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6795|回复: 36

盛世收藏-北京藏友会 报到贴 200810月1日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 22: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呵呵  这次我占个便宜吧

第一个报到  ID haozhi  (昊芝)  申请改成中文名

北京人  学习中  感兴趣青铜兵器 玉器板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 22: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加入!顺便请上去报名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 22: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 22: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ill 于 2008-10-1 22:42 发表
http://bbs.sssc.cn/viewthread.php?tid=403330&extra=page%3D1
这里~~~


呵呵  怎么样能明显点  不注意还真没看到  

现在去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2 20: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占个坑,申请加入组织,有活动通知下我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6 13: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申请加入组织

申请加入组织,北京人,职业业余选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18 20: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id:CINDERELLA ~小灰~

北京小孩 新生入学大家关照 哈哈[lovelines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1 11: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人报到[lovelines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4 17: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大兴 书画收藏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8 21: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注的册,是个新兵,前来报道!
我在北京运载火箭研究院工作,是个50多岁的老头,收藏历史40年,几乎所有项目都玩过,现在主玩瓷器。


下面是我的简介,长了些,可删除:)


                                                             【 我的收藏故事 】

                  乱世求温饱,盛世忙收藏。

    随着全国媒体不断推出‘鉴宝’节目后,激起众多民众的收藏热情。无论是祖传的、朋友转送的、商店买的、地摊淘的……在收藏者手中都成为一件爱不释手的宝贝。人人都想拥有一件让其他人眼谗和羡慕的宝物。我只说说自己的收藏故事吧。

                  *平生第一件收藏品*

    1969年,我随着一场运动,来到了云南西双版纳的一个坝子,(西双版纳就是十二个坝子的意思,坝子是指盆地状的地势)坝子的四周是无边际的原始森林。我们知青的光荣使命就是:筑起一道大坝,把群山的出口处拦截,建成一座水库,造福于当地的老百姓。
    我们连的任务是在河流里捞石头,用于修筑水库大堤。
    一天,大伙都在热火朝天的捞着石头。我也在拼命的干着。突然,我的手触摸到一件带棱的东西(当时在这条原始的古河里,只有圆圆的鹅卵石)。捞出一看,是一块透明的、并带着六棱形状的漂亮石头!我大喊一声:“快来看看!我摸到什么宝贝了!”顿时,一群战友围了过来。拳头大的宝贝在他们手里传来传去,各种评论纷纷发表出来:
    “真漂亮!”
    “嘿!能透过手纹。”
    “象玻璃的。”
    “胡说!这深山老林哪来的玻璃?”
    是的,当时我们全团,除了汽车上有玻璃,所有的房屋都是泥土和野草盖的,包括当地老百姓的房子,都没有一块玻璃!因为没电,所以连灯泡都没有!
    在一片羡慕的眼光注视下,我小心的把这件稀罕物收进怀里。不久,我知道了它的名字:水晶。
    这就是我平生第一件收藏品,也是引起我收藏欲望的开端,至今,我还珍藏着这件带我走向收藏之路的宝贝,虽说我已经有了无数件在价值上远远超过了它的东西,但是我最呵护的宝物还是它..............我的水晶!

                  *河北收藏记*

    从云南回到老家——河北定县,我已经21岁了。
                     
    生活的坎坷,并没影响我对收藏的兴趣。定县古时称定州,是历代高官显贵云集之地。古代名瓷窑之一的‘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在宋代属定州)、有传说中的中山靖王葬墓、全国最高的木塔‘瞭敌塔’都是文明古地的象征。也为我的收藏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时我每月工资28元,另外,父母每月还给我补贴二、三十元。这样,我在当地也算是一个‘小财主’了。
                     
    我曾用5角钱买了一件老的天然翠挂件;曾用8角钱买来一块古玉碧;用几角钱买来一颗天然海珍珠戒面;又用6元钱从定县信托商店买了块19世纪的瑞士产‘海军上将’牌的包金怀表!并用264元买了中国第一台盒式录音机—上海产的‘葵花牌’,全县仅进货一台。(想知道当时的消费水平吗?人月生活费:包括吃、穿、住、行、上学等等共是4元。那时北京的最低生活费是6元,带鱼2角8分。当地的活鸡卖5角一斤,烧鸡卖8角一斤)198几年,花399元,在买了一棵镶各种宝石18k金的小金树;花100多元,买到世界第一台一次成像相机;花200多元,买了一套墨西哥城1968年奥运会金箔邮票。
                     
    又一个天降的好机会,使我对铜器产生了极大兴趣。我工作的定县汽车配件厂,有一项熔铜工作,制造汽车零部件。我有幸负责熔化铜水,每月都从县废品站买来上几千公斤废铜。这些铜都是附近几个县的老百姓从家里搜集的、地里刨出的,然后卖给县收购站。真是无所不有!铜炉、铜镜、铜钱、铜佛、还有其它铜玩意儿。看得我眼花聊乱,不知取谁!不用聊结果了,就在那个时期,我得到了第一批铜类宝贝。虽然有贪污盗窃嫌疑,但我自慰:为国家抢救了一批宝贝,总比熔化了好!
                     
    在这期间,由于收的花样多了,我认识到必须从理论上得到提高,才能更深更好的把收藏的路走下去。于是,在回京探亲时,我花了不到一元钱,买了一本[宝石和玉石]和一本[中国历代铜钱图谱]。这两本书对我的收藏知识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们同时也成为了我的另一类收藏品,因为它们是20世纪70年代的书。

                  *初期的买卖收藏*

    如果一味的只顾收藏,必然会落成一个结果:弹尽粮绝。再没银子收购更喜欢的东西了。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能把一些精品据为己有。很多人都犯了只买不卖的毛病,我也如此。
    随着藏品的不断增多,金钱的逐步减少,使我感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要以物换钱、以物易物、以藏养藏、弃粗存精,才能长久地发展和丰富自己的藏品。
    上世纪七十年代,北京有一个群体,专门出入于信托商店(其它地区也许称委托行、旧货店、当铺等),从事倒买倒卖的生意。现在对这行道已习以为常了,因为从国家到私人之间的物资交流无不是倒买倒卖:)。可当初干这类的人是凤毛麟角呀,社会上称之为‘吃信托’。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我们的作法是,把外地淘来的东西运到北京,然后卖给北京的信托商店,从中渔利。要知道那时的北京根本就没有‘潘家园’、‘古玩城’之类的旧货集散地,全北京甚至于没有一个地摊!国家政策不允许嘛。
    由于当初的政策限制和交通的不便,使得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及物资流动性甚差,使我们这些喜于奔忙的投机分子钻了很大的空子我们可以用极少的钱在贫困的农村换来各类宝贝!甚至用一双解放鞋或一块花头巾就能换来一件上好的铜器、玉器、或老家具。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他们全家七八口,一年也没几十元的活钱呀!)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因为当初全国各地都没有一家造假作坊。别说造假,就是生产正常的产品也不允许私人企业干,否则要进牢的!这点岁数大的朋友都会知晓。所以说,当时即使有赝品,也是民国时仿的。呵呵!
    更有趣的是,我常在某一信托商店买来一件东西,再转卖给另一个信托,从中转点钱。(当然也有砸在手里的,但后来卖的价更高了,哈!)
    举几个成功的例子吧:我用5元钱从东单的一个店买了一块全绿翠帽花,以8元卖到珠市口信托;用300多元在宣武信托买了一张金丝猴皮,卖到东四信托,一下子赚了100多元!(但我现在后悔莫及呀!55555);又从北京买了几台二手的半导体收音机,卖给了外地的商店和个人。
    最令我自豪的是,我从北京百货大楼花了600元买了一座整ㄨㄚ刻的九象雕件。太美的宝贝啦!可惜我只留了两三年,便以2500元卖了:(。如果留到现在,最少要值10来万元呀!!!
    例子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除了‘吃信托’,我还利用结识许多行业的关系,如:玉器行、宝石行、皮货行等等。用行内价批发来最便宜的东西,加百分之十左右的价,卖给需要的人。这样也比他们去商店买要少花三分之一的钱。这就是行内与行外的差别。所以我一直以批量买、零散卖的方法进行经营,虽然累些,但能使买卖双方都高兴。
    忘记说明一个情况了:那时我已从定县调到铁路部门工作。发了‘通勤证’,可以免费随意的在一定区域内乘火车:)并且铁路的作息日是工作24小时,休息48小时。坐车的免费和时间的充足意味着什么?哈……

                  *捡漏与打眼*

    自1969年下乡后,在外地颠簸了15年后,于1984年回到了出生的家乡——北京。
    生活的安定,使我的收藏爱好急剧增长,收藏面也迅速扩大。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的藏品种类已从最初的那块水晶,发展到包括:宝玉石、陶瓷、金银铜铁锡、古董家具、各类观赏石、矿类化石、ㄨㄚ雕、文房四宝、古书籍等数十类;数吨重的藏品。
    藏品的丰富,给我带来最大的幸福感,同时也犯了收藏者的大忌:自以为是!
    虽然书买数百册,但仍旧难免吃药的命运。捡漏的喜悦与吃药的伤心,始终伴随着收藏一生,只不过是两者之间的比例在起变化。
    聊到这里,我想就书与藏识的关系,说一下自己的体会:
收藏道路上,学习是重要的,而学习的第一个渠道,就是各类的收藏知识文章、文献、工具书。其它的还有,专家的教诲、藏友的知识、博物馆的实物、市场上的摸打滚爬......。书籍,给我带来无限知识,使我在收藏中寻到不少宝、捡了很多漏。同时,因为书,也使我上了不少当、吃了很多药。细查因由,我对书的认识总结出三点:1.书里有很多绝对有用的知识值得学习、牢记。2.由于写书人的经历、经验、局限性、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与论解各不相同。(当然有很多共同点了)3.书都是过去的理论形成,而随着新生事物的产生,有些书上的知识就显得过时,需要更正、补充、甚至于重新论证其观点,(如大量出土和传世品的出现,以及更多的、先进的仿品出现,完全超出了以往书本上的知识范畴)这才是唯物主义的探讨观。
因此,我网上、网下,总和藏友们戏言:从书本上偷一点;从专家那里偷一点;从藏友那里偷一点;从供货商那里偷一点,过下脑子,变成自己的、综合性的收藏观和收藏理论。此是后话。

                 *西红柿的故事*

      一天,伴夫人去菜市场买菜,走到一个西红柿摊。
      夫人随意选模样不错的挑了几个,我让她先停手。挨个拿起已挑好的西红柿,翻过来看下面。她笑了:“怎么和看瓷一样?”我说:“是的,与看瓷一样。瓷看底,是看胎、足、火石红等特征,为了了解是否符合当时朝代的胎土用料、加工工艺、修足方式、胎釉结合等特征,以便定代。器身的釉、彩、画工再好,看足漏馅。你挑的西红柿,表面都好看,但看不到里面。咱们是吃里面,不能只图表面漂亮!”她说:“你能看到里面?”我答道:“当然!西红柿的底部有秧、果结合疤,这个疤大,里面的纤维就粗而多,口感不好;疤小。里面就细嫩,好吃。另外,西红柿的底若是平整光滑的,里面水分多、口感是酸甜,味儿重;底若是带几个棱的,棱沟越深,里面越沙甜。了解这个,就可随自己的口味来挑选了。”


                  *在京收藏记*


    1984年我调到了航天部,从事对外业务工作。常年的外地奔波,为我展现了一个广阔的收藏天地。在各处收集新的藏品过程中,同时又结识了许多收藏界朋友。从单纯的工作关系,上升为业务加藏友的关系。工作更加顺畅,藏识日益丰富,深深感到了千姿百态物质品味能带来自身精神上的升华。
     经过多年的精心收藏,为了展示收藏功绩,我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礼堂]院内专门开设了一个展示厅。每逢周日,便和各方前来的藏友促膝谈论各种藏品,一起探讨各自带来的宝贝,或一丝不苟的认真钻研;或相互争得面红耳赤,就象工艺员们争论一个课题似的。呵呵!
为了带动广大收藏爱好者,我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范围内组成了一个【古玩促进会】,共同投入古玩探讨事业。这时,我们都深感到收藏的其乐无穷了!这还不够,我在网上又参加了五、六个专业网站,与全国各地的藏友交流,更感学无止境、藏无边际!
      

                  正所谓:
                  生平首藏乃水晶,
                  此物促吾忙半生,
                  管它真假千万件,
                  只图陶冶乐其中!



这五点是夫人给我补充的:

(一)我感觉到你对收藏也确实是爱好,也是一个人对美好东西的喜爱,收藏不但是你生活的一种乐趣,通过收藏爱好结识了好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二)在收藏上你花了许多的财力,精力,还看了许多关于收藏方面的书,就买这方面的书都花了不少钱。
(三)为了收藏,千里奔波也不怕累,去年开车两次去开封开收藏会议,今年又开车去合肥、上海、普陀山参加会议,而且都是自己出钱花费。在合肥的义拍中,你还拍得了一万多的义款,和朋友们一起,都捐给了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学校的孩子们。为他们建一所新学校。在普陀山,你敬捐唐朝观音像,为天下百姓祈福。
(四)总是很认真地清洗你得到的藏品,照相,发到网上。总是不知累,不知疲倦地忙碌,常常会忙到半夜12点多或2,3点才睡,睡前还不忘翻阅收藏方面的书。所以收藏要有眼力,阅力,财力等还有一个灵魂就是:痴迷。
(五)不大的家每个屋子里都是你的藏品,就连床上都快要堆上了,还不包括寄存在朋友处的,其实我一直在抱怨,但是你“痴情不改”。

【完】

[ 本帖最后由 收藏家之友 于 2009-1-29 22:1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3 22: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报道。北京网友喜欢佛造像,新中国567拾年代瓷器瓷雕。有机会大家在一起学习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1 11: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到了,专玩明清铜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13: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近开始迷恋佛像

因为无意中获得了一个美丽的香炉,逐渐开始喜欢上香炉 佛像,最近才开始看书,觉得这里面的知识太丰富了,那么多的故事,实在是太有魅力了。

我收藏的小香炉

我收藏的小香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13: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我也非常喜欢铜器。不一定是明清的,呵呵。

铜器散发的魅力,太吸引人啦

我收藏的掐丝珐琅的狮子

我收藏的掐丝珐琅的狮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5 15: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和诸位多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4 10: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7 17: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多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7 22: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1 11: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北京,喜欢鄂尔多斯式北方游牧民族青铜艺术,并为之奋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6 23: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10 21:42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