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27日,国民党运送第一批文物抵达台湾基隆。当时由南京迁往台湾的文物分三批,第二批、第三批分别于次年1月9日、2月22日到达。这些文物主要包括当时北平故宫博物院2972箱、中央博物院852箱书画、瓷器、玉器以及中央图书馆、北平图书馆的善本图书和外交部条约档案等共5000多箱。台湾当局就是以这些文物为基础,建成了“台北故宫博物院”,造成了今天南北两个“故宫博物院”的局面。
3 g x* v& Q# B- \, X I: r3 x< > <STRONG>转运:先因抗战南迁又因内战迁台</STRONG></P>
& `* s* o" n" H0 k< > 1948年11月,徐州会战结束后,蒋介石深感南京的危险,为了今后有一个退身之所,他决定着手经营台湾。于是,他把大批黄金、机器设备、布匹甚至工厂等向台湾转移,而且下令将战时珍藏在南京故宫博物院的原北京故宫南迁文物精品、南京中央博物院、国立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的藏品运往台湾。</P>
% n9 R6 F) z5 L- }8 u& g* J< >( l% K9 y t! @1 m ?% P, V" }
<TABLE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 g1 L _7 J J; b; p, k$ G/ }9 G7 }: _; m! A* m
<TR>
) c1 l0 L9 e E2 G% A<TD><IMG src="http://www.1619.com.cn/guiren-news/newsimg/68514-1.jpg" border=0></TD></TR></TABLE></P>
u4 k' c. H0 ~( N- f7 ~<P> 玉白菜,它是一块玉,有白玉和绿玉,高超的工匠把白色部分雕成白菜的根部,绿色部分雕成菜叶,还有一小点的黄玉,竟然把它雕成一只小虫,吃饱了睡在菜叶上,难怪西方的艺术家惊叹道:“比上帝还精巧”。</P>" r _+ J' e+ L
<P> 1931年,日本侵略军侵占东北后,为保护传世之宝,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一个宏大的文物南迁计划,1933年起,壮观的“文物大迁移”开始,主要以故宫所藏文物为主。珍品历经十二年,从北京经上海、南京辗转到达四川、贵州大后方,直到抗战结束后,才陆续运回南京。不久内战爆发,这批南迁文物还没回到北京,其中精品就连同国民党的机密档案一起被“发配”到台湾。</P>
& H+ E9 y6 F" a% p: Z" f<P> <STRONG>文物迁台过程混乱不堪</STRONG></P>
3 ^5 Z0 i8 R: E. D3 l+ P) A<P> 第一批文物是1948年12月20日离开南京下关的,负责运载的是海军登陆艇——“中鼎舰”。当时的局势已经非常不稳定,很多人等待机会能搭船去台湾避难。据在故宫博物院工作70余年的那志良老人回忆:海军部的人员听说“中鼎舰”要开往基隆的时候,纷纷带了家眷和行李,赶到码头准备搭便船。一时间,船上挤满了人,熙熙攘攘。这样一来,文物的安全就要大打折扣了。负责人杭立武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样的混乱,只好找了“海军司令”桂永清出面告诉大家还有其他的船只专门运载家属,这才平息了开船前的混乱。</P>
3 Z4 x; d* X; f" a [ r0 d8 `<P> 到了第三批文物要运走的时候,已经是1949年1月底,逃命变得比两个月前紧迫多了。这次负责运载的“昆仑号”军舰一开到,海军部的眷属就抢先上船。文物箱运上去的时候,只能与这些人混在一起。杭立武想用上次的办法,找桂永清来解决。结果,船上的人哀求,希望能帮帮忙,给一条生路。看到这情景,负责劝说的“总司令”都落了泪,也只好少考虑文物,搭他们起航了。不过正是这些人员占据了船的空间,使得一部分文物装不下,留在了内地。</P>
, {* y- g! g: m7 _<P> 文物运到台湾之后,先是租借台中市糖厂仓库,趁着不是制糖季节暂且存放,保管条件十分恶劣。到1950年4月,台中郊外雾峰乡吉峰村仓库落成,文物才得以迁入新库。1965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开幕,国宝才有了适当的保存和展览环境。</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