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5467|回复: 53

500元捡的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3 14: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武汉博物馆陶瓷展厅里,有一件镇馆之宝的瓷器,它就是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6 a6 m) [+ f9 J3 {0 L9 e4 P* u( B, X9 y
  此瓶高37.6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13厘米,造型为小口,圆唇束颈,丰肩、通体绘青花纹饰三层,肩部为凤穿缠枝牡丹,腹部为主体纹饰,四个海棠形开光内分别绘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梅鹤。此瓶的青花料为进口的苏勃泥青,色调蓝艳,人物形象生动;釉面细腻光洁,造型精巧,为元代青花瓷器之精品。
" }* Y& H! L6 T/ g" A& }
1 c! w- X3 _( _; l  然而,或许你想不到,这件宝贝竟是原武汉市文物商店仅以500元人民币价格收购的,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是捡了大漏!据当事人、现任中山舰博物馆馆长王瑞华回忆,那是在1998年的夏天,他当时在文物商店收购部。. {7 Z% [# |' C! P/ P8 R& b6 M
3 Q. |; h: t; H7 h3 ]$ i6 l

; ?: D; z+ i+ L8 u; x
- _7 S8 H( i# m9 o+ m  一天中午,有一个中年人走进收购部,拎着一个包袱,进门就问:“你们收不收东西?”王瑞华忙答道:“收啊,你有什么东西,让我看一看。”中年人边打开包袱边说:“我有一个瓶子,你看值不值800元钱?”+ s$ B8 ~0 r/ p% K' f2 n
% J& q7 X5 j2 j. b. b
  当时,文物商店的老师傅王协臣看了,认为是明代的“梅瓶”。因此,就对来人说:“我们出500元把这瓶子收了。”来人听了,犹豫了一下,就说:“500元钱,太少了,我回去考虑考虑。”说完,用包袱把瓶子包起来,走了。眼见这么好的一件“梅瓶”就这样失之交臂,王端华顿时暗生悔意。不料峰回路转,第二天,该中年人又来到收购部,说:“我家急需用钱,就500元卖给你们。”就这样,这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从此易主,成了文物商店的藏品。后来,我国著名的陶瓷鉴定家耿宝昌先生来武汉文物商店做业务指导,当他细看过这件“梅瓶”后赞不绝口,说:“此件器物造型稳重,胎质细腻,洁白青花苍翠、浓艳、釉色纯净透明,纹饰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是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精品。”8 r% B: ?( }8 O7 P( B: X
1 s9 Y& r8 Y7 K+ d. \
  如今,武汉博物馆和武汉市文物商店合并,原武汉市文物商店旧藏尽归博物馆。因此,此件“梅瓶”,现成为武汉博物馆镇馆之宝,并在博物馆陶瓷馆内展出,供游人参观鉴赏。这也算是为它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111.jpg 7.jpg 6.jpg 5.jpg 4.jpg 3.jpg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3 14: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3 15: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3 18: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98年500元买这么好的东西,也是非常低的价了!现在这件元青花瓶估计都近一个亿了,如果卖主现今还在世,看到这件东西,肠子都悔青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3 18: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3 22:2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4 10: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4 11: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樓 的帖子

现在去很多拍卖会有时候也能捡到漏  要不要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4 12: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文物收购部门负责人不懂眼  元代看成明代   对不起国家的栽培    第二  人家要800   你出500   不知当时是你掏腰包  还是公家出呢?差点还错失良机   第三看完帖子后会让好多藏友会有一个想法   好藏品不会再上交文物部门             不给力呀    大家如何感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4 12: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4 20: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4 22: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石少 于 2013-12-14 12:40 发表
- P7 H7 Z8 b' v1 @5 X6 |第一文物收购部门负责人不懂眼  元代看成明代   对不起国家的栽培    第二  人家要800   你出500   不知当时是你掏腰包  还是公家出呢?差点还错失良机   第三看完帖子后会让好多藏友会有一个想法   好藏品不会再上交 ...
  没错   这个故事值得推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4 23: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17:40:45 | 显示全部楼层
98年收的啊,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8 18: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 22: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照片上说是2006年出土,而故事上又说是98年民间收购的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粟米 +3 收起 理由
fatphilip + 3 高水平研讨!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 09: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 09: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 1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 10: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4 10:55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