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清剑 于 2017-6-28 11:05 编辑
+ p) N% _ p( y0 A! j7 e" n# {6 ^( T! m7 \
藏真自赏寻宝记(二十五)博古纹饰壮罐(紫清山房主人)
) _, `, I, G4 g- a2 u) B: Z+ b+ F# W2 O/ v; T6 y
吾于虎弟好友张弟家藏中,曾见一对无盖之壮罐,白地,青花靓丽,博古纹,施釉肥厚,一罐完整,另一罐有炸裂,锔以一排老钉。
" W' w# _5 c8 O* v; K7 b8 i
( W/ ] Y5 j7 u 观其发色,初断似光绪民窑出品。罐上下饰以如意纹,边置一古朴老根香几,几上一兰花瓷盆。图案中央一方桌,桌腿回字纹,前挂碎花桌布,侧放一芭蕉叶;桌上一瓷瓶,瓶内孔雀羽一,毛笔二,画轴一;瓷瓶之侧,长方案屛一,上画山水,苍松翠柏间,结一草庐;桌上又有一回字纹案几,上置古籍两册。
% @4 q4 [! N. k7 w4 U( z/ @; ]# n/ r# @2 b
该壮罐一对,仿若古时大户读书人家所用。高堂正厅,靠墙置一巨案,壮罐分置两旁,文人之气勃然而出矣。惜一罐残,且无盖也。 ~" Z8 g" V% e; M9 r
% w+ O9 f" n1 e* w3 I" K相关资料:
& g/ i5 R) w4 R5 w$ `- P8 S新浪苏州 资讯
6 |3 {9 ?( }/ {5 s" Y2 K! S
& k( d( Q m$ c' s有一种罐叫壮罐2016.01.02 10:23:27城市商报摘要: ( P8 k# N6 f& r2 S# N$ K
2 x8 V1 @' L! m0 i
壮罐,为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罐的样式,造型为直口,折肩,筒腹,腹下内折,带盖,口、足直径相当。壮罐通常以一对形式出现。如今明清时期壮罐的拍卖行情升温,单只大约10万元左右,一对大约25万元左右。& C% K% A! n% G! a6 I
壮罐首见于明永宣时期,其器形源自西亚金银器,明代宣德时期壮罐制品釉面肥润,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曾大量仿制,以青花器为主,清中期时亦有粉彩品种。清乾隆年间的仿制壮罐釉层匀薄。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均有烧制壮罐,目前所知传世数量较少。
- K2 S1 |3 A7 k, c笔者收藏的一只清代青花壮罐器形:唇口、直颈、窄肩、直筒腹、圈足,青花纹饰。通高32厘米、颈4厘米、足2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1厘米,器身满工绘五层纹饰,为几何渔涛、缠枝、莲花、牡丹花卉、海涛等;罐盖似将军罐状,顶为青花宝珠纽,器腹纹饰为四、五、六角冰格、锦地、花卉、三联方胜、罄纹等吉祥纹饰。% Q6 R, [4 p7 S0 ]* s
壮罐的用途一直未曾为各种陶瓷论著所提及,据清宫《乾隆记事档》记载,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十四日,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有盖撞罐一件传旨,着唐英照样烧造逪冠架用,不必落款。一件随大运呈进。于十四年五月月初四日,司库白世秀将烧造得青花白地有盖撞罐一件随大运呈进。”民间藏界多曰其用途为装茶叶之用。也有古代文献:壮罐是兼陈设观赏与实用于一体的,它本来功用是承装“逪”。逪,计算用的筹,《说文·竹部》‘逪’,长六寸,计历数者”的记载。/ w. A6 x1 j* F& }& S
传世壮罐大多为清中晚期有青花、粉彩、矾红、茶叶末釉、青花釉里红、豇豆红、珊瑚釉、晚淸浅降彩、松绿石釉等品种,还有的有描金工艺,还有的绘博古图纹饰。壮罐上题材祥瑞,色彩丰富,色调雅致,画工细腻。 (王家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