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南古典园林到西藏布达拉宫,到处都可看到苏州“香山帮建筑”的光彩,源于苏州胥口香山的一批能工巧匠,创造了中外建筑史上的奇迹。 苏州吴中区胥口镇香山的一帮工匠,将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巧妙结合起来,创出了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一脉——“香山帮”,后来,以“香山帮”模式建造的房子,就叫“苏派建筑”。在苏州,城里城外,到处可以看到这种“苏派建筑”。而香山帮和苏派建筑艺术的发源地,是在苏州的胥口。
; |- e+ S8 _4 Q( P5 s& A) J' `, ]
' K$ `8 O, B w
7 g7 F6 ~, Z& f/ ]0 O& }( E 胥口,因春秋时期吴国宰相伍子胥而得名,这个地方的香山自古出建筑工匠,史书上曾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的记载。 从薛福鑫往前说 唐代“塑圣”杨惠之是香山人。他成功地把张僧繇的绘画风格运用到雕塑方面,甪直保圣寺中残存的九尊罗汉,就是杨惠之的精品之作。 坐落于北京的紫禁城,是人类建筑史上伟大的艺术奇葩,现已成为世界文化历史遗产,其建造者,是被尊为“香山帮鼻祖”的蒯祥以及他带领的香山工匠。
- a. u, k. `# v8 t* x |4 T; g
9 ?9 f) S+ o h, s
+ U" c( S8 J2 d- z' r6 m
+ z* p8 I% f8 w( j 香山人蒯祥生活的年代,是1398年——1481年,他受家庭的熏陶,随父学艺。康熙年《苏州府志》记载:“永乐间,召建大内,凡殿阁楼榭,以至回廊曲宇,祥随手图之,无不称上意”。) M: l% S) J3 V( D! x, G
. ^- R* o/ o' H# Q6 K
! b, W! c) r( Z& B0 u( S# E: _ S
/ I) }7 {; \+ D" V+ E
蒯祥虽然在苏州没有留下可供纪念的重要的建筑物,但他的后辈香山匠人深受其影响。蒯祥去世后,归葬故里香山。“园林处处不忘胥水良师,宫阕巍巍共仰雷山鼻祖”,蒯祥墓园牌坊上的这副对联,表达了后人对这位建筑巨匠的缅怀。
3 d: U7 K2 }6 J P) \
6 v( L! s! k M& D
; ?. W, s, D7 W8 f
. ?4 j' z/ d7 G4 {, S' o6 a
- _0 }: |8 _9 D" w# U" x0 V 成为近代江南传统建筑中典范的“香山帮”杰作很多,仅写出了中国南方传统建筑宝典《营造法原》的姚承祖,参与设计建造的厅堂馆所、亭台楼阁,寺院庙宇中,较著名的就有四处:一是同治、光绪年间为顾文彬怡园建屋三楹,隔扇将其分为南北二厅,前曰“锄月厅”,后曰“藕香榭”。二是光绪二十八年,和著名雕刻家赵子康一起重修木渎“严家花园”。三是民国十二年在光福马驾山懂坡造“梅花亭”。四是民国二十六年和赵子康合作重建灵岩山“大雄宝殿”。这些建筑现在都还存在。
" T' e4 M5 [- ]) a4 u
* V: W! u; `! m" e1 d0 P. v8 f9 w5 V* T$ \* z7 C' n7 k
1 h2 t; z8 K8 H
7 G* H( r/ p$ F0 ?$ n “香山帮”的当代后人薛福鑫,则在耦园大修中精心设计了李白醉酒、林和靖踏雪寻梅等多个形态各异的花窗,这些花窗精细夺目,移步易景,富含韵味。据说他动手制作了山水间的屋脊雕塑松鹤柏鹿,垂脊雕塑天女散花、嫦娥奔月。还带领香山工匠修建了中国出口美国的园林建筑——明轩,修复了山塘景区中的玉涵堂等。 从雕花楼看香山雕工 香山帮的建筑技艺,在土木工程上秉承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法式,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建筑装饰上则以苏式风格的木雕、砖雕、彩画见长。 香山工匠的木雕工艺精良,向来与浙江金华、东阳木雕并驾齐驱。东山“春在楼”的木雕艺术,便是香山帮匠人智慧的结晶。春在楼楼板下有两根很雄伟的大梁,正反两面雕有神仙、人物和花鸟等精美图案。花鸟有凤穿牡丹,大小凤凰共八十六对,按苏州方言“八六”谐音为“百乐”,寓意百年快乐。大厅左右有四根粗大的庭柱,又称抱柱,可挂抱柱联,上面左右帽翅刻着龙凤呈祥、吉祥如意。
9 }! _6 i' l; x. I% R' J
( f: c1 F$ H) K* O
+ Y: q3 o6 n4 R' `% `
- V& O7 [! {( `4 q, s: @" n+ n
( L, Z* z2 S8 m5 j- k: a, n4 D
- W. g# K, E. ]3 O. i' M 砖雕在苏州民居建筑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和发展。香山匠人的砖雕,以线条蜿蜒有力、形象生动传神、风格柔顺秀逸、图案寓意吉祥、情趣雅俗兼备、刀法洒脱而著称于世。春在楼面阔六尺多的门楼上,十几块水磨方砖雕刻着十余组戏文图案等,中央题刻楷书“聿修厥德”四字,以示主人修身养性。门楼外围,左上侧雕“牛郎织女”,以寄终年想望之情;右上侧雕“和合二仙”,含百年好合之意。砖头拱下,雕“梅兰竹”以示高雅。顶脊置“万年青”以示万年永昌,傍雕“独占鳌头”以表文才出众,“招财进宝”,以示财源茂盛。下图雕灵芝,牡丹,石榴,蝙蝠,佛手,菊花等图案,分别含长生,富贵,福气,福佑等意。整座门楼组画,层次分明,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 从园林看香山工匠身影 据《苏州府志》记载,苏州城区明代有园林271座,清代有130座。“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苏州园林的评价。这个评语不仅是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关重要的结论,而且在国际舞台上第一次确定了苏州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的地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苏州园林,也是历代香山帮匠人造园技艺传承发展的见证。事实上,不但苏州园林,江南一带古典园林的建造大多都有香山匠人的参与。
+ D h7 w, z/ _. M' v' u! l1 C
- c' a$ @! F3 [3 G% R9 N+ V( o
5 a+ h- \: O Y6 I% ~, ^$ A: H 直到现在,香山帮匠人凭着祖宗留下的技艺,依然活跃在古建筑的修建和维护市场上。前几年云南世博会的江苏园作品“东吴小筑”,和西藏“布达拉宫”的修建,都是他们的重要作品。 香山工匠不仅把传统的建筑工艺带到全国各地,还先后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建筑艺术史上,留下了重彩浓墨。通过在那里建造以苏州古典园林为蓝本的仿古园林、单体建筑、小品陈设和园林微缩模型,传播中国文化,这其中,有环秀山庄的假山艺术,拙政园中的亭子艺术,沧浪亭的漏窗艺术…… 香山帮的“烂泥吴鲍,木头金宝”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苏州佛道文化的高度发达,从另外一个层面和区域上促进了香山帮建筑的发展。 清代后期,香山匠人中有“烂泥吴鲍,木头金宝”之说。吴鲍,人称“吴小胖”,擅木雕。金宝,亦擅木雕,民间称“木头金宝”,手艺四方有名。兴建西园戒幢律寺时,吴鲍和金宝以各自独雕一尊济公和疯僧作为竞技,作业一年之久,艺术上完美统一,亮相后引起轰动。 虎丘“断梁殿”建筑技术采用了菩萨顶、棋盘格、琵琶吊、斗拱等工艺。虽然是对接的两段栋梁,但仍然十分坚固,反映了香山帮建筑特点:矩形构架系统,每一个部件的构形和部件之间都是木与木的连接,其刚度全靠榫卯结合,不用一钉一铁。既精巧美观,又十分稳固。 1 j4 X0 R% J5 Y. y; A( ]1 q
) _5 n6 l( s$ R; ~- F 开元寺的无梁殿是江苏省现存五座无梁殿中制作最精的一座。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以磨砖嵌缝纵横拱券结构,不用木构梁柱檩椽,故习称无梁殿。整座殿阁宏伟庄重,故有“结构雄杰冠江南”之誉。在数百年前能造这样的无梁殿,充分表明香山工匠的高超建筑技艺。
5 \# k. {+ E- p+ B: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