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2099|回复: 35

良渚玉器的工艺特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3 16: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良渚玉器的收藏和鉴赏中,工艺特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鉴定辨伪标准,了解良渚玉器的加工工艺,了解良渚古人在玉器留下的加工痕迹,对于鉴定良渚玉器的真伪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甚至是最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高古玉器的鉴定中,材质可以用老料,沁色可以用各种物理和化学的方式仿作,纹饰和器型可以按出土或传世的标准器依样画葫芦,唯有加工工艺,却是现代仿品最为一筹莫展的。因为古人究竟用什么样的工具,什么样的动力,什么样的机械原理,来加工这些洛氏硬度在4至5之间甚至在6至7之间的玉器,至今在学术界还没有定论。从古玉仿制的生产成本、生产进度和产品精度来看,几乎所有的古玉仿制作坊都采用现代电动金属工具,舍此,根本不可能满足市场所需要的产量和品种。更为重要的是,不仅现代仿制者根本不知道古人的加工工艺,而且也无从掌握古人的工艺技巧,仿制者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们只能用同时代的工艺和技能来制作这些仿古玉器。这也是我们在走访了安徽蚌埠、辽宁锦州、河南南阳和浙江杭州后见到的普遍现象。: b5 P* d5 Y- t2 a5 N
  ! n5 p8 b" W; I# C" Q! \+ {& l,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良渚玉器是用什么工具加工的?从更广的范围内说,新石器时期的古人究竟是用什么工具来加工玉器的?+ f5 M/ v8 G" |6 |$ Y6 E
6 O$ D" h- o* B& J
要寻找这个答案,就必须写出一篇又一篇冗长的学术论文,而这样的论文能否被学术界接受,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学者们已经作了这样的尝试,关于良渚玉器的加工工具,有鲨鱼牙齿说、玛瑙说、燧石说、钻石说(他山之石)抑或是绳类混合砂粒说,学者们最喜欢引用这样的古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叙述新石器时期的玉器加工工艺,围绕这句话所作的各种论述,恐怕不下数十篇,这个“他山之石”多数学者把它解释成稀见的金刚石。这个解释也许是正确的,但是,现代仿制者能用这样的工具来制作良渚仿品吗?
' j8 K: Y: G" v6 `8 |$ H% I, Y# a: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要和读者一起讨论的是,出土的良渚玉器上究竟留下了什么加工痕迹?如何利用这些痕迹或者说良渚玉器上留下了什么特征可以用来鉴定良渚玉器的真伪!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只是简要地叙述一下良渚玉器的工具和加工方式,供读者参考。而这种叙述是以良渚玉器实物和实物上的各种痕迹为基础的。
& O* z0 C. ^3 I% M- V' K8 [" O. ]3 q. @+ i, e7 k

6 W5 m2 C* @2 }. M6 {  V良渚玉器的加工次序一般为:先作器型,再标出兽面纹的眼睛,然后琢出兽面眼眶和口鼻的轮廓,并用两个同心圆加强眼珠的部分,最后区分纹饰的层次。良渚玉器的这种加工次序有物证支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0 O$ M+ ~0 S- U5 g$ h
6 L6 _/ E! T0 G( a8 n
瓶窑采集的半边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看瓶窑遗址采集的良渚玉器半边琮。从图上可知,这件玉琮的基本器型已经加工完毕,射面也已经成型,而器表的纹饰还没有加工。正是从这样的工艺次序着手,良渚博物馆设计了的加工工艺实景图,图上,良渚先民们先把一个个良渚玉琮成型,再施以钻孔工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2.jpg / L- v) b  G8 [7 P

- H4 v7 O) P* K. z* \& C
先成型后钻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3.jpg
% A# n2 I0 [# C: J& Q; y
# W7 r: G( v! m( `4 B
玉琮半成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吴家埠遗址出土的半成品玉琮上,还留有明显的设计打样的“框线”。[1]这件玉琮已经制作成基本的外方内圆的器型,但是还没有加工出玉琮的射面,也没有在外壁上雕刻纹饰,虽然还是素面,却已经画上了一些框线。这件半成品玉琮进一步证实了良渚玉器器型加工的次序。
* ]# n4 H% O3 s# X! V; G  5 u( N: T$ p/ [, Y7 }8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分别讨论良渚玉器上的不同加工特征。  1、良渚玉器上的切割痕! n4 W) @% a. m  w! V$ c3 T
  良渚玉器上的切割痕有两种,一种是线切割痕,另一种是片切割痕。! P' _/ `+ H8 t* y( W5 d
  先说线切割痕,也是用于鉴定良渚玉器真伪最重要的特征。
+ c- F* f. K2 h0 \6 T: l  线切割痕是良渚玉器平面上最容易出现的特征,了解它的形状、走向和弧度,对于判别良渚玉器的真伪有很大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4.jpg 7 o$ A: E; E) c7 n7 l" I" p7 h, x
5 n+ A) z4 b. M% H" V9 q7 Y
4玉梳背上的切割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4是一件玉梳背上的切割痕,图5至图11是分别陈列于良渚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和德清博物馆的良渚玉璧,在它们的璧面上都有线切割痕。现在就从这些线切割痕的特征来讨论如何认识真品良渚玉器。* [# O7 H9 \) z& s% d8 p( W
  / Q/ U  Y$ r- j4 B2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这些痕迹是线切割而不是砣具切割的痕迹呢?  牟永抗先生在研究线切割和砣具切割的区别后认为它们有以下三个区别,即:“①线切割的作用力指向圆心,表现为向心性,切割的前进方向作凹弧形,不时留下凸弧状的切割台面。砣切割的作用力指向圆周,表现为离心性,切割的前进方向作凸弧形;……②线切割所形成的切割面,由于两端牵动时不可能一直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往往在弧线中段附近呈现波浪形的形状。其鼓凸部分,一般在整形时修去,而其凹陷部分常常保留下来,成为判别是否线切割的重要依据。砣具是硬性物体,在砣具半径的有效范围内,可以出现某种歪斜,而不能出现波浪形的起伏面。③线切割所形成的圆弧径,由外而内逐渐缩小,其最大圆弧的合理直径一般小于切割物体的截面,有的弧线的局部线段,可能表现为接近同心圆的圆周。”[2]
9 T; l# q( T: g+ Q0 I+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牟永抗先生的这段文字主要是论述良渚玉器的切割方式,他的结论是“在良渚玉器的开料工艺中,目前还没有发现用砣的证据。”[3]  
0 ^5 P% ?) g6 U6 d* Q0 s5 L8 x1 _8 y
不用砣,能用线切割玉料吗?笔者曾经在内蒙古赤峰学院做过试验,用普通的麻绳,沾上普通的黄砂,切割一把5厘米左右的玉尺,不用两个小时就可以把玉尺割断,如图12所示。由图可知,一人用湿麻绳在玉尺上来回拉锯,另一人在一旁不断加砂,麻绳已在将断之际,玉尺上已经有两个被切割的痕迹。这种线切割,麻绳要用许多,好在麻绳和砂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广泛使用,这个实验的可靠性是不用置疑的。古人或许用的是兽皮制作的绳,调换的次数就可以少许多。当然,这个实验并不完全等同于良渚时期的线切割工艺,至少那时是没有台钳的。6 B/ }* a& J! G6 _4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寺墩遗址出土的玉璧上,也因沾有较多的砂粒而支持了实验考古学的这个结论(参见图13)。  
7 ^: m7 F; X. g( j5 O从出土实物和实验考古两个方面可以知道,良渚时期较大平面的器物,一般来说,都是采用线切割工艺来开料和制形。
1 {9 O' [* T; t4 O  5 ~1 {  F4 }' }4 e# z6 ?+ J
也许有的读者会问,新仿的良渚玉器比如玉璧也有可能用这种方式来切割啊!如图12所示的切割,因为玉尺的截面小,时间不多,如果是玉琮玉璧这样的大器,截面大,恐怕没有一、二天的工夫是根本不行的。这就牵涉到一个成本问题,耗工耗时耗料,用线切割来加工良渚玉器的仿品,其售价将是十分可怕的。
4 t1 E, U4 [, @: c3 |6 S7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就来讨论如何利用线切割工艺留存在良渚玉器上的特征来鉴定它们的真伪。
- {/ @& ^& O. A  m" J
! x$ z4 Q$ ]5 g8 }4 x5 _! t, s1 U  在图5至图11上都有深浅不一的线切割痕,这些线切割痕都是凹下去的痕迹,而且往往都是较大和较深的凹陷。牟永抗先生认为线切割痕“呈现波浪形的形状。其鼓凸部分,一般在整形时修去,而其凹陷部分常常保留下来”。这是很有见地的。在线切割过程中,既会出现鼓凸,也会出现凹陷,既可能出现深和大的凹陷,也可能出现小和浅的凹陷。只不过在打磨和抛光的修整过程中,其鼓凸部分和小和浅的凹痕容易被修整而已,要把大和深的凹痕磨平,就势必要把整个玉璧全部磨平,这恐怕是古人不容易做到或者不愿意做的工夫。这样,比较大的凹痕的就残留在玉璧之类这些截面面积较大的玉上,从而成为我们鉴定良渚玉器的重要标准。
4 f1 a" o& s' `% l0 P0 w- z# L9 t" C& c7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带说明的是,在现有出土的良渚玉琮上,其射面几乎都不平整而带有一定程度的凹陷,这就告诉收藏者,凡是平整射面的良渚玉琮,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碰它。6 r3 t. v# C3 }4 I6 |* L

% S7 M! X+ p2 q8 E*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观察图5、6、7就可以发现,有多条线切割痕的玉璧上,这些切割痕尽管大小粗细不一,但其圆弧基本接近于平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凡是用现代工具切割的玉璧,不仅不能出现这种凹痕,更不会出现凹痕平行的现象。当然我们不能把这种平行理解为直线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
5 T# N1 C+ }4 }; o' `" y- }5 L- A$ R1 v( b$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牟永抗先生所说的“线切割的作用力为向心性,砣切割的作用力表现为离心性;线切割的前进方向作凹弧形,砣切割的前进方向作凸弧形”的论述,分别观察图7和图14(用砣切割的现代仿品),并用两者作对比研究是完全正确的。问题是,当读者手中只有一件良渚玉璧时,不管它是真品还是仿品,能不能看出它的向心性还是离心性?凹弧形还是凸弧形?我们用图7来示意。先假设这件玉璧是用线切割的,则这些凹痕的向心性可以用图15来表示,再假设这件玉璧是用砣切割的,则这些凹痕又可以用图16来表示它的离心性,所以当读者手中只有一件不知真假的良渚玉璧时,很难用凹痕的向心性和离心性来判别真伪,而只能用凹痕的深浅、宽度、波浪形的起伏面以及凹痕两头尖中间宽的特征来判定玉璧的真伪。而这种凹痕甚至在良渚玉钺上会有更为明显的深浅、宽度、波浪形的起伏面以及凹痕两头尖中间宽的特征(见图17)。5 \0 u/ L% O% C* l& s% b  o
! t/ b4 Z# n/ R# C, v- q$ ]- ~6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良渚玉器上还能发现片切割痕。图18就是德清县出土的玉碎片上的片切割痕,这种切割痕应该是片状切割器来回切割时留下的痕迹。图19是另一种片切割痕,因被切割的玉柱为一圆柱体,切割时随着圆柱体的转动或者片切割器的移动,所以切割留下的痕迹会显得粗细不一。虽然这些切割痕迹都会在玉器成型时被打磨,但总会留下蛛丝马迹成为鉴定的参考依据。3 _) E/ ], u  t7 V$ W  @
3 r% F$ m/ n9 x" i* _" s6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16: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在器表面积较大的良渚玉器上,一般都会发现制作玉器时的切割痕,甚至在一些良渚玉锥形器上,也可能发现切割痕(参见图20青浦博物馆陈列的良渚玉锥)。1 S8 F/ P1 |% M/ _; y

) i+ ]) h4 }6 h%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6 17:14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