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2084|回复: 6

求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5 09: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各位大家之前提这种要求,很是不好意思!</P>$ f' X; i0 a# s) E/ R8 h
<>但小妹实在找不到日本在唐朝时期的古货币的图片!最好要“和同开bao(和宝同音,我不会打,</P>
5 V/ f: Z4 G7 T$ a<>应该是日语)”的图片。小妹上课要用!</P>' W  V1 w% L( ?0 s' s
<P>哪位大侠有的话,请紧急支援!</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6 13: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元泉社“外国货币”里有几个帖子,你可以参考一下</P><><a href="http://www.kaiyuanquanshe.com/bbs/dispbbs.asp?BoardID=63&amp;ID=62115" target="_blank" >http://www.kaiyuanquanshe.com/bbs/dispbbs.asp?BoardID=63&amp;ID=62115</A>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6 13: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a href="http://www.kaiyuanquanshe.com/bbs/dispbbs.asp?BoardID=63&amp;ID=19543" target="_blank" >http://www.kaiyuanquanshe.com/bbs/dispbbs.asp?BoardID=63&amp;ID=19543</A></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6 13: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同开珎”始铸于日本元明天皇和铜元年,即唐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元明天皇是天智天皇的第四个女儿、文武天皇的生母。公元707年,文武天皇去世,其生母登基,称“元明天皇”。元明天皇在位时间不长,只有八年,却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2em">元明天皇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候,日本以大唐为楷模的大化改新基本完成了。为适应中央集权化律令政治发展的需要,元明天皇于公元710年,将都城由藤原京迁到交通便利、物丰盈的大和平原北部的平城京。在迁都前后,她还改革币制;创设守山户,禁止砍伐林木;令太安万侣编撰了日本现存最早的史书《古事记》。以平城京为中心,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飞跃发展。元明天皇结束了飞鸟时代,开启了日本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奈良时代。 <><P 2em">改革币制是元明天皇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据日本史书《和汉三才图会》记载:“和铜元年正月,武藏国始献和铜,因改年号为和铜。”《续日本纪》上说:“和铜元年二月甲戌,始置催铸钱司。”“五月壬寅,始行银钱。”“七月丙辰,令近江国铸铜钱。”“八月己已,始行铜钱。”和铜二年,“八月乙酉,废银钱一行铜钱。”“和铜三年九月乙丑,禁天下银钱。”“</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6 13: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皇朝十二钱

<>一、“和同开珎(zhen)”钱:</P>
( d! a5 @% A! ~<>  是日本官方仿效中国唐“开元通宝”钱最早铸造的一种货币。始铸于日本奈良朝元明天皇和铜元年(公元708年、唐中宗景龙二年)。币材先用银,后用铜,钱文隶书,旋读、铜币钱文由藤原鱼养书写。均为小平。径约2.3-2.5厘米,重约2.5)3.5克。制作有精粗,字文有异同,缘有细润之别。银质“和同开珎”开铸不到两年即被禁止,其铸额自然有限,但从考古发掘知道,这种钱铸成不久、便有输入我国的。这充分说明在唐朝,中日之间货币关系的交往密切。</P>
! I' @& _$ G- f8 B3 q<>二、“万年通宝”钱</P>( w- {6 ?! I8 @( A7 u+ I& b1 A
<P>  始铸于淳仁天皇天平宝字四年(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币材用铜,钱文隶书,旋读为吉备真备书写。均为小平,径约2.4-2.6厘米,重约3.5-4.5克,形制有大小,缘有润细之别,又有“年”字点为横画者。</P>+ Q; h& s( d" e% P7 o
<P>三、“神功开宝”钱</P>0 k& ~3 j: r* L0 t( ?$ a
<P>  始铸于称德天皇天平神护元年(公元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币材用铜,钱文隶书,旋读亦为吉备真备所书写,均为小平,径2.4-2.5厘米,重约2.7-4克,此币有大小样之分,“功”字有从刀、从力之别,“开”字亦有从二户或正书的差别。</P>! z, T  u- s4 ~: Z% w
<P>四、“隆平永宝”钱</P>
" b: m5 d8 J9 W" l% E<P>  始铸于桓武天皇延历十五年(公元796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币材用铜,钱文隶书,旋读,为桓武天皇御书。均为小平,径2.3-2.5厘米,重约2.5 3.6克,此币有大、小样各种,字文有狭阔二体。“永”字有从二、从水之别。</P>: I1 _) t  A6 R1 T/ |% i
<P>五、“富寿神宝”钱</P>7 d( b: `. k1 f9 h
<P>  始铸于嵯峨天皇弘仁九年(公元818年,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币材用铜,钱文隶书,旋读,钱文为弘法大师书写(一说小者出自嵯峨天皇御书),均为小平。径约2.3厘米,重2.7-2.9克,此币有大小轻重之别,大者“寿”字有二种书法,一种寿字上从士;一种寿字竖画贯至下横画。“富”字也有省笔的,“田”中横画连缀左右。小者文制也各有小异,并宝字从缶。</P>
" w7 B$ I% W5 L" k! a<P>六、“承和昌宝”钱</P>7 I3 g2 Q2 R2 e4 W! F: `
<P>  始铸于仁明天皇铸承和二年(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币材用铜,钱文楷书,旋读,钱文为菅原清公书写。均为小平。径2-2.1厘米,重约2.15-2.65克。有大小二种。大者存世不多。</P>
8 D1 z6 M' t- D4 T, W# j<P>七、“长年大宝”钱</P>
1 u3 L$ r  |! a/ a' c<P>  始铸于仁明天皇嘉祥元年(公元848年,唐宣宗大中二年),币材用铜,钱文楷书,旋读,为仁明天皇御书,均为小平,径约1.9厘米,重1.8-2克。此币有大小轻重的不同。铜色呈淡褐色。</P>
+ R0 v3 K; x- [9 T: Y* ]/ N6 N4 d4 A<P>八、“饶益神宝”钱</P>& Z& t( i% K9 E3 L
<P>  始铸于清和天皇贞观元年(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币用铜或铅铸造。钱文楷书,旋读,为春日雄继所书写,是以佛教语言“饶益”二字作钱名。均为小平钱,字文广阔,铜质黄色,制作较精,有大小二种,大者存世较少。钱径一般1.9厘米左右,重约1.7克。</P>1 T( w5 @6 b- Y1 I. f
<P>九、“贞观永宝”钱</P>
0 H- f2 ?7 C, d) p<P>  始铸于清和天皇贞观十二年(公元870年,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币材用铜或铅铸造,钱文楷书,旋读,币文是藤原氏宗所书写。均为小平钱,此币形制较统一。钱径约1.9米,重约1.7-2.15克。</P>+ W% b8 {+ h$ m/ U0 I4 t
<P>十、“宽平大宝”钱</P>
& q1 v1 C1 e; t; c<P>  始铸于宇多天皇宽平二年(公元890年,唐昭宗大顺元年),币材用铜铸造,钱文楷书,旋读,为宇多天皇所御书。(一说菅原道真也参加书写)。此币均为小平钱,肉好文制多有不同,钱径约为1 8-1.9厘米,重约2-2.35克。</P>
+ R7 C! _' Y$ _- J& f8 D) }( |<P>十一、“延喜通宝”钱</P>
+ X% a3 _  e. p1 d4 z9 `/ W" k<P>  始铸于醍醐天皇延喜七年(公元907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币材用铜或铅铸造,钱文楷书,旋读,为醍醐天皇御书钱文,此币均为小平钱,缘有细阔,字体也有小异,钱径约1.8-1.9厘米,重2.6-2.9克左右。</P>$ p& d) N, @9 r4 K
<P>十二、“乾元大宝”钱</P>
. K3 A: s" q. ]7 z: C- [0 G- Q3 i' b<P>  始铸于村上天皇天德二年(公元958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币材用铜或铅铸造。钱文楷书,旋读,为阿保怀之所书写。均为小平钱,背平素,制作粗劣、径1.8-2.3厘米,重1.85-2.45克。</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5-3-16 14: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6 14: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刚看到,人家既然急用,我手头又有资料,当然帮一下忙了,呵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13 20:35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