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135|回复: 6

原始空首布(新手学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6 08: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_5959_10d1cffded4c656.jpg 1_5959_d72b2597f6ea1ba.jpg 以往的著录都把由商周的农具铲直接演变而来的货币定名为“原始布”,总觉得此定义不够准确,如果叫它“原始空首布”,我想会更贴切些。“十七”原始空首布和上海博物馆藏的“⊥”原始空首布,之所以说它们原始,是因为从整体形制上看,与铸行于春秋至战国中期的各类空首布截然不同。其钱体高大、厚重,“十七”两字的一件,通长12.4厘米,足宽7.4厘米,重81.65克;“⊥”字的一件,通长12.1厘米,足宽7.4厘米,重119克。尤其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銎下部之棱形凸脊,很自然的让我们想到实用农具铲。然而在分析了他们的其他特征:比如短銎、銎的壁很薄、銎腔狭小;钱体侧面范线清晰,特别是前者的周身有外郭,这些都说明农具铲的所有实用功能在它们身上已经全部消失。无疑,它们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j!It1B % c& U( Y- R: G+ T
/:YM{,]
) G( T( G! ]! J* `2 x, y, l这些特征的基本定型必然影响了春秋战国时期各类空首布的形制。当然,这一过程应该是交错更迭的,而不是简单的替代。前面我们谈到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銎下部延伸至钱身三分之一处的棱形凸脊,它应该是西周至春秋早期同一地域文化的产物,也是一种象征。很难想象当时只是为了铸造一个货币而在上面特意去设计这样一个造型。更像是在农具铲上为了增加其强度而发明的,并且非常符合力学原理,这种棱形凸脊最有可能是从带有同样特征的农具铲直接发展过来的。在现有文字资料和出土实物匮乏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做一个合理的推测:如果今后某一天发现了西周的农具铲或者其范也具备这一特征的话,那么不仅体现了代表当时生产工具革新的先进技术,也彰显了王权至高无上的思想,也只有西周王室才有权利铸造和拥有这等标准器。当然,之于其演变为后来的原始空首布亦毫无例外。 7Nt t#C;]U & X. A$ T9 P  W' o" N
.]0u#fz0y 4 ~0 @7 `) Z7 s; i
由于种种原因,原始空首布的存世数量可谓凤毛麟角,一直未被广泛关注。但这都无法撼动其在我国货币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它是中华民族货币文化的启明星,也是最早的源头。因此称它为“泉之重器,钱币之王”绝不为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6 08: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6 08: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6 19: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6 20: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6 2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8 20: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4 10:37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