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火漆保证不了回流文物真假 现在大家普遍存在一种误解,以为在海关打过火漆的文物艺术品,就是可靠的。其实,无论是香港地区的拍卖行,还是内地的拍卖行,这些年回流文物都状况频出,赝品不少。所以, 我们先分析一下赝品的来路。 首先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少仿古瓷器、玉器作为外销工艺品出口到欧美地区,现在有一部分被当做文物回流到国内。当时,大家并非有意造假,现在则是故意鱼目混珠。 其次,改革开放以后,一些民间高手做了大量仿古艺术品,主要是瓷器,一集装箱一集装箱地运到国外销售,本来目的是开拓海外市场,现在有的也被别有用心地回流了。据一位专门做高仿的朋友告诉我,他运出去的东西,后来在一场国内的拍卖会上就出现了五六件,他自己都不敢看了。 近几年还出现了更为严重的情况,就是一些人有意识地将新仿的东西弄到海外,在一些不讲信用或分辨能力差的小拍卖行、古董商店里虚晃一枪,造出流传履历,然后打个火漆过海关,摇身一变成为回流文物冠冕堂皇地进拍场。这些人中,有的是在国外做古董生意的华侨,他们专门从国内高仿者手中拿货,对国内的高仿水平,高仿“专家”一清二楚;有的则是一些高仿者借着在国外办展的机会卖出东西,然后再“文物”回流到国内…… 其实,明清官窑也好,宫廷用品也好,其中的精品在历朝历代数量都是不多的。而今天,如果将已经在拍卖市场上出现的所谓官窑瓷器加一加,那得是多少?再譬如,皇帝专用的玉玺,现在已经卖出过多少?而有记载的又可能是多少?我想,只要买家多动动脑筋,多翻阅一下历史资料,查查具体数据,就会有一个理性的判断和选择。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买家拍东西不是为了收藏,只是为了倒手赚钱,所以只要卖得出去,真假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这恐怕才是赝品大量回流的一个症结所在。 0 g) |: O' O!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