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081|回复: 1

趣谈“胭脂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4 16: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楼梦》中宁、荣两宅厅殿楼阁,峥嵘轩峻,府邸内七宝楼台,熠熠夺目,珍奇垛堞,处处讲究,特别是书中对起居摆饰、金银瓷杂、竹木牙角的描写,即便没有艺术加工,仅是名称都令人眼热心跳,艳羡不已。毫不夸张地说,一部《红楼梦》便是一本“藏宝录”。

- ?# z; ^; @( K  C" w( ~: W2 y/ x

从文物考古和收藏艺术的角度看,《红楼梦》器物绝非随心臆造或凭空杜撰。应该说,除了玄之又玄的“通灵宝玉”,曹雪芹描述的珍宝世界大多都是有据可查、有物可寻的清代顶级艺术品,随手拎出一件便能惹得后人无数惊叹。比如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抓周”抓到的“胭脂盒”,是颇能代表红楼意趣的器物,虽然只是闺房之中的小物件,却有着丰富绚烂的文化传承和鬼斧神工的制作工艺,在后面多个章回中均有详细描述。


/ X+ }. o+ M: q7 W3 E# t  D. w$ E% V7 W. x; d3 Y4 _

由于胭脂的流行,到了汉代,诗文中常有“红妆束素腰”、“青娥红粉妆”的吟诵,而匈奴民歌中则有“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的慨叹。其中“红妆”和“焉支”都是“胭脂”的代称,说明了无论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对胭脂都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据载,当时女性不仅对胭脂制作方法、使用规范、香味成色有一整套严格流程,更对胭脂盒有着近乎偏执的审美趣味。正是在此时,开始出现了专门用来盛放胭脂水粉的玉石、琉璃胭脂盒。

: z5 H' K" C: r3 |& j% v7 D

唐代以后,胭脂盒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开始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转变,除了瓷器以外,鎏金错银珠玉螺钿,雕镂镶嵌,各领风骚。唐代巩县官窑瓷质胭脂盒更是盛极一时,堪称绝品。到了宋代,由于瓷器工艺的繁荣,更为胭脂盒的制作和使用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

9 ~" e2 l& c/ j: P

明清胭脂盒可谓数千年胭脂盒历史的巅峰,特别是贵族阶层对盛放脂粉的器皿更是无所不用其极,这在《红楼梦》中有所佐证。书中第四十四回“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对此描摹得十分仔细,平儿受委屈后被贾宝玉邀到袭人处,平儿聪慧伶俐,娇憨可爱,宝玉终于一亲芳泽自然喜出望外,赠送“市面上买不到”的胭脂香粉并亲自传授使用诀窍。其中盛放“香粉花棒”的是“宣窑瓷盒”,盛放“胭脂膏子”的是“白玉盒子”,以其在贾府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身份,联系书中对怡红院无尽奢华雅致的描绘,可以想见他珍藏的这些名贵脂粉的胭脂盒绝非凡品。

  [6 r7 D/ e& B8 f# r
考证可知,“白玉盒子”当为羊脂白和田玉,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而更为珍贵的是“宣窑瓷盒”。所谓“宣窑”者并非窑址名,而是明代宣德窑瓷器简称,是大名鼎鼎的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官窑,代表着大明两百多年官窑瓷器的最高水平。作为明代官窑最为鼎盛的时期,景德镇烧制最优秀的是青花、祭红、甜白和霁青,其选料、制样、画器、题款和烧制,无一不精,可惜的是辉煌只有十年,且十年间由于工艺标准严格,所以烧制的瓷器量极少,故宣窑自明以下便为稀世古董。
& y, [1 N' y% K3 ^9 S 1.jpg
! t  b( v, \7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14 23: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4 18:30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