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2505|回复: 88

大师的小收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13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铜范,冷门藏品以稀为贵
, R5 Z& A: Z: W) C2 B要想从古玩艺术品的诸多收藏门类中发现一个尚不为人知冷门藏项犹如大海捞针,如果这个藏项又因种种原因而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就更加难得了。中华青铜网的版主王荣林先生就是位有心又走运的藏家,他的10余件青铜范就是藏界的独一份儿。  
0 L: r( d' R% o) K9 Q9 p, D0 B0 F) m
' b$ ]' B# m% g  C$ y- v9 j; j

! I, G# o$ ]9 S8 F4 K" `$ x  范的“前世” - C: y& I; t+ N0 ]5 s6 A( ^

  }) Y; j% S" ?3 b  常用词“模范”,用来指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这个词语来自古代青铜器铸造工艺的一种方法———范铸法。范铸的大致过程是,用洗好的陶土做一件青铜器,这个陶制的模型就是“模”。“模样”这个词就是说器物和“模”是一样的。陶模烘干之后,在它表面再包裹一层陶土,等这个“外壳”干燥之后分成几部分取下来,再拼粘成一个整体的“范”。铸铜器的时候把铜水注入陶制的“范”里,冷却之后敲碎陶范,就得到了青铜器。范铸法离不开陶土,因为陶土原料易得,而且便于塑型。但对于需要大量复制的青铜器物而言,“一器一范”太麻烦了,于是用铜制范成为范铸工艺的一大进步。铜范可以精确打磨,做出细致精美的青铜器,但范和器物的熔点相差无几,浇铸的铜水会使铜制的范熔化,因此铜范只用来生产小件器物,技术操作的难度也使得人们渐渐放弃了使用铜范。现在出土的陶范量很大,而最常见的铜范是钱币范,生活用品的铜范存世很少。 9 n) c$ q+ f9 T$ B, P

1 Z/ e( w3 y3 c, b$ M4 {+ k  踏破铁鞋无处觅 ) p' F1 M1 |7 J- W: ], n
( F9 U  K+ X& z; [  ?5 B
  四年前王先生听说安徽的朋友发现了一只铜制的矛头范,玩过古钱和铜镜、略懂青铜器的他从没听说过这种东西,他赶忙去查书,可翻遍文物书籍也没找到青铜矛头范。网络上“青铜范”词条的检索结果也寥寥无几。就连《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中也只有一张砝码的青铜范照片。于是他带着好奇心特地跑了一趟安徽。他见到那只一尺来长的乌黑的矛范,第一反应就是竟然还有这样的青铜器。从那只矛头范开始,王先生就利用做古玩生意的优越条件,铺开人脉,从四面八方的朋友那儿交换、收集起青铜范。在几年的时间里,他从天南海北得到十件青铜范,有矛头范、铃铛范、铧犁范、带扣范、佛像范、铜球范、车马饰范等数个种类,时间跨度从战国起到汉、唐、金、元、明、清的各个历史时期。在王先生苦苦搜集青铜范的时候,他自己却不知不觉地填补了青铜器收藏中的一项空白。由于青铜范存世稀少,在各大博物馆里都难觅它们的身影,有关文物的著作中也很少提及。王先生的青铜范有一件巴掌大小的唐代擦擦佛像范。这只范的包浆色泽碧绿,里面则是发亮的古铜色。王先生拿出一块橡皮泥填进范里,几压几捏之后,从范中剥离出一具体态婀娜、肌肤丰腴的佛像。他托着泥像带点自豪地说,目前这种类型的陶像在市场上的价格已经到了三四万元,而“复制”佛像的“范”却没几个人见过。现在王先生最想得到的是“铺首”的铜范,他曾听朋友谈起过这种东西。但他也说,因为青铜范的稀有,或许他明天就会与朝思暮想的“铺首范”相遇,也可能永远也没有机缘与它邂逅了。 ; b) [" u- {9 O; i9 ]: Z! e8 b4 T
/ u# u; E) n5 v5 L: C) O6 o
  另类收藏更有价值 " Q) e1 ]' w. j) ?/ }

9 g- G# O3 V+ [8 X, D( h  王先生的青铜范也吸引了文物专家的特别关注。有不少博物馆都希望收购他的藏品来填补馆藏的空白。著名古代青铜范铸复原专家董亚巍先生就对王先生的那十几件范具赞不绝口。专家吉金先生的评价是,王先生的收藏在国内仅此一家,由于铜范非常稀有,尽管它作为藏品的观赏性不高,但却是研究青铜铸造的最好史料,它的学术贡献就是它的最大价值所在,就这一点而言,王先生的十余件藏品可谓价值连城。吉先生说,青铜器的藏友们一提青铜器就是鼎和簋,但这些都是国家禁止买卖的文物,即便能够从其它渠道获得,也都价值不菲。大家不妨转过头来,多关注一些类似青铜范、铺首这样的青铜器小件,它们有的造型优美极具观赏性,有的能够作为史料来印证当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都是很好的冷门藏项,而现在看来越冷的将来升值的空间也就越大。   v- h) Y9 {9 G1 d$ B3 o1 o: b

+ ]2 j; R+ @& \. y9 J" S[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3 19:54:16编辑过]# o# K1 p, @/ T6 s5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3 19: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 ~8 y) h/ _: X& e
+ L0 n, a# n+ T+ r) a& M- _0 v& m* q  E%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3 20: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原来是鉴真大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3 20: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赠送两个字:敬佩![em27][em27][em27]
5 H# o: h7 S& G[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3 20:47:18编辑过]
- d& Z0 @$ s5 J. h'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3 21: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6 r0 |; J/ N+ J2 Z2 M9 A8 n2 X* F( C- d: c7 y* W' g$ ~

2 e- K$ t8 Y# O7 p7 Y2 }8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3 21: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报纸上的报道。网络原版:
8 m1 E/ E) E/ N+ A1 ehttp://www.cgy.cn/news/detail/1789.html
" n, s$ B+ T) k! O" U6 _
9 S; \6 b8 S: o0 K5 t. f3 X3 \% J[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3 21:38:34编辑过]' v- W# n0 C6 P%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3 21: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极了!弩机范有吗 大家说说范的制作方法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3 21: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平凡中鉴神奇,  @; s4 Q' W; i( h* E, F& h5 v
在淡然处得真如.5 r0 L5 n/ U. Z
   鉴真也!( B; Q. F2 P; {;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3 23: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鉴真老师是个有心人,和他交谈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泉镜斋老师也是如此,可惜大家最近都越来越忙,好向往原来经常一起吃饭\品茗共同切磋向各位求教的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3 23: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冲这“藏界的独一份儿”,鉴真大师也该请我们吃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4 00: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F:\fyp-f1\ff11zf:\fyp-f1\ff12z各位大师:这是个什么范?请大师讲解铭文和用意及功能。谢谢了。(该范坚硬,放大若干倍后可见“红砖”状结构及铅状细小金属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4 00: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没粘上,再来:F:\fyp-f1\ff11zf:\fyp-f1\ff12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4 00: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5 I; R! j/ U0 N  @$ R
' W8 ]* y; @( j! m+ D' n* Y
, a/ R  ?' l$ T

. J7 d2 U  n5 Y5 ~9 K1 d4 I. Q/ X# m; Z' X8 J2 W" x) s
* ?) u1 ~! A8 c, Y" f5 e1 G7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00: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既望在2005-8-13 23:18:21的发言:2 M% b6 y0 V. t/ Z1 B- F
就冲这“藏界的独一份儿”,鉴真大师也该请我们吃饭了!

/ y( |! v6 k8 [: ~  V4 m呵呵,支持!!!也很久未见天幕老弟了,甚是想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4 14: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师笑的真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5 13: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既望在2005-8-13 23:18:21的发言:+ a! q+ t8 F4 [; [3 R( l: j
就冲这“藏界的独一份儿”,鉴真大师也该请我们吃饭了!
! ]; o& }1 S5 ~7 e, ^& @$ A

# S3 a4 G6 T+ W' H2 J& S鉴赏过了。名副其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5-8-15 15: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5 18: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13楼的是封泥,古代文书传递时将文书用绳扎好,结绳处封上封泥,盖印,防止被非法拆读,不是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5 21: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小乙在2005-8-15 18:49:40的发言:4 Z4 ~) A+ l; E) j
13楼的是封泥,古代文书传递时将文书用绳扎好,结绳处封上封泥,盖印,防止被非法拆读,不是范。
& ^5 L/ z+ p. s

. ]! e2 ^* B" Z) a3 [: A  m9494,是泥,不是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8-15 22: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既望在2005-8-13 23:18:21的发言:
6 U8 G2 I- R1 W% h7 f" W就冲这“藏界的独一份儿”,鉴真大师也该请我们吃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7-2 19:58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