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Z: Z) k" W3 b# s9 K
/ ^( o. }6 U" [, D' y, k9 Q0 K/ T
地宫透视图
+ t3 h- e8 N1 \ }2 j
! @4 F* J. K3 e
' y: k; B, z% D. X
4 X! c8 j1 {# D% f& E慈禧内宫% }$ R8 Z3 G* ~" G! Z" E- n1 ^% g
3 Z7 H/ F: @4 P
■演讲时间:2010年7月17日1 g) |* f% D6 |- K; {) w; x, x: b
/ n, v' a' v: ?- k v Q( L( [( S■演讲地点:首图二层报告厅
- a4 O* i5 n* t2 C0 Q n
6 L& S7 n5 F( o) O$ f6 Y■主办单位:首都图书馆& M1 v0 V+ S- s' F9 {9 k- b g
& B% J" k& B; D2 g■主讲人小传
, ^! x: v9 y# a% J. X4 ?+ a( Z# q" l n% t' N. i
徐广源,清陵专家,原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研究室主任。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徐广源先生参与了乾隆裕陵、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乾隆容妃和纯惠皇贵妃等地宫的开启、清理工作。亲手整理了慈禧太后的遗体,找到了容妃的头颅骨。专著有《清东陵史话》、《清西陵史话》等10余部。
7 w' q) m+ Y( i& D+ H3 }+ ]* m
% W! y, d% |" M/ Z# N5 ~ ■清陵专家讲述慈禧陵地宫及慈禧遗体的整理
4 b1 q5 j4 n6 w7 Q5 Y4 }2 s+ c* d& Z, H2 c
■慈禧生前高规格重修陵墓是要压慈安一头5 D* r" ^6 c3 w# Z# i
5 K) M0 P4 L. ~, ?
■慈禧遗体不是一堆烂骨头,而是干尸3 }7 b; ^0 M$ M/ m
- _$ D' p# R$ K8 W( X ◎关于营建◎
8 v6 E1 U0 m% Y$ r7 E3 g s( d+ [" m. I) ^; @, \: n6 C4 B! |! J
■是同陵同穴,还是异陵异穴?9 Z5 P7 N4 [8 _5 O/ E1 p
; |, O' D( Q* b3 @8 m- W ■集清朝皇后陵之大成3 e; [# B* x8 K3 t- R6 U3 j# i
( K5 e z8 x+ ^5 D2 Z4 G$ n 清朝皇后死在皇帝入葬之前,都要葬入皇帝陵内,而那些死在皇帝入葬之后的皇后,都是单独给她们营建皇后陵。
! Q0 [/ k7 r6 B" ]: t2 y) h% S7 K) c/ t( C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寅时,也就是凌晨3点至5点,咸丰皇帝在避暑山庄驾崩。慈安和慈禧当上皇太后,她们对自己的百年后事非常关心,就想给自己营建陵寝。给两个皇太后同时建陵,这就需要首先解决一个问题,如何给皇太后建陵,是同陵同穴,还是同陵异穴,还是异陵异穴?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下一步就没法进行。围绕着如何给皇太后建陵这个问题,在大臣和皇太后之间,经历了多次回合的交锋,最后以皇太后胜利而结束。最后,大臣们提出的第四套方案得到了皇太后的认可。这条方案就是给两个皇太后一人建一座陵,两个陵的规制是完全一样的,东、西并排。
8 D$ N; {& p% l8 `6 e Y7 u' u! p
到了同治五年的八月份,朝廷就开始派相度大臣,给两个皇太后相度万年吉地,也就是相度陵址。派出的第一拨相度大臣有大学士周祖培、协办大学士全庆,还有刑部尚书绵森,还有理藩院侍郎英元,第二年又增派了恭亲王奕。给皇太后相度万年吉地。建陵必须遵循两条原则:第一条就是皇后陵必须建在她丈夫的陵——定陵的附近,不是东边就是西边;第二条就是皇后陵背后所靠的山,要与她丈夫的陵后边的靠山是一条山脉,是一个体系。
: o# N+ p3 @0 I$ w6 O. [% d& y( g
定陵以西有没有好的地方?定陵以西紧靠着一条大河,这些相度大臣确实在定陵以西找到了几个地方,风水确实是不错,可是在大河以西建陵不能使皇后陵的神道和她丈夫的陵的神道相接。
- k, h& ^0 o& Q. U, w
" A7 ]. h0 G# Q 定陵东边有四个地方,分别是羊肠峪、顺水峪、平顶山和菩陀山。菩陀山再往东就是乾隆皇帝的裕陵妃园寝。因此只能在这四个地方里边去选。这些相度大臣带着风水官就对这四个地方进行了反复相度,他们发现羊肠峪这个地方,如果用档案上的原话说是“山水无情,毫无龙脉”,这个地方根本就不能建陵。顺水峪这个地方,已经建起了咸丰皇帝的定陵妃园寝。那就剩下平顶山和菩陀山这两个地方了,那这就意味着这两个地方,你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这两个地方到底适合不适合建陵呢?是不是风水宝地呢?对这个问题,两宫皇太后非常的关心,多次派这些相度大臣带着风水官员们到这两个地方相度、考察。又经过两宫皇后现场视察,终于拍定,这已经是同治十一年的事了。同治皇帝手提朱笔给这两个地方亲赐佳名,把平顶山改名为“普祥峪”,把菩陀山改名为“菩陀峪”,后又任命了这两个陵的承修大臣。
! W3 ?4 I: Q8 [) ~" f, y4 a) |6 G; S2 B; L# t
在陵寝的总体规制上来说,仿照着泰东陵,也就是乾隆他母亲的陵,但是要增建神道碑亭,方城、明楼、宝城、宝顶仿照着昭西陵,陵寝门仿照着昭西陵的三座门,地宫仿照着道光皇帝的慕陵地宫而建。这就表明,这两个皇太后的陵是集清朝皇后陵之大成,是两座超越标准规制的陵寝。
2 B/ ]8 X8 e9 ~; S0 B0 I; G, O7 O: Q- E/ I9 v; s7 ^
两个陵同时于同治十二年的七月二十九日破土,于八月二十日动工兴建。本来按照最初的设计方案,每座陵只需要140多万两银子就能建成,可是施工以后,经过五次变更设计方案,不断地增加建陵的规格,增加新内容,结果慈安陵用了266万两白银,慈禧陵用了227万两白银。两座陵同时于光绪五年六月二十二日全工告竣。
f5 \/ t& d. p$ p1 |4 g4 o: T
+ H# [( Y X* h r( a/ J ◎关于重修◎+ r5 j6 f& b( K
# w9 i: d- \) ~0 l+ R) V ■死后也要拥有满意的另一个世界0 u2 J: Q% ^" c
& b) _4 J4 t" M( O ■重修工程,历时十三年,耗资无数/ {2 B2 D2 E8 n. \' E1 e$ h& r
0 ]$ M* c q/ a) S 慈禧陵在光绪五年建成以后,刚刚过了十六年,到了光绪二十一年,就对她的这座陵寝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把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大殿、东西配殿全部拆除重建,其他那些建筑,全部是揭瓦大修,就是没有把建筑拆平了,把上盖都挑了。慈禧陵刚刚建成十六年,为什么就要维修?这里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当然是主观原因为主。这主观原因是什么呢?史书中、档案中没有记载,根据我的分析、推断有两个原因:
5 L) L1 z- B& C4 H' \( t' U1 y+ i& c+ D8 N1 Q5 u/ d; R( e
第一个原因,慈禧这个人是奢侈腐化、骄奢淫逸、贪图享受、挥霍无度的一个女人。她需要在自己归天之后,有一个更遂心满意的另一个世界,也就是她的亡灵的閟宫,这个另一个世界,这个閟宫是什么?就是陵寝。
- O/ R/ `7 T- q0 @/ s& ~
3 n* K# x$ u, L 第二个原因是:慈禧她的陵本来和慈安陵是一样的,但是她不知足,她觉得慈安生前对她总觉得压她一头,她就想,在陵寝上做做文章,压慈安一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