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宝藏经"云,雪山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故曰命命。# x5 J' I! h# f) t4 F
《佛本行集经》载其故事云:往昔雪山有二头鸟,一头名叫迦楼嗏,一头名叫优婆迦喽嗏。此二头轮流睡觉。《阿弥陀经》云此鸟为双人面,而共一鸟身,故心亦为二,能发妙音。
7 p, a8 _+ W: ?9 g M+ J d) g佛经中虽取其故事以喻人,但也认为该鸟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一种鸟类,故《佛本行集经》卷49中罗列了诸种鸟类,内中也有命命鸟。如谓“复有诸鸟游集其上,所谓鹦鹉、鸐鶧等鸟、俱翅罗鸟、孔雀王鸟、迦陵频迦鸟、命命鸟等如是无量种种诸鸟。”
/ M1 M! A6 a, a- t6 E7 i! O7 |1955年11月河南西峡县出土了一件唐代铜制双头鸟,像高5厘米,二人头并一鸟身,制作精美可爱。 P/ e# I, P/ v9 [ P* p6 e: m: c$ J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亦藏有一件粘土制共命鸟,高11.5厘米,为新疆和四一带出土。从雕塑风格看,亦为7—8世纪唐代作品。从鸟的人面看,应为雌雄像,雌面梳高髻,额头与鼻梁成一直线,大眼,雄面亦为高鼻,唇上似有小髭,均为典型中亚人种面型,与唐代西域地区的佛像和壁画风格均呈一致。3 z( c& H/ s1 `) l" C3 K
3 Q- W, t( _9 p. A% ? 河姆渡遗址 系以兽类肋骨制成,中间部位雕刻两组相同的异首连体的双鸟纹图像:上有背翼,下有蹼足,喙如利钩,双眼炯炯有神,羽冠向后飘逸。8 X# i/ a2 ~9 v m1 H' @) y
两只转头相向的鸟,喙如弯曲的利钩,头顶用复线刻出羽冠。鸟的眼睛刻得圆而深,共同的身体是以圆环渐渐扩展而成的火焰形,既像展翅而翔的鸟儿,在河姆渡出土的遗物中,这类纹饰非止一样,它们虽然形象不同,但那巨型的勾喙、脑后的羽冠及圆形火焰般羽毛的身体却是共同的。它们之中有些纹样和现代某些国家国旗上的鸟形图案十分相似。推测,这种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双头鸟,或许已经成为原始人某种观念的象征和表记了。
" f8 j4 Z1 n) H; z2 s4 t
6 g0 K/ h& A$ g0 [3 u2 F"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