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人家不认你这些东西也卖不出去呵!”我实在忍不住插话说。那主子不屑一顾地瞥了我一眼:“常人怎么会认得这些国宝,专家认得就行!”5 h. r0 a9 A7 I, ^- p1 o
' q: m- T* k+ G& a6 Y+ K. S
怎么办?人中邪了,你救他他骂娘!
9 p$ y9 E: Y3 ?5 \
9 W- [, t1 K% o0 w “嗨,我说,这主子的东西怎么越看越不靠谱呵?”路上,我问专家朋友。3 ~% O4 G! M" W4 @4 u' W5 u i& ^
. m6 Z; c3 b4 }; f/ s- e% l9 T* {
“几乎全假,一千多件东西,真品不上十件!”
' Y3 i- `% ?9 d2 i: v8 o* x! D
f. p, }8 C- `- f! S) k “那你为什么不实话实说?”( k0 ~1 F, w! ^
7 C4 C) i& T- Q$ d
“真实话实说不就要了他的命吗?连房子一个亿的投资呵!搁谁谁受不了。再说就算我不认他还会去找别人,别人再不认他再找别人,最后指定能找到一个认的人,我好歹还暗示他别买了,换上个火上浇油的,那他还不再买一屋子东西?”
7 D6 p1 k" }7 e9 H5 V, L4 S3 M1 |+ Z( t* [4 x
谁说不是呢?凡是搞过收藏的人,谁都难免会“打眼”买到过假货,可即便人家把话挑明了,告诉他买回的是赝品,不少人还会找几本书翻一翻,按照书里的“要点”反复对照,一直找出买对了的理由为止。说是自我安慰也好,自欺欺人也行,反正都这德行。其实谁不知道,那些古玩造假者全都是照一些专家著作里的文字和图片“按图造骥”。还有一种买错不认错的人不光是为了面子和自我安慰,他们把手里错买的赝品说得比真品还真,目的只有一个:为赝品找到下一家买主,嫁祸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