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7 d# W7 V3 ^+ }
今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郭台铭作为“全球数字经济:深化合作,增强互惠”分论坛的压轴嘉宾现身。当日,央视财经记者张琳对鸿海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先生做了独家专访。
资料图
在阿里2016云栖大会,马云提出“五新”,即: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这些让郭台铭一夜没睡好。但无论是富士康还是鸿海,这些年做得都很不错,不停地转型、与时俱进,为何郭台铭当时会“没睡好”?
在采访中郭台铭表示,马云“五新”中的新制造让当时的他有些措手不及,互联网公司运用网络技术显然比制造企业有优势,但转念一想,制造业也有属于自己的底蕴。
富士康已经发展了43年,经验和技术累积了43年,培养出许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制造工程师,现在只需给他们灌输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的文化,让每个制造设备与智能设备碰撞,每个制造工艺都能够运用数字化管理,其实核心优势还在自己手上,所以现在郭台铭也比较释然。
资料图
富士康上榜“全球最聪明50家公司”郭台铭:我的员工变聪明了!
在今年《MIT科技评论》 “全球最聪明50家公司”的榜单中,9家中国公司上榜,本次评选的标准是“拥有真正的创新技术,以及实用又野心勃勃的商业模式”,不以公司名气或市值为考量标准。
其中富士康位列第33名,上榜理由是:观察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之后,该公司用大量的机器人取代了低成本人力劳动模式。那郭台铭是怎么理解这份榜单中“聪明”这个词呢?
郭台铭回应,都要归功于自己的员工变聪明了。在未来,90后、00后越来越少人会选择到最基层做流水线工人,这种相对呆板、重复性的工作并不会启发脑力,给个人带来的成长空间、工作经验的积累也相对有限,所以这一工作势必会被自动化和机器人取代。但背后有其布局,郭台铭说,“富士康这么多年员工人数一直在增加,整体更是从量的增加变成质的增加,很多制造工程师需要学网络技术、云端技术、物联网技术、数字经济等,这些无形当中让同事们更有兴趣、更有心得。变成聪明的企业不是我变聪明了,而是我们的员工变聪明了。”
3 E! T) Q' I5 s, }2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