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3448|回复: 6

2011年春节期间速记云南通海县特色文化四题(圆明寺、格子门、兰花、盆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2 12: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借假日之际,沉迷于“小”了,通海就是“小”的典型。在老家期间,看看展览,走马观景,温故知新。
一、圆明寺
算起来应该30年都没回小学一年级呆过的西城圆明寺(位于通海河西镇)了,而今女儿又骑上了当年我抚摩过的石羊(河西文化站),又在一家都呆过的圆明寺(上学、教书、宿舍)拣得青花瓷一片,时光荏苒,又生只争朝夕,摆脱小我之感。




圆明寺,位于河西镇普应山麓,风光旖旎,景色清幽,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明洪武、宣德、景泰年间曾扩建、修缮,清咸丰六年(1856)因战乱被毁。光绪十四年(1888),圆泰和尚筹资重建。殿姿崔嵬,逐级叠层四进,前层有涤尘楼、雨花台,台前建鱼龙喷水池。前殿如来佛塑像笑脸相迎,两旁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气势威武。中层,大雄宝殿宏伟开朗,古雅壮观,内塑释迦牟尼佛像,正中原有本地著名木雕艺人高因美精心雕刻的木雕屏门一堂六扇,全是三四层镂空浮雕,剔透玲珑,为远近闻名的艺术珍品,惜1984年毁于火灾。塑在前殿神龛里的韦陀站像,金盔金甲,器宇轩昂。正院中有四时不凋的花木,争妍斗艳的桃、梅、竹桩盆景,积翠凝香。两厢楼上楼下12间,分别3僧房、斋堂、客堂。大雄宝殿后数十级陡峻石阶上的玉皇阁系宫殿式两建筑,琉璃覆顶,飞檐四翘;前檐柱一对石狮,造型威猛,刻工细腻,形象生动。玉皇阁原塑玉皇座像,都是四川著名雕塑家黎广修所塑,惜“文化大革命”被毁。1987年重塑前殿的四大天王、韦陀、弥勒塑像。1989年玉皇阁改塑千手观音。圆明寺右前有瑞莲池,池中央有一阁,名瑞莲阁。阁有两层,画栋雕梁,飞檐翘角,亭阁轩昂,建筑精巧。池中新置假山喷泉,植莲养鱼,景色宜人。各寺院亭阁中,还有历代游客诗人赞颂圆明寺的匾额楹联,北厢客堂有著名书画家苏心谷的“坐下无尘想吸袋烟喝杯茶何等风味;到此尽佛缘说家常话乡土各具慈悲”的对联。瑞莲阁写景楹联较多,其中一联是“一水拥高楼,闻阵阵荷香,恍觉身超尘世外;群峰朝叠阁,看层层岚影,居然人在画图中。”近年又新置了一些匾额楹联。
  从建寺至今600余年,圆明寺一直为滇中南佛教胜地。清末明初,各地佛教徒们从百里外长途跋涉来圆明寺朝山进香。寺中僧侣从未间断,自圆泰至今已历七代。民国中期圆明寺建成“普应公园”,建国后仍是滇南名胜之一。1982年,政府拨款修葺,新增景点,景色更加绚丽,四时游人不绝。现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写对联。苏心谷(1885~1961),名世德,号云溪,云南河西人。童年时勤苦好学,喜爱书画,工余之暇,研习书画、篆刻,并有一定的造诣。他对家乡文化建设积极热心,曾为圆明寺撰写多块匾额,楹联“坐下无尘想,吸袋烟,喝杯茶,何等风味;到此尽佛缘,说家常,话乡土,各具慈悲”,读来耐人寻味。新中国成立后,为昆明市政协委员、云南省美术协会会员。1959年,《送公粮》等几幅作品参加西南第二次画展。生前精心创作的一套“春夏秋冬”画屏,由女儿苏为邦珍存,1984年送西城文化站保存。



这个名头大



大佛寺(今文化站)内的石雕羊
  坐落河西南正街,又名“大兴福寺”。始建于元代末期,清光绪年间重修。寺为二进院,正殿五开间,通面阔15.7米。进深14米,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前后檐斗拱用材较大,雕刻粗糙,檐坊、柱顶无装饰。斗拱和部分梁架遗有元代构件,保存着元、明代建筑风格,是河西镇遗存最早的建筑物。








二、2011年玉溪、通海盆景展览
盆景艺术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从古至今无论王公贵族、文人雅士或平民百姓,都以莳养和赏玩盆景为乐事。  玉溪市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盆景资源,深厚的人文积淀造就了高雅的盆景艺术。本次展览便是对通海盆景艺术的一次挖掘和展示,这些不同风格、造型的盆景200余盆,全部由通海县的盆景艺术家、收藏家、经户提供。
  通海盆景艺术是根据其自然生长习性,传统文化风格而因材施艺创作出来的特色鲜明的盆景,以当地土著树种桃、梅桩和其它杂木树桩盆景为主,尤其以清香木、黑果树等优良盆景树种为最佳,展出作品铁干扎枝、古朴苍劲。通海盆景艺术既传承了历史,又被赋与时代风格,无疑是包容与借鉴、秉承与创新而又不失本土特色的栽培典范。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三、兰花展



















四、通海
通海三圣宫格子门(资料如后)
大美品。管理很粗放,不让拍照但手机可以。给他们做个广告吧(联系电话如下):
























一点小花絮:访古所见素胎华宁陶座像



资料篇:





今年八月七日,正是立秋,我有幸来到通海县杨广镇小新村,了却多年来就想一睹三圣宫格子门的夙愿。

三圣宫坐落在距县城约5公里的一座小山脚下,它三面环山,周围终年流淌着两股清幽的山溪。远看三圣宫似一艘古老的大船,停泊在碧畴、青山、小溪的优美环境中。

传说中的小新村三圣宫在二千多年前是一个港口,后来海水落了,停在港口的一只大船就搁浅在现在的位置。到了明朝初期,沐国公(沐英)统军平云南,明军落籍云南通海,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始建三圣宫。因这片土地像只船,就将三圣宫建盖成一只船的形状。明朝洪武年间,由当地人傅承运主持建造前殿、中殿,因供奉有关圣,被命名为关圣宫。到清末光绪年间建后殿,殿内塑有儒、道、佛三圣,故名三圣宫。现后殿及两厢是一片荒芜的草地,生长着树干直径粗达半米以上的柏枝树几十株,环境颇为清幽。

我自以为算是见过些古建筑木雕的人了,像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山西祁县乔家大院,建水的张家花园、朱家花园,石屏的郑营我都去过,特别是河南开封的山陕甘会馆,有专家评价是国内木雕装饰最为集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地方,国内没有超过此处者。它的大殿建筑的木构件上,特别是屋檐下边的桁、枋、斗拱、雀替、挡板、垂柱等几乎都是精美的木雕装饰,它的桃尖梁头为虎面纹浮雕,耍头全部雕成龙头,下坠垂花,周围共计二十六个,一律镂空透雕。最为精彩的是,采用圆雕手法,将龙头悬空处理。民间匠师把它称为悬雕。山陕甘会馆在明末由中原开封经济实力最强的山西、陕西商人投资兴建(后甘肃加入会馆的董理事会,会馆由原来的山陕会馆变更为山陕甘会馆)。其豪华富丽,建筑艺术居当时省城之冠。开封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木雕艺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自然不足为奇。看过山陕甘会馆的木雕艺术,我曾认为小新村三圣宫格子门可能是过分的渲染,会让我留下只不过如此!的遗憾。

然而,当走进三圣宫,拾级而上,六扇格子门映入眼帘时,我被惊呆了,这格子门是何等的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和工艺精美啊!

这一堂由6扇组成的木材雕刻门,是中国传统建筑正厅的大门。今年81岁的管理员朱传忍用浓重的通海口音介绍:这堂格子门的料子是毛椿树,其特点是千年不会生虫,不会变形,不会腐朽,易于雕刻,是请马帮从丘北县林区驮来的。格子门高3.2米,宽0.6米,厚0.07米。在这接近12平方米的毛椿木门上,美轮美奂,错落有致地雕刻着封神、战国、三国、水浒、民间神话等故事场景。山水树木、鱼虫花鸟、奇花异卉、珍禽异兽、亭台楼阁、人物动态无不细致入微,出神入画。木雕三层至六层的镂空雕刻,使得立体空间层次更加丰富,6扇格子门,构思精巧,繁而不乱,气势恢弘,巧夺天工,可见雕刻者细腻流畅的功力。人们常以雕梁画栋鬼斧神工盛赞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用它来形容三圣宫格子门,应是恰如其分的。











中国传统的格子门以纵向分,可分为三部分,上部装窗棂的叫隔心格眼菱花;下部装木板的叫裙板或称障水板;中部隔心与裙板之间的狭长部分称腰华板。三部份中,隔心是雕刻表现的重点部分,一般为工艺复杂、精美的透雕;腰花板部分为浮雕,也有采用透雕的;下部的裙板,全部采用图案简单的浮雕。但你仔细观察三圣宫这6扇格子门,除隔心雕刻精美细腻外,腰华板和裙板的图案也并不简单,即使在最易被忽略的裙板部位,也是十分精彩。如第三四扇格子门的裙板部分主要浮雕了竹林,横竖参差错落的竹叶
又是一组文字,它组成一首七绝:

水绕楼船起圣宫,双龙发脉势丰隆。

春山拥翠千年秀,不赖丹青点染工。

这首诗描写了三圣宫周围的地势、地貌、环境、历史沿革、风物传说等。双龙发脉指小新村三圣宫在本村正中,左有大石山,右有牛头山(又称富春山),形如两条龙舞欲腾、故有双龙发脉之势。春山拥翠即指寺旁的富春山古木苍翠,它背靠小新村,面对大新村,它的苍翠长青,无需画家用丹青妙笔点染。不赖丹青点染工还寓意雕刻格子门者鬼斧神工,妙趣天成,自然流畅,没有刀凿斧劈的痕迹,可谓一语双关,让人读后遐思绵绵。
















六扇格子门从南至北(从右到左),从上而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扇,四罗汉、太极图上收殷洪(殷王的二儿子)、九老拜童子、王官歹游天宫、大禹治水、麒麟驮孔子学道;第二扇,五罗汉、王母娘娘召开蟠桃会、八仙赴会、刘海戏金蟾、封神演义、三仙下棋——太乙真人、普贤真人、燃灯道人、太上老君倒骑牛;第三扇,两条龙、三星献寿、竹叶诗、张飞大闹长坂桥;第四扇,三条龙、三打祝家庄、竹叶诗、刘备过江招亲;第五扇,四罗汉、马跃檀溪、温酒斩华雄、黄石公对张良点破兵书、孙(膑)庞(涓)学道;第六扇,五罗汉、三顾茅庐、张任劝刘璋、金雁桥收张任、八仙之二仙、孙膑庞涓学道归来。

雕刻这堂格子门的师傅是清末河西县(今通海河西镇)著名的木匠高玉美。高玉美(1861—1932),其父是通海、河西一带著名的雕刻家。高玉美幼时随父学雕刻,喜绘画,耳濡目染,学有成。年稍长,拜本县大营村著名木匠吕义山为师并参与修建通海聚奎阁。光绪末年至民国初的十七年时间里,高玉美先后应聘在通海、河西、个旧等地设计、雕刻了四堂格子门。一堂在河西圆明寺大雄宝殿内(1983年毁于火);一堂在个旧李家花园内;一堂在通海城周家花园内(现在县文化馆保存);一堂就是三圣宫的这6扇格子门。传说个旧李家花园的格子门,先被卖到香港,后又卖到法国巴黎,现被法国一家博物馆收藏。











这四堂格子门中,小新村三圣宫的这堂格子门艺术价值最高,工艺最为精美,是高玉美一生的代表作。

三圣宫格子门雕刻于清末光绪26年(1900年)迄今已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高玉美的父亲高树得是滇剧演员,故有雕塑历史人物的本领,其子继承父业,深得要领。据说通海聚奎阁上的一些雕刻也是高玉美的杰作。高玉美精雕小新村格子门历时三年(还有一种说法前后用了17年的时间)。雕刻时吃的是上等伙食,大料做好后到作细活时,第一阶段二两木渣兑一两银子作报酬;第二阶段一两木渣兑一两银子;第三阶段,一两木渣兑二两银子。故有高玉美雕刻格子门凿出的木渣,与他的工价银相等之说。格子门雕刻好后用真金装饰至今。三圣宫格子门雕刻好后,算得上是一件稀世奇宝,有人写了一幅饱含艺术创作哲理的对联评述了这堂格子门和它的创作者:
    “静而定,定而安,安而尽,尽而得,得止至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万相皆空。

关于高玉美的名字,在许多书籍刊物上是高应美,到底谁正谁误?对此我向管理员岳喜荣请教。岳喜荣说:高玉美才是对的,这是因为原来三圣宫有一块三教同源的匾。196611月破四旧时,我当时是木匠,造反派勒令我将这块长3.1米,宽0.96米的毛椿木匾改成桌椅板凳。我至今还记得匾上三教同源四个大字是蒙自书法家王子醇题写的,落款是高玉美刊(雕刻),并有一枚高玉美印的章,这可证明高应美是高玉美之误。现在悬的这块三教同源匾,是1987年重新做的。

大约在上个世纪70年代,曾有香港人出30万人民币或用汽车来买换格子门,但被村民拒绝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格子门今天的价值不可估量。岳喜荣说:大殿顶上的皆大欢喜图值得一看,不论你站在哪个方向,他都在向你微笑。我分别在南北方向抬头一看,果真如此。

岳喜荣告诉我,在200210月左右,曾有人出价5万元人民币,叫两三个小毛贼来偷此图,幸宫内有人守防,窃贼未得手。

精雕细琢而得名的通海三圣宫格子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今天已经名闻遐迩,堪称国内一绝。来观者络绎不绝,已有26个国家的外宾来到三圣宫观赏格子门。一位美国人评价走了半个世界,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精美的木雕艺术品。我认为,通海三圣宫的格子门是国内罕见的木雕艺术精品,和开封山陕甘会馆的木雕艺术相比毫不逊色,称之为国宝也是当之无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1 00: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东西很漂亮 女儿很可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09: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樓 的帖子

您的头像也很靓啊。贵店线上浏览过,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20: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兄的女儿很可爱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3 21: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樓 的帖子

有空来云南耍,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6 20: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2 10: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去了几次通海,都只去了秀山,买了罐甜白酒就走。下次去要去一定要到这几个地方好好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10 21:28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