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148|回复: 4

冰清玉洁话玉缘!!!(摘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9 12: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国,玉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涵义。古往今来,人们把一切美好的东西以玉喻之。可以说玉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
1 ]) `% [4 a. _. \$ j3 ?  古玉之美,在于它的材质自然之美,更在于它的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内在蕴含之美。这种人文美的蕴含,使玉超越了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属性。在封建社会,玉玺成为权力的象征,政治的代名词,历史赋予了它超物质的神化意识。
5 X  N# S: d; R- {* C/ N  《周礼·大宗伯》记载:周朝时期,人们将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也有古人将玉作“六瑞”以安邦治国。《说文解字》说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腠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藏华光泽并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声清团彻远,纯正而不杂,辞也。孔子曰玉有“十德”: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专其终,诎然东也;瑕不掩瑜,玉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回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不贵者,道也。2 X* }8 e' i6 d" y$ N. H2 F
  孔子是儒家学术的创始人,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演绎发展而形成。自古以来,儒人们便遵守“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传统观念。$ B2 ]5 Y( p$ N# O$ S7 w' q  ~$ A
  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相始终。1949年,新中国国徽的设计稿中就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提供的以玉璧为主体图案,配以齿轮和麦穗的设计稿。近二十年来,人们对于玉器的崇尚和喜爱,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M* e2 b1 g( V" X9 g) ^7 _0 B
  为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玉文化的发展,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求,2007年4月16日,中国文物学会推出“中国历代名玉”复原品10件,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红山文化,一直延续至清代鼎盛的乾隆时期,包括玉琮、玉龙、玉猪龙、玉璜、玉璧、玉辟邪、双螭耳环、出戟螭龙瓶、四足方鼎及玉玺等。每件玉器都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最能代表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玉质精美,工艺精湛,很多玉器都是第一次以实物的形式与世人见面。
# F! _9 ^, p' q9 _    山的绝顶之上有一红石尤显突出.吸天地之灵气,纳百川之灵性.虽经日侵雨蚀愈发醒目.日久萌动.山下一碧潭,碧水之中一绿石悄然亭立.聚日月之灵光,收流水之灵动.虽历狂流激水愈发剔透.渐生性情.红石与绿石遥遥相望,可望而不可及。一日,红石从绝顶滚落,跌宕曲折,一路上木碎尘扬,终在碧水边前止步.与绿石咫尺相望.似曾相识?日久情爱相生.两石竞长在一起.是年西汉亡.
6 k8 @% M" P! i* H- i4 A( H
$ E+ x9 `6 D1 S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一千五百年后.一场山洪冲得两石两地分离.红石有幸被一憔夫捡去闲暇赏玩,置身贫家.绿石惨然没于碎石之下.念之泪如泉涌,卷碎石于旁.时一宋将误入此地,灵气显现,座骑嘶鸣.绿石乍现,将军大喜.供于府第.
3 O4 c7 a* H! g- |6 _; _  ~9 ~1 N
    其实红石曰"翡".绿石名"翠". 只因前生情缘未了,今世金玉良缘. 1 c. e  B: @' G' I5 X" E) M1 c; v
     金者坚,玉者洁,情比金坚,玉成良缘,凡良辰佳景、美好姻缘之事皆作金玉良缘之说。相传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南下,喜逢一迎亲队伍,锣鼓喧天、唢呐齐鸣,一派太平之象,于是龙颜大悦,写下“金玉良缘”题赠婚配佳偶,后人便以“金玉良缘”金字招牌成立喜庆堂会,操办婚庆生意,风靡大江南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9 18: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7 23: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6-8 15: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8 15: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2 18:14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