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出土70余件文物为两汉作品9 [* S/ s% x; l7 o9 g
3 G# `! _5 `$ K9 ?, F
. x, g0 c& {) m& E' e
+ i. k& W3 F8 s) o" k' ]1 X
# V3 |5 k) Y% v6 G# s& i+ k) e9 K1 S1 G* ~. u: q. s7 X' J
, a& g0 Y: @+ Q
经专家断代鉴定,该批出土文物年代最终鉴定为汉
5 Q* }* N y3 T+ O# y! N
- `$ J0 [* S% h/ W# t# B
" r6 P. L& j. a5 f% @ 日前,为配合正进行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对一批三年前抢救发掘出土的70多件文物进行了修复及断代,最终鉴定为汉墓出土文物。5 |* G* x+ x, d* z; C
4 |4 j* e6 F# D2 ]& G$ F. K 聊城运河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2011年6月30日,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地发现几处青砖古墓及古井,文物部门抢救发掘出这70余件文物,送达运河文化博物馆保护收藏。近期,为配合正进行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博物馆人员在资深考古文物专家带领下,花几个月时间,对文物进行整理修复。
" R M( r% G$ X0 q {& b) ]" s, _ t: }' N% I; v% a
本着对文物负责态度,运河博物馆特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对出土文物断代和命名。经分析辨认,确认出土陶罐、陶仓等器物时代为西汉。陶镤首壶、陶瓿、陶鼎等器物为东汉。郑同修认为出土的方盒规制较高,属典型地域代表陶器,具有较高历史和研究价值。矮足鼎也较典型,在鲁西地区较少见,是东汉早期典型陶器代表作品。
. N7 n( g$ o. |* X: q9 T5 A* X" I# S; }7 t0 I# B! h
此次文物修复及鉴定,不仅使70余件汉墓出土文物得以完整保存,且大大丰富了聊城运河博物馆藏内容,弥补了汉代馆藏文物不足。据了解,此前聊城城区出土文物年代最早为唐朝,这次古墓群发现和部分文物出土,及文物断代为汉,把聊城城区出土文物从唐朝追溯到东汉。文物专家更根据古墓数量及规模推断,汉代古墓附近应有大量居民生活,且部分居民家境殷实。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