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846|回复: 18

浅论“内丘纸马”的人文内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3 15: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木版年画作为中国“年文化”的代表,寄托着老百姓的美好愿望,是老百姓最喜爱的造型艺术之一,它是由传统绘画所派生出的一种民间艺术,年画的题材丰富、流派众多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可内丘神马是其中最神秘最久远的一个品种,它起源于秦汉门神画,随着雕版木刻技术的成熟,开始大量印刷,普及到千家万户,“门神”是其代表作。过年贴神马作为一种风俗习惯,在我国以内丘为中心的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的广大农村已经流行几千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活化石,国外学者对它有着中国圣经图的美誉。
' X$ i- a, o# x+ W" T  T5 v- M5 }内丘纸马的主要内容是对自然神的崇拜,在他们心目中,山川大地,自然万物都成了神。从神马的题材可以看出它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操劳农耕,于是在内丘纸马中出现了井神、梯神、路神、场神、窗神、车神、水草大王神等等,题材蕴涵着老百姓对一些不可抗的天灾人祸的敬畏,和对美好安稳生活的期盼,而寻找到的心灵的寄托。
0 |6 X" y# P/ @0 @内丘纸马迎合了老百姓的心理需求所以很受社会基层弱势群体群体的欢迎流传很广、影响很深。后来,随着儒、道、佛三教并存且互相渗透,各界所崇拜的对象也融进了内丘纸马,所以内丘纸马所表现的题材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总之,内丘纸马在传统的民间艺术领域里,不但渗透着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民俗学、宗教史、美学史和印刷术的文化信息,蕴藏着很多浓郁而纯朴人文养料在内。
4 E# i$ a# F- `  由于现代印刷技术的冲击,民间老神马木版已经很难见到了,这种承载民族文化与情感的传统民间艺术,不知不觉中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但近年来神马印版确因为它是历史的缩影,有着独特的绘画语言和古朴的美感以及特有的艺术化石属性。确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收藏家的重视和关注。

- ^! E. w. S6 P
; o: ]$ n1 g2 J/ H8 k" Y% ?[ 本帖最后由 藏宝 于 2011-4-9 12:00 编辑 ]
照片 6599.jpg
20090928222518.jpg
20090928222603.jpg
2009092822264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4 20: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ssem0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20: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ssem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5 20: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5 20: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6 06: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6 07: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2: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斑竹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21: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21: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24 07: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5 03: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6 18: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7 10: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宣传到位滴话,,,木板年画有可能会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7 21: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22: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3 22: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vvvvvvvv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7 14: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0 10: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VVVVVVVVVVVVV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4 22:46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