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商品贸易,大多凭藉区域间的距离赚取商品差价,或贱买贵卖,囤积居奇,这是众多商人获取利润的主要方法。因此,商人特别需要注意各种物产的季节、产地、价格、品质、年成丰歉等信息。为此,商书时时告诫人们,经商不是简单的买卖,必须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顺应天时地利,审时度势,胆大心细,勤访多问。为此,《三台万用正宗》卷二十一的《商旅门》中专列斛斗、谷米、大小麦、黄黑豆、杂粮、芝麻菜籽、田本、棉花、棉夏布、纱罗缎匹、竹木板枋、鞋履、酒曲、茶盐果品、商税等栏目,介绍这方面的基本常识。
; t2 A. l/ b0 d, ~5 X/ n4 J
同时,商海风云,诡谲多变,“货有盛衰,价无常例”①,稍有不慎,经营不当,便会倾家荡产,血本无归。为此,商书特别强调对经商者基本素质的重视,“涨跌先知,称为惯手;壅通预识,可谓智人”②,强调要掌握市场信息和变化规律,审时度势,灵活经营。“经商之道,全在熟探市价,逆料行情”,“市价行情,朝更夕改”,应“留心访问,审察机变时宜,合乎情理”③,商书十分强调把握商品和市场行情,以便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获得利润,从而立于不败之地。总之,商书对行商及坐贾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提出了相应的多方面的要求。在这方面,万历问《三台万用正宗》中的《客商规鉴论》和王秉元的《生意世事初阶》颇具代表性。
/ w& B6 B$ O+ A
《三台万用正宗·商旅门·客商规鉴论》是现存明代最早的一篇有关商业经营规范的篇章,其基本内容是关于客商(主要是行商)应有的素养、作为商人必须具备的商品知识及思想准备,它非常概括地论述了经商的基本原则与要求,规范了经商的行为准则,后来几乎所有商书有关商业经营内容都由此而延伸、衍生、释绎出来④。《客商规鉴论》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商业在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之后,开始进入了一个自身要求必须规范化的新阶段,表明明清商人曰趋成熟,开始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培养新生商贾⑤,这也是其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重要体现。
( V/ O& `" B) R: S! |《客商规鉴论》的全文近800字,是篇短文。原文一气呵成,现按其内容分为几段予以分析⑥,从中可以窥见当时商书的基本概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三台万用正宗·客商规鉴论》。
②《客商一览醒迷》。
③《商贾便览》卷一《江湖必读原书》。
④为众多学者所引用的天启年间程舂宇《士商类要》中的“客商规略”篇,其内容与此大致相同;其他如“杂粮丛记”、“船脚总论”等篇章,其基本内容均未超出《三台万用正宗·商旅门》。包括清中期乾隆年间的《商贾便览·江湖必读原书》,其具体内容虽然较之《客商规鉴论》丰富许多,但实质内容也未超出。
⑤陈学文《明清时期商业书及商人书之研究》,第10、57页。
⑥据日本汲古书院出版《中国日用类书集成》第四卷《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卷二十一《商旅门·客商规鉴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