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记载有一神灵:一龙首两蛇身,谓之“肥遗”。
* ~. l# j8 p; G, u主要取象于蛇,头型如三角型的蛇头,眼睛圆圆如豆,头的后部有两个圆圆的突起,宛若角状;龙头虽是一个,身子却分作左右两侧,各成一条龙的身躯,浑身长满鳞片。' ^ X% \9 Q7 T* U' N$ k
( f+ O) o+ O# r( Z6 I2 b) }* f3 u0 m$ S4 J8 [6 k) f4 w8 [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上的龙纹“一头双身蛇形”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3800—3500年的陶片上,“一头双身蛇形龙”刻纹,其龙纹躯体取像于蛇身,粗而弯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夏王朝时期的产物。2 j4 c$ d2 _. L+ ?
; _2 L- p6 F' Z' `下载附件 (17.6 KB) 3 I7 ?2 G) W6 R, n- ]3 [
+ X: H! n/ ]3 b4 T# h# X
西周青铜器上“—头双身蛇形龙”,为夏代一头双身蛇形龙的延续 。 Z- E4 \1 S% w* T3 S. G- @. U
2 T @1 [( T5 Y0 j
下载附件 (55.19 KB) # A3 X! n' |# b# L; V
& R2 n2 Q5 [! p2 Z7 t龙“—头双身蛇形龙”,虎,通天神兽,龙虎相斗表示阴阳交合。 凤 商周时期神鸟。龙、凤、虎图腾交融。 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是一种制度兼信仰。因之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 随着历史的演进,龙图腾逐渐融入更多的人类想象与期望。龙图腾至少传播了如下信息:认为龙是掌管雨水的动物神。能兴云降雨。《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其次,龙图腾在传播过程中由动物向人君演化,充满霸气与神异,是天子或君主的象征符号。龙图腾从古自今传播了几千年,其形象与内涵几经丰富至今仍有极强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的符号与象征,也是海内外华人凝聚力的体现。 凤是古代崇拜的神鸟,凤图腾在传播过程中集粹了众多鸟禽的特征与优点,融汇了人类的美好愿望与合理想象。 【说文】:?“凤?神鸟也……见则天下大安宁。”原来凤为阳,在与龙相对,在传播中的演化渐成为纯阴的。 凤图腾在传播过程中集粹了众多鸟禽的特征与优点,凤图腾融自然之美,人事之美,天人和一等要素而自成一体. 虎图腾源自于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的狩猎阶段,是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制度相伴而生的,盛行于新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时,中原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曾率包括以虎为图腾的众多部落盟军在阪泉打败了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在虎图腾传播的过程中,先民根据虎的威猛形象,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用虎将作为勇将的通称。从周朝开始,军队中设有虎贲,主要作为皇室的卫队.?据说“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擒纣于牧野。”虎图腾传播的文化意象往往带有威风凛凛、勇武顽强、坚韧挺拔、不屈不挠、忠贞诚挚等特征,在中华民族的演进史上一直是尚武进取的精神象征。 龙、凤、虎三种图腾交融,华厦文化大融合见证。
5 c' i0 X9 ^/ u" o' U; x9 Q下载附件 (56.04 KB) 5 }2 m z' h# m; B+ }$ Q
& u' I" ]# A, {7 N. e8 `- o
" C8 E, e1 A M0 L" G
首都博物馆珍藏 一首两身龙。源于太极分阴阳寓意太极、阴阳观念。上图礼器中有一幅一首双身龙纹图:该图在龙首的两侧对称地分出两个身子,又对称地分布着八个圆纹,整个构图寓意阴阳八卦,龙头即为“太极”,一首两身龙纹寓意太极两仪。" u1 H1 R8 r4 D1 s1 j#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