。中国古代瓷器,经宋、元、明,屡创辉煌,至“清三代”,到达另一个高峰。清嘉庆以后,瓷器艺术日暮西山,一代不如一代。光绪年间所产瓷器,却令人耳目一新,当刮目相看。一些古瓷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封建社会回光返照在艺术上的反映。
0 ^5 c5 [& D& D# p& Z1 i4 B1 v
  d! b- d# e( P9 `/ b# v8 l5 n. X

6 E/ e: s% X9 l+ H0 N        光绪为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光绪时期出产的瓷器,多姿多彩。如龙的形象,清中期以后,龙即不断出现在瓷器上,至光绪年间,则大量出现。这时期的龙,一改往日神圣不可侵犯,少了些威严、呆板,使龙仿佛从深宫走进平常生活,似乎还有些可爱。另外,瓷器中还不断出现外国人生活的场景,且“洋味”十足。这时期仿古瓷器也大量出现,如仿宋五大官窑瓷器,不少作品技法高超,几可乱真。无论是青花、粉彩瓷器等,无不造型生动、胎体坚硬、釉色温润、韵味十足。1 L) a  F7 L( j3 G
; x, j& K: B1 b
% ^2 Q) J7 a  P9 m6 r
        探讨光绪瓷器为何绚丽多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1840年,大清帝国在英国船坚炮利的攻击下,被迫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随后,“洋风”吹来,吹进这古老、尘封已久的帝国大门。此后,有关西洋体裁的作品,不断出现在“中国制造”瓷器上。至光绪年间,不仅“洋风”仍吹,同时科举被废,新学诞生。实际上,中国的单一文化,已渐渐融入多元文化。这一切无不对瓷器艺人的思想及创作产生重大影响。
- K  E6 o9 n% p8 q
  L) V- e5 }! L3 O- H3 i
8 d' m4 W# c# i3 g/ k+ s
        光绪时期,瓷器艺人创新意识有所增强,在绘画题材上,在釉色处理上,无不追求艺术境界。这里所说的创新,实际上是“复古”。工匠们有感于嘉庆以后瓷器艺术不断走下坡路,深为惋惜。一些有所作为的工匠,纷纷仿效明代青花、“清三代”青花的艺术效果,制作上精益求精,往往在器底写上“大明某某年制”、“大清某某年制”,就是明证。大量仿宋代的单色釉瓷器,之所以仿得惟妙惟肖,亦出于工匠们的责任感。反映在一件光绪时期“三星老人”青花瓷碗,很有特色。有关“三星老人”的制品,是个传统体裁,但光绪时期工匠们追求艺术效果,使之造型端庄,青花釉色纯正,细看,颇有些康熙瓷的味道。这一时期,洋人不断进入国内,大量购买中国瓷器,把中国瓷器带进带出,造成瓷器需求量上升。这也是光绪瓷器得以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
- l% D6 `9 g: c0 b( }0 h- U( s
' ~( I& N+ y3 D
907340579.jpeg
247011770.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7 09: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清剑 于 2017-6-28 06:22 编辑
5 I, V; K* q' A# m3 }& k
/ L' j9 F( ]" @& m6 ^4 i6 z愿盛世收藏长盛不衰!
. r9 N& `& b0 k  s) t) {/ y/ p) f8 N! y7 z2 K" F% D
907340579.jpeg
247011770.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0: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清剑 于 2017-6-28 10:51 编辑 7 e# ~# ?$ F) U' a3 J5 I( V/ x2 `

  s0 i# o9 w7 ^/ y敬请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0: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清剑 于 2017-6-28 10:52 编辑
* C) E; Y6 i1 r0 U) f: F5 m9 @! f, @7 C1 N- U( M, g% h# h
古董一行实属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1: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紫清剑 于 2017-6-28 11:05 编辑
+ p) N% _  p( y0 A! j7 e" n# {6 ^( T! m7 \
藏真自赏寻宝记(二十五)博古纹饰壮罐(紫清山房主人)
) _, `, I, G4 g- a2 u) B: Z+ b+ F# W2 O/ v; T6 y
        吾于虎弟好友张弟家藏中,曾见一对无盖之壮罐,白地,青花靓丽,博古纹,施釉肥厚,一罐完整,另一罐有炸裂,锔以一排老钉。
" W' w# _5 c8 O* v; K7 b8 i
( W/ ]  Y5 j7 u        观其发色,初断似光绪民窑出品。罐上下饰以如意纹,边置一古朴老根香几,几上一兰花瓷盆。图案中央一方桌,桌腿回字纹,前挂碎花桌布,侧放一芭蕉叶;桌上一瓷瓶,瓶内孔雀羽一,毛笔二,画轴一;瓷瓶之侧,长方案屛一,上画山水,苍松翠柏间,结一草庐;桌上又有一回字纹案几,上置古籍两册。
% @4 q4 [! N. k7 w4 U( z/ @; ]# n/ r# @2 b
        该壮罐一对,仿若古时大户读书人家所用。高堂正厅,靠墙置一巨案,壮罐分置两旁,文人之气勃然而出矣。惜一罐残,且无盖也。  ~" Z8 g" V% e; M9 r

% w+ O9 f" n1 e* w3 I" K相关资料:
& g/ i5 R) w4 R5 w$ `- P8 S新浪苏州  资讯
6 |3 {9 ?( }/ {5 s" Y2 K! S
& k( d( Q  m$ c' s有一种罐叫壮罐2016.01.02 10:23:27城市商报摘要: ( P8 k# N6 f& r2 S# N$ K
2 x8 V1 @' L! m0 i
        壮罐,为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罐的样式,造型为直口,折肩,筒腹,腹下内折,带盖,口、足直径相当。壮罐通常以一对形式出现。如今明清时期壮罐的拍卖行情升温,单只大约10万元左右,一对大约25万元左右。& C% K% A! n% G! a6 I
壮罐首见于明永宣时期,其器形源自西亚金银器,明代宣德时期壮罐制品釉面肥润,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曾大量仿制,以青花器为主,清中期时亦有粉彩品种。清乾隆年间的仿制壮罐釉层匀薄。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均有烧制壮罐,目前所知传世数量较少。
- K2 S1 |3 A7 k, c笔者收藏的一只清代青花壮罐器形:唇口、直颈、窄肩、直筒腹、圈足,青花纹饰。通高32厘米、颈4厘米、足2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1厘米,器身满工绘五层纹饰,为几何渔涛、缠枝、莲花、牡丹花卉、海涛等;罐盖似将军罐状,顶为青花宝珠纽,器腹纹饰为四、五、六角冰格、锦地、花卉、三联方胜、罄纹等吉祥纹饰。% Q6 R, [4 p7 S0 ]* s
壮罐的用途一直未曾为各种陶瓷论著所提及,据清宫《乾隆记事档》记载,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十四日,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有盖撞罐一件传旨,着唐英照样烧造逪冠架用,不必落款。一件随大运呈进。于十四年五月月初四日,司库白世秀将烧造得青花白地有盖撞罐一件随大运呈进。”民间藏界多曰其用途为装茶叶之用。也有古代文献:壮罐是兼陈设观赏与实用于一体的,它本来功用是承装“逪”。逪,计算用的筹,《说文·竹部》‘逪’,长六寸,计历数者”的记载。/ w. A6 x1 j* F& }& S
传世壮罐大多为清中晚期有青花、粉彩、矾红、茶叶末釉、青花釉里红、豇豆红、珊瑚釉、晚淸浅降彩、松绿石釉等品种,还有的有描金工艺,还有的绘博古图纹饰。壮罐上题材祥瑞,色彩丰富,色调雅致,画工细腻。 (王家年)
1738789077.jpeg
576567708.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8 15: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08: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郎弟 发表于 2017-6-28 15:22
3 r" s- h; ]$ D& k! r4 [* k
谢谢您的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08: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郎弟 发表于 2017-6-28 15:22

" X2 D6 [/ N! X6 O谢谢您的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08: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藏真自赏寻宝记(二十六)清三代瓷盘(紫清山房主人)
* h! j: E! D* W: d/ ~! X6 ^7 A) G9 u1 ]6 t* \7 j

7 ~& {3 q- R2 m* V" o8 h        约十载前,吾新屋落成,待乔迁之喜之日,众友来贺。吾新屋乃中式简约格调,书房近二十平米,配一对书柜,一对多宝阁,一曲尺罗汉床,书桌一套,众友皆拍手称快。
( L. L7 n8 x7 t3 [
# A, r. A, Z7 U: u& X) T
0 A2 S* u$ Z( ]9 W6 ^, ]
        唯汤师弟笑曰:师兄书房固令人羡慕,然藏品稀少,古意不显也。吾近日自海外新购古瓷若干,兄可自内选趁意之物,装扮多宝阁,更合旧制。吾欣然从之,次日即登门拜访,果见精致木箱,内藏古瓷十,宝光内蕴,发色自然,青花靓丽,粉彩炫雅。
, H0 r& u0 s7 t. a3 h9 _4 m        吾自内挑选瓷盘三只,一曰清康熙开光菊花纹饰青花瓷盘,发色深沉,笔意老道,颇似民窑中的官窑出品;二曰雍正如意纹牡丹青花瓷盘,设色雅致,简洁秀丽,发色略浅;三曰乾隆山水花卉粉彩瓷盘,水面开阔,意境深远,一派桃花源景致。因西人皆以家藏中国瓷器为荣,故购买后不舍实用,悬之以壁,供装饰欣赏之用;三只瓷盘,皆有铁丝固定之痕迹,每盘贴有拍卖行标签及价码。汤师弟拟将三盘送吾,以作贺礼。吾坚不肯受,以六千金买入康熙及雍正青花瓷盘,乾隆粉彩瓷盘作为贺礼亦欣然受之,配以鸡翅木架,放之于多宝阁,果见古意矣。
0 [. g) [2 b: a' s7 a
$ h  P% a6 L" ?- ~
637849134.jpeg
61888506.jpeg
378895602.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30 11: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30 15: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爱 发表于 2017-6-30 11:03
3 n3 n  y1 S: t1 c& x
谢谢您的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30 15: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爱 发表于 2017-6-30 11:03

: Q1 ?- L* v) a5 l1 N谢谢您的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30 15: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爱 发表于 2017-6-30 11:03
2 A0 M4 g- E6 K$ l
谢谢您的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4-30 14:58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