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之际,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于6月14日-7月20日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办。
该展览是为配合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公布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结果揭晓、迎接中国国家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和第二十九届奥运会而筹办的大型公益性展览。
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建国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华古籍保护工作的成就,如《赵城金藏》的修复、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的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以及古籍保护中心成立以后的大量高效工作。第二部分展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成果。第三部分是国家珍贵古籍的展示。
难得一见的司马光《资治通鉴》残稿
此次展出的古籍善本近400种,均为国家一二级古籍,是从荣登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2392种古籍中遴选出来的,或为宋元旧本、明清精椠,或为旧钞名校、珍秘未传之本,更有生动优美的六朝隋唐写本和墨气逼人的宋明拓本以及版画、简帛文书和民族语文古籍。这些古籍善本平时多因其珍贵而深藏不露,对热爱古籍的人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大饱眼福的盛宴。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十四卷
(现存彩绘药材最多、最完整的草本图谱,对研究古代药物及炮制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洪范政鉴十二卷
(我国现今仅存的唯一完整的宋代写本,蝶装绢面,保存宋代宫装原貌,弥足珍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珍品之多,展品数量之大,文献类型之丰富均属前所未有,充分展现了中国古籍的多姿多彩、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古籍保护工作取得的极大成就。(图/文 钟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