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5405|回复: 20

收藏中国:民国瓷器也是大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1 15: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民物件,最近受到网友的热捧。自“国民床单”火了之后,又接连出现国民袜子、国民脸盆、国民暖瓶等。而不仅是国民的生活用品,会勾起大家的回忆。民国的对象、思想、名人及服饰,凡是具有怀旧气质的一切,也都是现代人所关注的。比如,近期在798艺术区的展览《先生回来》便是对民国名人、民国思想的一种追忆。而文艺青年们热衷的“民国大趴”——cosplay 聚会、cosplay秀,即是对民国服饰喜爱的体现。我个人理解,这就好比欧美流行80年代复古风潮一样,中国人的复古情怀也就停留在民国或国民时期,再往前的清朝等,那就应该算是穿越了。
6 C9 V7 n+ w9 F/ @+ a2 Y# r! y9 d- R# p" l1 y3 |# C
至于民国瓷器的收藏,近些年里逐渐升温。& g, P/ X; ^; v: |( V7 r0 v' g
* e3 F) K" E* }6 c' ^5 E4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15: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洪宪瓷”民国特殊时期的产物1 K/ l2 ^) T. t5 K% }* N" L

+ ~9 U. V- m0 V% z  “洪宪瓷”是民国特殊时期的产物,其烧制时间,至今仍是个谜。有的认为是民国五年(1916年)烧造,有的则认为是在袁世凯登基之前。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的崔凯先生认为,在袁世凯登基之前,郭葆昌就已开始烧造“洪宪瓷”,后在全国骂声中停烧。7 k0 F: S# q+ L% T

' w/ T2 O) U7 L" e$ L  为什么说是在骂声中停烧呢?是因为“洪宪瓷”与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有关。袁世凯称帝前夕,曾效法清代帝王登基时必先烧制御瓷以示庆贺的惯例,派当时的公府庶务司长、瓷学专家郭葆昌到江西景德镇督办此事。1915年夏,郭葆昌带着原清宫所藏的精细颜料到景德镇后,征集各窑高手,不计成本地烧制了一批高级瓷器。其技法是仿珐琅彩瓷,底款为红釉篆书“居仁堂制”印章款,此即世人所说的“洪宪瓷”。款为“居仁堂制”,是因中华民国总统府设在中南海,袁世凯居住的地方为中南海的居仁堂,所以所烧瓷款为红色篆书“居仁堂制”和“居仁堂”。但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皇帝就一命呜呼。所烧“洪宪瓷”不多,留传下来的就更为稀少,可谓凤毛麟角,成为瓷器收藏家寻觅、收藏的目标。
' `' T) T6 Y$ l$ ~' _# j* N+ k: C9 b0 U& X2 H: k+ h: K5 }
  真正的“洪宪瓷”目前市场价格严重滞后,市场前景看好,有比较高的收藏价值。同样是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的产物,“康德”年款瓷器(伪满洲国宫廷用瓷,“康德”为伪满洲国年号,在日本烧造),收藏爱好者可以有选择的收藏,但作为投资来说,这类瓷器受众面太小。) w! I0 M# }- c, O  f

! a9 b2 U$ ?/ L% M* u# |/ B0 L&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15: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水平仿古瓷 主流瓷器
, R! G! M5 O+ m+ m
, j- I; p0 s/ t4 ?9 B  清末民国时期是收藏热,为迎合市场,景德镇、龙泉窑、磁州窑、越窑都生产了一批仿古瓷器。有仿两晋时期的青瓷,唐代的三彩,宋代的五大名窑,仿制水平也比较高。但是,这种仿制品是为了迎合国外市场及当时的收藏趋势,收藏价值不是特别高,可能会逐渐升值,但升值速度有限。% b- Q, s) J8 `, V
, T9 f* J: K2 K( M/ O
  值得关注的是,有一种景德镇瓷画家及当地制瓷名家作品。他们用自己的艺术加工生产出来的艺术品,从造型、釉色等方面借鉴了古人优点,是对古代瓷器的传承发展,这种名家仿古瓷器就有比较高的收藏价值。
: [" l5 ~6 H* J) A# S" f, G8 j7 X7 ]+ R% |, c) q. q% `
  还有一点,龙泉当时为了迎合日本人的消费需求(日本人历来比较喜欢中国的龙泉瓷器),仿制了大量宋元时期的龙泉瓷,这批瓷器在民国时期大量销往日本。目前正值文物回流热,从国外回流了很多龙泉瓷器,绝大部分就是这个时期的仿制品,仿制水平非常高。一件真正的元代民窑生产的龙泉青瓷大盘,目前市场价大概在三四十万左右,而一件民国仿品价格则只有一两万左右,它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花个一两万还是值得的,花三四十万去买当然是吃亏了。5 {% v' r5 _" ?" O. x+ \
. o0 F% z& r5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15: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瓷 文人的审美体现' y( s( v% |1 H# `. m

  v  T7 i8 k5 u$ ^  从晚清同治开始,浅绛彩瓷器出现。
; X- ]* w2 A: D3 f; e% C/ m* D8 `: U
  浅绛彩瓷器的画面构图方式,印章的加盖方式,施彩的工艺,基本上沿袭了当时文人画风,而且画师本人也是当时名家,所以民国瓷器最具特点的就是它的绘画属性,这是当时文人阶层审美情趣的体现。
: R2 q0 V2 O2 P# r- e( M! }0 S6 L" k* S" l" B
  民国时期,官窑瓦解,绘瓷名家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百家争鸣,生产出了一批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精美瓷器,以汪晓棠、王步、珠山八友等为代表。从投资角度来说,这些作品,无论是艺术性,还是工艺的精细程度,最起码要超过晚清官窑。从文化背景来说,这段历史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折时期,它本身的纪念意义也非常重要。
7 h. u* C5 e4 r5 b. N+ R" k& S* \$ n: R3 N* |
  晚清时期的书画,目前市场价比较看好,一般被归为近现代板块,投资前景也非常好。瓷画这几年的价格比较高,也是受到书画市场的影响,而且这些字画家各有各的风格,比如说,王琦的人物、何许人的雪景、邓碧珊的鱼藻等,这样名家的代表性作品,肯定会被市场追捧,拍出高价也是比较合理的。
6 U* J* p4 `  k) |, b# q& C" P4 b' ]) F+ c& U; `  G
  在民国瓷中,珠山八友名家瓷,真正的“洪宪瓷”,国府礼宾瓷是非常重要的品种,在当时价格就已经超过了清末官窑的卖价,奇货可居。
6 z8 U  ^3 s8 b4 K
+ q( P* m+ [.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1 15: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明清市场行情看好,高价频繁出现,过亿也不是特别稀奇的事儿。民国精品瓷器相对来说,价格应该还是严重滞后。现在随便一件晚清光绪官窑的赏瓶,价位都在五十万元左右,要知道,晚清官窑历来不被古玩业内称其为古玩,而精品民国瓷在当时就被达官贵人、收藏界所看好。换句话说,民国精品瓷器的质量要高于晚清官窑,但价格则要比晚清官窑低得多。按一般市场行情来说,资金肯定要往低谷流。在能看准,能买到精品的情况下,选择一些民国瓷精品,尤其是民国时期画意比较浓,文人气息比较强烈的精品器物作为投资,还是比较有前景的。此外,蒋介石的祝寿专用瓷——“万花不漏地”,也是一个能捡到漏的门类。
: i2 Z) }% A* c6 H+ c
( j! t, I# h5 F6 S, a' g  除珠山八友等人的精品力作外,还有一些民间使用的彩瓷,如胆瓶类、盘、碗等日用瓷,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这些民间彩瓷,有一定的存世量,比较容易接触得到,像去古玩市场逛或在亲戚朋友那儿都能见到,作为普通投资者或收藏爱好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些日用彩瓷因为东西是老的,器物的种类也相对完整。建议想做这方面收藏的藏友,从先买小件东西起,多学习,多了解相关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16: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17: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17: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18: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19: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20: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21: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21: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2 01: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2 08:5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2 12: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9 17: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 07: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7 22: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1 16: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4 21:46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