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994|回复: 14

张大千:1.6亿元的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5 15: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5: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资者报》记者 肖妤倩
1 k* f1 W0 Q6 N  张大千曾将《藏獒图》赠与李霖灿,其墨色之美不禁让李想起了石涛《画语录》,“混沌里放出光明”。这便是《藏獒图》一团黑墨之中诠释的丘壑重生:不同层次,不同颜色的影子,直到巨獒的威武被活生生地拓写出来。
9 V( E2 \/ s  k- p  赏人的荷花,骄人的仕女,宜人的山水……他的画,有太多的迷人之处,有太多在拍场难以解释的数字之谜,但他那么真实的,占据着中国书画市场的蓝筹之地。
+ ^* J5 {0 l+ w- G+ i- g& i7 O5 D, m- X5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5: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亿万的藕和莲( y! e; N; N* g
  据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统计,2011年春拍共有34幅近现代书画作品入围中国艺术品拍卖前100名榜单,而在这34幅作品之中张大千的作品占据19席。
! _$ o( \' a6 c2 F4 M5 p  细化而言,今年张大千千万元级别的作品共67件,其中8件作品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获价最高的《嘉耦图》以1.59 亿元成交,将张大千个人书画作品纪录再次改写。4 _+ i% J0 n* j% L9 f4 }
  该画作于1947年,画中精工细致的描金朱荷,在墨绿渍染的田田茂叶的衬托下,富丽堂皇,双栖鸳鸯悠然自得,属张大千泼彩泼墨手法的代表作。
  U% n; ]8 u, a1 u+ w  K, [
2 o# P# v; o" J,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5: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纪录再次推高了张大千个人书画指数,据统计,张的价格指数已提升至每平方尺90.65万元,较上季大涨48%。! }4 @8 J- Z2 w
  从张大千作品上拍的整体情况看,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不完全统计显示,自1993 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开始至2011年6月30日,张大千书画作品共上拍12465件次,成交8733件次,成交总额为85.89亿元人民币。2011年春拍,张大千书画作品的上拍量为1000 件,成交量为862件,成交额为32.23亿元人民币,创造了张大千个人书画作品单季成交总额的最高纪录。
, ]& [* `' H4 _% i+ [9 W% _4 s3 X. Q3 f/ I, T/ N7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大千书画作品的价格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2000年,张大千夫人徐雯波将其收藏的丈夫画作委托苏富比拍卖,曾轰动一时。张在1956年创作的《紫莲花》以224.475万港元成交,一度成为荷花代表作。
% j: P! M1 ^2 V4 b8 C( m& X  之后,其作品每平方尺的价格没有太大波动,直到2005年,每平方尺价格突涨至13.7万元;2009年攀高至每平方尺16万元;而到了2011年春,“梅云堂藏张大千”专场一度将张的画作推高至每平方尺90.4万元。
8 s! l1 i. e$ D( D. }
# J$ d3 V: T, l! e* _: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的作品进入市场,大概得追溯到20世纪初,且他生前举办过大量展览,早已形成了一定的市场收藏体系。据分析,大部分藏家会将张大千的作品分阶段地进行集中收藏,例如有些卖家会集中收藏其晚年的泼墨作品,也有一些藏家会购买其回到台湾之后的通景巨幅创作,而大陆藏家更倾向于购买张大千的早期作品。" W: y; l. D6 {1 M

+ `' J6 H; m(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80年代的张氏仕女和高士
: N$ q. N: h5 n$ ?$ D9 M; t1 }! a; q' S1 ~$ v7 s$ h
  张大千的人物画,经历过几段式的发展。
5 }/ ^+ b, n2 c8 U# P: Q; k* R
  ^! r8 Q$ k* |! f# Y  30岁赴敦煌临摹以前,张所有仕女造型削肩清瘦,设色浓丽妍美,弱不禁风,有病态之美。1941年,张42岁,他三次赴甘肃敦煌临摹壁画,吸取唐人笔意之后,所画仕女圆润俊美。直到1957年,患目疾以后,其工整细腻的人物画减少,写意的人物画大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仕女画和高士画算是张一生中的力作,并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现身港台拍卖市场。
, G2 e' {+ z& {3 P7 |
7 _* N  e) }0 \1 r& H  1981年至1988年,其仕女作品的落槌价约5万港元以下,1981年落槌价为11万港元《龙女礼佛》算是这段时间的较高价位。1989年之后,其仕女作价格继续上行,落槌价为10万港元之上的作品逐渐增多。1990年,张创作于1946年的《番女擎彪图》上拍佳士得,获价125万港元,成为彼时拍场上的一朵奇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1993年,随着内地拍卖公司陆续成立,其仕女作陆续亮相国内拍场中。彼时,张于1940年代所做仕女图价格开始推高,北京翰海上拍的《拈花仕女图》曾获价77万元,而普通的仕女作约10万至20万元之间。/ z+ T1 E# N% \7 d* ~6 |
. h0 y- R8 N. E7 I/ `, c+ D
  直到2004年,谛仙馆旧藏张大千《摩登仕女》在香港苏富比以655.8万港元成交。2009年以来,张的画作行情整体抬升,每平方尺涨至20万元,仕女作自然水涨船高,精品出价百万甚至千万。2010年5月,张于1954年所做《拈花仕女图》在香港佳士得以1237.98万元易主,创出了此类作品拍卖的最高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功不可没0 z, ^+ t5 t! l

& V$ Y  w* m7 w& g2 \) B7 r9 \* ^  张大千的高价都在香港出现,有人将张大千在香港的地位形容为“一朵独秀,力压群芳”。
) ~2 L; e* `" h; A* g3 L3 ]7 ?- e  K4 m
  自2010年中国嘉德拍出一个过亿元的《爱痕湖》之后,2011年春拍,香港苏富比“梅云堂藏张大千”专场中,《嘉藕图》以1.59亿元易主,创下了张大千画作的最高纪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是纪录的创造着,更是纪录的保持者,甚至不同类别的作品也能在香港市场找到位置。/ ~) X# y, D0 G$ i  c% a

6 q) H9 `+ n) m6 x6 Z" }6 N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其山水画就在香港市场屡创新高。1980年11月,《赏莲图》在香港苏富比以14万港元成交,这也是1980年至1986年间,张此类作品拍卖的最高价。1987年之后,张的高士图价格开始上涨,1992年上拍于香港佳士得的《春游》就以75万港元成交,是上世纪90年代张大千高士作品的最高价。彼时,内地拍卖市场张的高士图价格基本上保持在20万元上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内地藏家较为喜欢的是张大千寓居海外之前留在国内的工笔山水,2011年苏富比春拍,张于1953年创作的《蜀山春晓》就以5430.9万元成交。
5 P8 J7 U% |3 j4 H' G! X
8 {0 ?0 }1 q6 L. f6 m6 e1 @% I  如此下去,不胜枚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曾经的海外生活,为香港市场铺好了路子。1976年,张结束了20多年的海外生活定居台湾,这一时期的精品创作主要被台北所藏。其临逝世前作的泼彩泼墨巨制《庐山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导览厅里,作为现当代代表性作品与我国历代国宝级文物如西周的毛公鼎、晋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等,陈列在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对其作品进行系统性收藏的当属台湾企业家林百里,林竞拍张的精品,从不犹豫。20世纪90年代,三次刷新张大千作品成交纪录的分别是:1992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中以748万港元拍得《青城山》;1994年香港苏富比成交的816万港元《幽谷图》;1999年,上拍于香港佳士得《荷花》被林以829万港元卷走,甚至去年突破亿元的《爱痕湖》也是林所购。
1 R, }4 {2 @; f4 n  U7 W
6 }/ j0 s: A" U! h  林的画廊“广雅轩”藏有上百幅张的大作,占总收藏金额的74%,数量仅次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林说,他只是这些画暂时的保管者,这些艺术品应该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7 16: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3 20:55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