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311|回复: 0

【李公朴,沈钧儒,史良,胡子婴,伍启元,北大自治会,民盟等等信札一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0 11: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件李公朴亲笔书纸一片”【李公朴(1902年11月26日-1946年7月12日)号仆如,原名永祥,号晋祥,原籍武进县湖塘桥,在淮安出生。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5 ~6 K, }+ o  j/ B9 l
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市遭国民党特务开枪暗杀,次日凌晨因伤重、流血过多牺牲。】
' ^. F  {+ ?3 g% j- a, T3 f  d; w5 \) @& N8 O) ^- f

1 Q0 H$ f1 R/ G- R“第二件钧儒、行知、千里、子婴、造时、孟君、写给潘大逵同志信札一通”此通信札潘大逵同志本人未收到,此通信札为当时原件【1988年1月,全国政协报刊出此信(投稿人即当时为沈衡老等草写4 m- R& [. a% `) _# M7 `. i. j  U
此信的方学武同志),我始获见内容,原信附录如下:于此应得并加一记的,是李公朴噩耗传出,沈衡老(即沈钧儒)及陶行知等九人,当亦致信于我,要我代表他们交涉缉凶,严究主使侦缉信亦未
) H$ c/ e5 R8 C% H收到,1988年1月,全国政协报刊出此信(投稿人即当时为沈衡老等草写此信的方学武同志),我始获见内容,原信附录如下:“大逵先生:公朴为民主和平努力,竟遭暗算,闻讯惨痛曷极。务请代表( f, `* D/ n0 N/ D3 [4 U
同仁向省政府坚决交涉,迅缉凶手归案,严冬究主使。并盼详函上海愚园新村十一号。专此即问近祺。钧儒、行知、千里、子婴、造时、孟君、刚侯、仲华、志远同启。七月十三日。”
5 r, H1 J2 D* a7 R2 u, Q9 ?注:信中署名的九人是沈钧儒、陶行知、沙千里、胡子婴、王造时、曹孟君、闵刚侯、金仲华、沈志远。. ]2 x  {% C, S1 N; m
详见潘大逵同志网址http://www.zhanglan1872.cn/Mobile/zxxnewsview.aspx?producid=328】
4 W! v% P+ v2 @. h, k, n6 y! r4 b' z) y# b
) X# t, b1 h3 r) [: O
1 ~9 E5 k9 z( R
“第三件为史良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首任部长)亲笔慰问李公朴夫人张曼筠女士信札一通”【
* H; R) y5 X8 F; i! r4 Y- a1 I史良(1900年3月27日-1985年9月6日),字存初,江苏常州人,中国当代法学家、政治家、女权运  u- u3 |/ p0 V/ c9 n+ X* R) C' U
动先驱。在民国时期,她是大上海著名律师,民族救亡运动、争取民主运动的积极投身者,曾因参加并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而被捕入狱,是中国的“七君子”之一;在新中国时期,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 N5 l0 z0 ~) ~" V# a
司法部首任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两届中央主席。她是新中国人民司法工作的开拓者和司法行政工作的奠基人,是中国妇女运动的领袖之一。】4 C+ m, Y9 X' C! w4 M
) i  I1 ^) K* Q7 {

1 y9 t. P) w9 r4 `* Y; G: B1 R; \- m0 q7 d9 K+ E
“第四件为胡子婴同志亲笔慰问李公朴夫人张曼筠女士信札一通”【胡子婴(1909-1982),女,原名胡晓春,笔名宗霖,浙江上虞人。1929年毕业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
' K* K0 j* A1 f# o1 v* `# G1 F3 q救国活动。1935年底参与发起组织上海妇女界救国会。次年沈钧儒、邹韬奋等救国会七君子被捕入狱后,参加营救工作。1945年参加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同盟会,建国后任理事。1946年参加上海人民团体. L5 Q( a  V+ f& B% m' c: G
联合会,请愿代表团,赴南京请愿。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会会议。建国后,历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工商联秘书长、副主任委员,商业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第四
+ }% G8 H& C* Z* Q届副主任委员,民建第一届中央委员和第二、三届中央常委。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著有中篇小说《滩》。1982年3月,胡子婴撰写了《光耀日月 气贯长虹》纪念宋庆龄委
% }3 s0 Q+ j. l) w% O8 d员长。】
+ \/ i2 h7 ]+ s! B4 E% E  H! E& i6 r
- X3 e/ ?! V( H) z& H6 A+ ]
“第五件为伍启元同志亲笔慰问李公朴夫人张曼筠女士信札一通”【
) H+ ^0 A6 ^$ d伍启元生于1912年,广东台山人,早年在上海沪江大学就读,毕业后转入清华研究院继续攻读财经理论。1934年,伍启元参加了第二0 H6 O! a+ t1 y1 ~: L
届中英庚款考试,并顺利考上了公费博士生,赴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博士。中英庚款是受中美庚款活动的启发,中英庚款的目的是“培养学术高深的人充实中国的高等教育及研究机构”,但持续' S# F5 F/ @9 s% H% t1 A& V. a
时间和规模不能后者相比。从1933年到1947年,当时先后选派了9届共193人赴英国留学。在当时英国学风相对严谨的熏陶下,确实培养出一批有成就的留学生,钱钟书和钱伟长等皆为其中翘楚,经济学& |3 x2 }- k9 n- @: k: ^' b
一门中最有突出的就是伍启元。回国后,伍启元回到母校清华大学经济系就职。不久,卢沟桥事变,抗战爆发,伍启元随全校师生远赴云南,并成为昆明西南联大的经济学教师。他阅读广泛,腹笥甚丰,0 T$ p& X' L. ?8 z9 ?
谈起经济政策总是旁征博引。1944年5月16日,伍启元与杨西孟、戴世光、李树青、鲍觉民等联名发表了《我们对于物价问题的再度呼吁》,以及在1945年5月20日,“星期论文”再度发表伍启元与戴世
, U, t; E, u! _2 x+ `3 O1 h光、鲍觉民、费孝通、杨西孟联名的《现阶段的物价及经济问题》。通过这一系列文章,伍启元在学界和民间都获得了很高声望。 1945年11月25日,西南联大同学请钱端升、伍启元、费孝通和潘大逵% h* X+ |; k' r, X2 X! B
四人讲演时事。其中,伍启元主讲当时经济和政治热点。他认为,抗战方息,不能再有内战了。“一为今日从国力及财政言,或从经济建设言,均应极力避免内争;一为内争之办法,在经济方面必须应
* k# U. o3 V3 w5 {9 P  r! u$ h  k/ ]行民生主义。”抗战之后,伍启元继续在清华执教,同时开始参与创办一本杂志,这就是后来影响很大的《观察》。这本杂志是由当时重庆一本名为《客观》杂志脱胎而来的,主编为储安平。伍启元从2 q, a0 v" I, @* L
一开始就是《观察》杂志的积极参与者,以至于有媒体误以为他是主编。在《观察》杂志第一卷上,伍启元发表了“从经济观点论内战问题”一文。伍启元一反当时的“战后乐观情绪”,认为中国经济
5 `( u# V, `3 ?$ |5 Q$ b实已处于崩溃边缘,“一个只居住在上海、南京繁荣世界的人或者会自欺欺人地说中国的经济已经改善了。但如一个人能同时见到上海的天堂般的生活和广大农村与一般中下阶层人民的地狱般的生活,
3 B% d: ~! T- i( a  t2 C则他便不能不承认中国经济需要根本的革命了。” 历史果真被伍启元不幸言中。】
1 D$ x0 i. \2 ^6 m- t2 T- y7 b/ j& g+ c$ C6 b, J/ o5 @7 h, |
% O" S! G  ]2 u; R5 W+ |
“第六件为北京大学文学院自治会慰问李公朴夫人张曼筠女士信札一通”(执笔者不详)【3 W5 q* _" w0 w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西方“学生自治”的理念在国内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9 T1 C/ B2 z/ T1 w8 `8 }
大量的留美学者回到中国,对中国的教育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学生管理上倾向于以杜威实用主义理论为指导,实行自动主义,在各学校组织学生自治会,民国时期的大学设立学生自治会成为时代
! B9 x3 k) C( S8 w8 l5 F3 e- X9 T的潮流。】
6 l' r4 N0 i* B4 Y( Z' M5 c* z0 |$ n, N# B/ @" J) o+ ~
8 Y3 [8 O8 X% a) c
“第七件为中国民主同盟会港九支部给李公朴夫人张曼筠女士慰问电一通”【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有的民主党派之一。1941年3月,民盟成立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当时
$ O0 v5 y+ L3 f, V$ w+ y! k参加的党派有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后改称中国民主社会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乡村建设协会。1942年,沈钧儒领导的全国各界救国联' H. H$ r/ l' Q
合会加入,故有三党三派之称。1944年9月10日改现名。现在“民盟”的成员,主要是以从事文化教育方面工作的社会精英阶层所组成;共有成员约15.7万。】: c! ]' C# H! X1 R' W: ^4 t% t
0 Y; Y- s* R$ a7 z

1 q( W1 u9 p) \2 ]
& j4 N) D8 c) N* L4 F& N$ o  o8 ]" Z1 v8 h
“第八件为八月六日香港某人亲笔慰问李公朴夫人张曼筠女士信札一通”【惜本人才疏学浅,无法看出执笔作者是谁?但大概内容还有所识,好像具体是李公朴在未遇害之前有想前往香港居住的想法,
) z  ~6 Y2 w) Q想吩咐此信札作者在香港为李公朴找房子等等,内容可见】. H* r$ ?0 U3 |( s# M. G2 o" Z

$ [- f. Z+ A! k6 K% l
) V! u% Q  u7 m7 }5 `, ?7 W# G* N8 }0 e) ~7 x5 ^4 W0 Q
此批信札共八通,每通信札内容都能让人热血沸腾,大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之意,通过质朴的语言,恢宏的气魄直抒胸臆,表现为国捐躯的高尚情操。写出国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勇敢精神,显出为国而$ X# M( b3 I  F0 U# n+ M) R/ a5 Z
死的骄傲神情,意气雄壮慷慨,昂扬奋发。壮士大义凛然为国捐躯前仆后继的共产党精神,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殊伦。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你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临难不变,在我眼里,
; d$ @5 ^( q) t5 a% y; m. x你是一个爱国志士,一个有勇有谋的智者。现实中,你虽然已经去世了,但在我心中,你仍然活着,仍然永远活在我心中。. K% x3 O; a+ k$ O8 p( \* ~
/ Z, d3 o' w# D! P
3 ~2 d5 @9 E, u0 O1 P- x0 Z
求第八件信札署名,敬请各位帮忙,谢谢,再次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4-30 20:27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