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500|回复: 25

拍卖公司的好图录和坏图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5 16: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中央美院艺术市场研究分析中心的统计,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1694亿元,其中艺术品拍卖交易额为589亿元,占比34.77%。艺术品上拍量为30万件,成交量为23万件,总成交率为77%。
) f" G8 w4 r, h' T2 }- a, g' P* s1 L! `; \,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拍卖举行前,拍品与买家通过图录、预展两种方式见面。买家虽可在预展上近距离细看拍品并得到拍卖公司专家的现场解答,但预展时间短、展品不全、介绍信息有限,还是给初涉此道的买家带来认知上的障碍。- R% ?9 w) n* [: ~* P! Q" p; l* w  H

$ N1 h5 ]+ E: @9 p7 K2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图录上照片的直观度不如亲见,但一本内容翔实的图册包括拍品的收藏路径、展览信息、拍卖历史、同类作品参照、文艺批评、历史背景等重要信息,对买家了解拍品的“个人史”乃至“家庭背景”大有裨益。同时,一册设计雅致、印刷考究的图录也透出拍卖公司的专业精神和鉴赏品味。
' E, o8 x8 Z9 [" O  秋拍临近,面对厚达百页的拍卖图录,如何捕捉投资信息?本期理财一周报将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几本国内外图录为例,与投资者识读其中的黄金屋。
& Z! C3 ]+ W' K- r9 w- E& @5 l8 V0 M3 @* b/ Y+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图录:5 n/ Y$ _3 j6 e+ a) q, D9 p
  图文分离、黑白印刷
( o/ L5 t" Z0 d9 }5 |# Z+ m  国际著名拍卖行佳士得成立于1766年,据文献记载,佳士得最早的拍卖图录印制于1766年5月。: g6 q9 @/ s$ j% S; |; @- E
  记者获得最早的一本图录是佳士得于1975年12月在伦敦举行的“早期中国陶瓷 和青铜及艺术品”拍卖图录。) y$ D! x7 D/ R5 o

# k$ W' u7 K) {! h5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录全册仅84页,介绍了163件拍品,其中40页为文字介绍, 40页为黑白图片,1页为彩图,平均一件拍品的文字介绍只有30个单词。图录图文分离,需前后对照来看。另外,图录中夹了一张黄色纸片,列出了全部拍品估价,价格单位为Guineas(注:几尼,英国的旧金币,1英镑约240几尼)。其中最贵的一件拍品是大明宣德年间的高脚杯,当时估价为8000-12000几尼。3 w  W4 `! n6 L9 g: }8 _& H( L& w  A

* T1 J( B. @4 b# D; [2 Z*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20世纪80年代,图录编印取得一些进步,不再将图文割裂。1988年6月,佳士得于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中国和日本陶瓷、艺术品、日本印刷品”拍卖会拍卖图录中,每件拍品的标价已直接标于拍品介绍后,但818件拍品只有少部分配上了图片。可见,上世纪80年代图录仍未走出介绍简单、以黑白图例为主体的早期形式。2 {  x8 w0 J- V' p0 m# O

: `* r3 X' c2 c; i9 N-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九十年代图录:
+ W2 d1 A5 c$ G5 ^4 c2 q3 `+ S: N$ a* x( e/ w( x* n
  进入 “信息时代”
% v) i2 |( A; E7 p$ H
# V2 s2 g' z1 l1 R  1995年5月10日,佳士得在纽约举行了一场“Ralph F. Colin夫妇重要现代艺术收藏”的拍卖。配合这个专场所出版的图录,已完全扫除昔日简单说明、黑白配图的形式,呈现出记录完整拍品信息的图录风貌,包括简要说明、拍品来源、展览信息、出版著录、作品描述、估价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中的12号拍品是毕加索(1881-1973)的名为《Le Coq》(注:《公鸡》)的作品。在“简要说明”中涵盖了创作时间、尺寸和材质。对应为1938年3月29日、长77.5cm×宽55cm、布面油画。
9 v$ E+ w# G7 j; h
/ i) ?+ t! x. j. B  w3 a& c! `" ]8 p  图录对“拍品来源”的描述是:Ralph F. Colin夫妇于1946年3月1日从纽约Valentine 画廊等处获得。: F3 V4 j( o8 N9 R* y

: L$ J+ P7 j7 W+ N6 ~  厘清“来源”后,该图录进而列举了8条画作“展览信息”,展览地包括纽约、费城、圣路易斯、旧金山等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后,图录继续挖掘作品的“出版著录”信息,历数其在1939-1992年的8条文献。; S1 x* Z2 [0 R9 c5 t7 H

2 r' n3 A+ {1 H1 H( O  另外,图录还从1958年Zervos撰写的Pablo Picasso(注:《帕布罗·毕加索》)一书中摘录出“作品描述”:“毕加索在其全部绘画中出现公鸡,始于1938年底他的5幅图稿和粉彩作品。……画作《公鸡》中,艺术家看似着迷于色彩斑斓的鸟的羽毛,和它锐利的眼神及张开的嘴巴。”
2 @% o5 m* x9 {9 ?4 G
1 n7 y9 v8 ]$ v2 f: N- c: e  交代上述信息后,最后标明“估价”,50万-70万美元。该幅作品的落槌价为110.25万美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图录的“信息时代”后,人们对图录信息含量的要求不断提升,“流传有序”的拍品更易获投资者的青睐。$ u$ n% p3 N1 I

" a4 l2 p9 S; ?7 m9 d  填补著录空白
! T0 o, w" Q+ y* P4 ~/ l6 O* P& p$ a
  投资两年翻倍! b% h9 J+ N$ b

  U8 q$ j- T: n: N. I  读懂图录的买家,未必是聪明的买家;而聪明的买家,必然是读懂图录的买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5月,艺术品投资者F先生相中永乐春拍中任伯年的书画《牧牛读书图》(永乐提供)。该作在图录中的介绍仅有4行:
/ l, m0 ~; x+ y" T+ L  W( k7 T. d
; O$ |0 {. q! [1 K& q  任颐(1840-1895年) 牧牛读书图 设色纸本 立轴 一八八四年
# U3 t7 r7 F+ E( f$ [, T0 ?  E. w* v. \1 B0 o
  题识:梦石仁兄大人雅属,似正。光绪甲申(1884年)夏四月,山阴任伯年甫。/ i9 @$ ^. u, e( D+ \

+ t2 L3 h- x% L  钤印:颐印、任颐印; ^( t5 i$ d3 I: Y4 w$ g5 D$ L/ \

5 L8 C+ @1 e1 ?* a4 \, \! i  估价:180000-220000元人民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著录、收藏方面的信息未被图录收集。F先生从事艺术品投资收藏有年,自信作品的真实性,便以26万元落槌价(不含佣金)拍下画作。购得不久,F先生发现《牧》作曾出现在日本著名的《南画大成》的第七卷第230页上,此番发现无疑增加了作品的价值。  @& j, A, k+ ?5 H3 R' \

& M: U$ G7 x9 _# C$ \4 Q2 S7 U0 A' a  《南画大成》于日本昭和十年(1935年)由兴文社印制珂罗版(注:珂罗版印刷,书画复制的方法之一)。全书22册,“收中国唐代王维至清代赵之谦、吴昌硕等历代名家文人画六千三百余幅附有后代名家题识之墨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隔两个月,2007年7月,F先生在上海朵云轩拍卖会上,又意外看到《牧》作出现在拍品《任伯年画册四种》中由慎修书社出版的《任伯年写生二集》的第一集内。该集子于民国21年(1932年)元月初版,民国23年再版。
9 s( Y( S+ ?/ g# \1 D- V8 B# O2 t4 U6 \8 ]+ z# |4 B/ ~3 C
  F先生意外获得的两则关于《牧牛读书图》的著录信息,不仅填补了作品在永乐图录中缺失的著录信息,从而使得画作得到身份证明并表明“流传有序”,更让《牧》作骤然升值,于2009年被F先生以约50万元的落槌价脱手,较两年前的26万元,实现了投资翻番。& d$ B; U" x, X! o( y
  N1 M! k# D, l# Y
  2009年正值金融风暴狂扫世界艺术品市场,若F先生将《牧》作捂到今年出手,价格有望达至100万-200万元,收益至少在4倍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图录
1 _7 ^, N$ K9 |9 ?  a' C3 \% Y8 }3 {# Y! y1 V
  2008年佳士得
) j4 t( g- u9 U7 ^4 f. S! T6 o
3 G3 S6 q& Q! v: }  中国20世纪艺术图录
0 s. Q; L- U5 z. {* `! N, F) W: |: x9 |( I2 X$ x
  看点:从一幅画看甲骨文、杜甫和塞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无极创作于1956年的《向杜甫致敬》在这本图录中总共占据了16页,除以中英文介绍了2则作品和来源、6次展览、9项出版著录外,图录对画面中出现的甲骨文、金文加以图示,并引用了杜甫名诗《望岳》、《登楼》呼应作品的主题,另一首被引用的西晋张载的《七哀诗》透露出画家对政局的无奈和对人事变迁的伤感,而此时引用杜甫的诗歌成为身在异国的赵无极的慰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阐述部分,摘录如下:, s8 q6 o' m% |" z

. B6 J. }  r. ]( r% p9 G3 s  “自1953年末起,赵无极开始全心投入抽象画的创作,大约于次年开始,受到甲骨铭文的影响与启发,运用点、线等元素,来分割出层次交叠的构图,再融入属于东方精神的符号及线条笔触,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想象空间……东方思维成为赵无极的抽象作品最宝贵的特点。”; b5 d, t# m2 j- l

5 @. `' N' T- l! _( M% Q: T& g  “《向杜甫致敬》主要以黑白两色占了大部分的比例,在多重色阶变化下,似乎隐含了中国传统中对笔墨运转及对绢或宣纸质感、肌理的讲究。赵无极在西方媒材的应用中,仍然把握了传统的原则,在墨黑与白之间寻求一个和谐的平衡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如此,图录中还收入塞尚的《圣维克多山》和宋代郭熙的《早春图》(局部),展示其与拍品(局部)的类似风格。
4 G3 |, M4 T3 @# G' X3 Q. l) Z
$ o: c0 ?  v# P- G) s6 x' N1 `  上述资料使读者可以迅速把握拍品要点,得到美学、文学、史学甚至考古学的全方位赏析。而这本图录正是为一季拍卖会中最重要、也是天价拍品频出的“夜场”精心打造的。
/ B; x" A+ i2 W' `  G% U5 x# @5 C- m" ^; p- F: q
  2011年5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诚轩瓷器工艺品图录8 }: `- @8 e0 q& |5 ^
- f7 g0 ?" ?4 `$ ^
  看点:如同穿行博物馆- ]  M) m$ V; T6 {$ b& {- a

% f+ i8 x$ t$ M  2010年拍卖成绩前十名的公司中,诚轩并没有入围,但这毫不影响我们欣赏这本画册细心的编印、典雅的形式和流动的布局,目之,有一种“书会呼吸”的愉悦。8 V8 y) Q  s& r8 }

8 t3 r  o$ J! c0 f/ S" J; E  “有意味的形式”,在吴冠中看来, 那“意味,是情意、是诗意,是一种难以语言表达的感受。如果没有意味,那么形式美失去了灵魂,空洞了,虽美,却乏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图录中的拍品,多为瓷器。拍品均置于黑色幕布下拍摄,并辅以柔和的光线,最大限度还原作品的古朴与韵味,乃至拍品的辅图和局部图,也不难看出是专门取角度拍摄的。若非出于对拍品的尊重与欣赏,应不会有这种“把玩式”的表现。读者不似在翻书,而似穿行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中。8 s) ^0 [3 t' U: ^7 x: R

3 M+ n" d5 j3 Q, O! A  图录展示的688号拍品,是“清乾隆百宝嵌博古图挂屏”,除了一幅完整图片,另配3张局部图。细致的编者从故宫博物院以400元/兆的价格购得“随安室陈设景象”照片的一次性使用权。从照片中一眼可见类似的挂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5 16: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与拍品说明“拍品造型、风格与故宫博物院皇帝斋戒寝宫随安室墙上悬挂的博古图挂屏相同,为清宫室内陈设挂件”完全一致,加强了作品的真实性。3 s! W$ r. I6 c; h4 H
" q) }7 ^! u. E% Z
  这本画册中多次出现的烫金、页脚年份提示以及拍品的款、印面、拓片配图等多处细节,无不显示出“形式美”,并与拍品说明的“意味”相得益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3 21:14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