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13466|回复: 77

玩物散记(原创真实小故事,2017.9.5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7 10: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静致远 于 2017-9-5 10:04 编辑 / g$ O# r( j8 u9 ]$ }, d% S/ }

1 ~% R6 m1 @" e  M4 ]6 e       周日得半日闲,整理近几年辗转所获,一堆旧物,雅俗参半,细思量,才发现弹指间3年便己过往。时光虽逝,然往事依然历历在目,作为好古队伍中的一名菜鸟,随手一记,权作留念。4 R8 a# X  }4 p# L6 F% ~
* _+ }3 d+ S; t. h7 S. A
       一、寻找黄花梨  d2 _! R/ P' D% S
2 U% R/ T, ^. L8 j1 Y( y
      3年前,经过一段时间的充电储备,自觉信心满满的我开始了自己单枪匹马的战斗。周末奔波在各个古玩店内的我,确定木雕一个专题寻寻觅觅。不久便在一店内寻得一羽扇纶巾雕件,沾满灰尘的雕件轻轻一抹,便露出细腻有光泽木纹,逆光一看,荧光莹莹,有香气、鬼脸,雕工老到。窃喜,以为觅得一黄花梨老件,忙与店主交涉,开价2.5W,最后以6千大洋成交。不过菜鸟终究是菜鸟,此雕件不久便被我束之高阁,至今仍未被我考证出究竟。! G& C* k/ v) a+ @
2 I1 |5 K% k) Z
      二、昭通寻交椅
! z7 E8 G1 n. T# I% X$ G! E
# Z, @$ ?( `3 u5 k0 \- c      黄花梨老交椅,高105厘米,长70厘米,宽厚63厘米,做工精细,包浆自然明显。款式与明式经典交椅如出一辙,靠背正中雕刻麒麟,脚踏山石灵芝,头顶祥云,上悬暗八仙式宝葫芦,极其生动传神,靠背上部雕刻一螭龙,昂首翻腾,极具东方神韵。坐面为棕绳穿编而成,椅圈下板雕的回首龙,花纹隆起较高,个别部位近乎圆雕,保存完好,没有缺件,交结处铜皮包件黑浆较重,可见使用时间较长。
$ p( k5 M6 R/ U+ c) \/ j      昭通,位置与贵州、四川两省接壤,昭通历史上曾是云南通向川黔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为我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古称“朱提”、“乌蒙”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后,便成为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古“南丝绸之路”之要冲,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属于云南不多的古代文明聚集区,这件交椅便是出自昭通。
9 {3 q" M/ x* `% g( a# C% I& a' k      对这把交椅的喜爱,最终促成我的昭通一行,过程自是艰辛曲折,不再一一赘述。也曾将椅子放在论坛上,褒贬不一,但无他,唯自己喜欢则可。如今,这把交椅静静的摆在我书桌边,每日我都要在上小憩,品茗读书,时常相伴,一如红颜伴读,爱不释手。6 ]4 ]' h! z: J( ]0 r5 m
(未完,有空继续更新)
: m: `/ T: ]! S" [- I6 b2 g 2013年7月照片 491_看图王.jpg psb.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粟米 +10 收起 理由
且听风语 + 10 精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7 10: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静致远 于 2014-11-28 13:33 编辑 ' k7 Y- [& K) V2 c/ [2 v

% M- p5 u6 u) v" O    三、永昌府买雕花长凳
" ?* S  Z& o* r; L    玩儿时间长了,朋友也就多了。一日,历史盛产南红的永昌府,今天保山市一铲子朋友来电,说是寻到一楠木春凳,雕花精美。我说发照片来看看,一看照片,果真似楠木雕就,雕工老到流畅,想着楠木那湿润可人的木质和雨天沁人心脾的清香, 迫不急待地想将它收入麾下,一番杀价后,成交汇款。) w- J( T( M+ g, H: f% ^3 ]
    十天后,凳子到货,拆开一看,有点失望,除板面是货真价实的硬木外,通体为华山松所造, 不过雕工确实精到流畅。这次交易让我在享受当前网络通读的便利同时,也让我真切感受到了风险。虽然与期望有些差距,但整体上还算喜欢,现在长凳被我布置在客厅,上置几件铜器、香薰,却也风姿绰约,引得到访好友的频频好评。; N6 t8 V# x/ a, e9 v1 ]& C
    经过这些后,我恍然顿悟,要在历史上文化欠发达、偏处一隅的边陲寻找到充满文人气息的明清古典家具,其实很不切合实际,然而好古有瘾,入了门要想复出,难矣,摸着石头过河的我,一幕幕的故事,注定还将粉墨登场。9 A# r) u- T# e
IMG_5942.jpg 3 S7 K6 B% U# f2 f
   IMG_5945.jpg 9 j+ f, G: b1 A# ^8 u/ N7 f: p/ w/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7 18: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7 20: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7 20: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7 21: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2: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小故事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3: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静致远 于 2017-8-23 15:04 编辑
/ P1 |0 W' D6 _, M' z/ g% u' t2 O; v4 R
    四、偶得小手炉0 L$ ^9 b$ }) F# W# Y2 S
    “匠者以铜作器,承灰陆分,置炭其中,遇寒时必取而御之。器所及,遍市井高堂,三教九流之众也。市井布衣者-素器为众,少有三多花卉鸟兽之俗纹, 然工艺颇粗,多不足以为道。商贾雅士者-以个人喜而为器,银丰则工重,文富则意高 ”以往读到这段关于手炉的精彩文字,常常有些感怀,但南方暖和,就是冬天,太阳一出便是风和日丽,不知隆冬已至,手炉这玩意还真是的稀罕货。不过稀罕货却还真就让我遇上了。
2 s8 S" o0 V8 t- X  g     城市拆迁,我经常去逛的旧货市场被推平,常常会发现些新鲜货的周末地摊找不到了。不过没逛荡逛荡,总归心里少点什么似的,索性决定去假货新货充斥,自己平常不怎么愿意去的古玩店内看看。说是不愿意去,其实是心里恨恨,当初自己吃药多是在这些地方。随便溜达了一圈,全是大新货,正要想走时,看到边上新开了一家小店,面生,随便进去逛逛,店内与其他大体一致,以假货、新货居多,不过却在角落上发现了一个手炉,精光内敛,一看便是老货。. i- K1 |1 a: u7 Q
    店家明白人,过来一搭话,才知店家是从外地转战到此,这件炉子本来不打算卖了,可新到一地,得拿点明货出来撑门面。我好说歹说,拿出一沓新钞在他面前晃悠,这才说动店家将炉子让了我。回到家,我用温水洗净,细细欣赏,炉面阴刻亭台楼阁,山水人物,边上饰草龙纹,趣意盎然,我也承灰陆分,置炭其中,焚香伴读,乐在其中。  1 U& l( v9 L4 |
    古人认为雪夜拥被读书和围炉夜话乃人生的两件乐事,对现代人来说,送走喧嚣的白昼,能炉边灯下静读,又何尝不是至乐?灯火夜深书有味,最喜寒冬暖手炉。2 `3 U* e2 X2 @! w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4: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一方老砚
: B2 v4 }: C( t    在电脑、智能手机几乎完全替代笔墨纸砚的同时,沉淀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文房用品,也便凋零得阳春白雪,多只成为摆设,仅供参观了。我这人懒惰,小时候便没认真写过字,到现在偶尔写写,也是一画而就,毫无章法。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对文房用品的喜好和钟情。
2 y1 ?7 m( f/ f: t8 P+ D% q: _   刚成为一名玩客时,就不自觉的看些老墨、老砚,不过现在连老砚台也极难见到了。一日,早市早起,在地摊瞎逛,忽见一大砚台,泛点金属的光泽,不细看还以为是铜器。我一上手抄来,才发现竟是一石质砚台。石质细腻,沉稳的泛着光泽,砚宽16CM,体现硕大,于是收入囊中。现在,弄些字帖,在砚上仔细研磨淘到的老墨,像小学生一样,从点横竖开始我的书法练习。窃以为,收藏怡情,正是因为它们承载了厚重的文化,承载了中华文明,而你或许因为爱它,兴趣便因爱所生,冥冥中指引我们回归主流,回归到浩瀚的历史文明中,也许你也会因此而有所得。
: Y& [9 o, M7 {2 f* J& B. ~% q IMG_7264.JPG IMG_7269.JPG IMG_7270.JPG
+ O: ]7 k7 \2 h,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8 18: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8 19: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9 00: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9 18: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各位,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30 19: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 09: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静致远 于 2014-12-1 16:20 编辑
( [9 i2 ]; W; a# {1 \) e+ A: J/ y9 p+ Y8 Z" i% M4 P

六、好古散谈

秦士有好古者,一日,有携败席造门者:“昔鲁哀公命席以问孔子,此孔子之席也。”秦士大喜,易以负郭之田。又有携枯竹杖者,曰:“太王避狄去忿所操之棰也!先孔子数百年矣。”秦士罄家之财,悉与之。

又有持漆碗至者,曰:“席,杖皆周物,未为古也;此碗乃纣作漆器时所为。”秦士愈以为古,遂虚所居宅而与之。

三器得而田宅资用尽去矣。好古之笃,终不舍三物,于是披哀公之席,托纣之碗,持去忿之杖,丐于市,曰:“衣食父母,有太公九府钱,乞一文。”——好古而不知古者,多矣。

以往读此论,权作一笑谈,但也时常勉励自己:爱古不迷古,只求力所能及。不过历史总是惊人相同,天下之事,周而复始,不断上演。在古玩市场沉浸久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渐多,多是些以此营生的忠厚老实之人,弃交毫无良心的无良商家,自己倒也玩得怡然自得。不过近一年来,每次去市场总会见一好古痴迷之人,地摊多无好货,每次他总是满载而归,大瓶小罐、铜器、文房、高古玉器无所不包,见的次数多了,眼熟。一日又遇他满街扫货,我是个好奇心极强之人,凑前一看,多是一眼假的东西,他要的急切,而且出价不菲,一对崭新的大花瓶,市价就小几百元,他当清中期3000拎走,一个带挖耳的小东西,摊主说是青铜器,收了800,看着不忍,我拍拍他肩膀,假装遇上老朋友,从人堆中把他解救了出来。8 o5 [4 {& l: _$ w/ a4 X
      一交流,才知确是一古痴,显宝似地指着带挖耳的小东西说这么一些好东西才买800,仅仅这青铜器就至少值2000元,我问:使用青铜器的时代有螺纹钢筋似的简陋加工工艺?青铜器还加工挖耳?旁边一地摊主掏出磁石一吸便吸了上去。“不要低估了古人的工艺”,他仍旧笃定地认为掏了宝。接着扯出脖子上挂了几圈的天珠、古玉一一展示,只可惜依我眼力,多半是腐蚀加工的假货。我问他玩这行多久,他说快3年了,每年扔里边近百万,仅去年从一个卖假货的古玩商那就扔了50多万元。不过算了,就当玩儿。的确有土豪风范。看来这哥们的确有的是钱,古玩市场的繁荣昌盛就依靠他们了。( Q  |3 L8 _! S; F9 \
      我把心把肝地开导他,既然玩那么大就直接上大拍卖行了,小地摊一个大早市也出不了几件开门的东西,就是有,也不一定值得收藏,你一收一堆,回家一放,黑心商人造假制假用的毒药水、化学制剂一释放出来,那不就等于给家里弄个毒气室了,身心受损呀。老哥呵呵一笑“不会的,我看得准的”。是呀,古玩堆里多豪杰,也罢,劝不了,说不一定百年后这些新货假货都成古董了,人家不就是第二个马未都了么,我不就成一笑谈了
+ }7 ?- s8 ?* P     人各有志,只能默默祝愿这位老兄一路走好。不地话分两头,芸芸众生,熙熙皆为利来,攘攘皆为利往,谁都想成为最大的赢家,不过梦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先机早被强者占尽,天罗地网早为利欲薰心者布就。窃以为,作为普通的好古者,唯以陶冶情操、增长见识为主要目标,少些功利,从容应对,方能成就一方天地!以此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10:3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2: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爱 发表于 2014-12-2 10:34

  I, o: B; k/ Z$ U3 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2: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静致远 于 2014-12-2 13:37 编辑
; T+ W; W8 L# d% [! _  b
( O( U) ~& y& `! G% P* O3 {

七、捡漏,终于捡漏# z& o* }7 V% E# _* Z7 i2 K
     玩古之人,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那就是有一天有人漏宝,一不小心让自己捡个大漏。
# S( }$ m1 [6 O9 Y" ]+ }! u( h# C     我刚入行时,心中一直抱有这个梦想,以为凭自己学历学识和谦虚好学的笃性,在低文化素养者居多的地摊大军中应该不难大浪淘沙,哪天被自己捡个大漏。正是这个想法,却让我频频打眼中招,花了很多冤枉钱,看着一堆新货、假货,既心疼自己的血汗钱,更为自己当初的幼稚觉得可笑。这时代,网络全民普及,度娘知识渊博,不知道的上网哗哗一搜,什么都弄明白了。况且当中的这些人别看没喝多少墨水,可人家久经实战考验,虽然不一定有理论支撑,但物来物往中早就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正如《卖油翁》所说“无它,唯手熟耳”,想想这些人全是身经百战的高手,哪还能有你捡漏的份呢?4 P: k7 m( v- J. e' w3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2 13: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3: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让我打消捡漏这个梦想的,还是一次经历,一次到一旧书摊淘书,边淘边发现,人家仅10多平米的店面,隔了一小个里间住人,往里边探头一看,黑咚咚的,潮湿阴影,没一点光线也不透气,放了一张床和一堆杂物,外面的空间被平地堆起的书的杂七杂八的杂物堵塞得严严实实,一个快70的老奶奶在守店,我越看越觉得心酸,就想跟她多买几本书。书我选好了,老奶奶却不知道价格,说老头子在外边收东西,等他回来看看。我等着,半个小时后,人到了,却跟我想像的完全不同,老人年纪虽长,但却是精神抖擞,收了一包东西竟然还有些精品。一聊起来,这满屋子的杂物,除了书是开店收的,其他竟然全部是他当初进这行当时收的普品,不过经历这些也成就了他,现在他有房有车,还藏了一些精品,也成了行家里手。试想,从这些表面看起来很普通,但却高手如云的古玩市场里边,哪里还有便宜的大漏可捡呢?从此我便死心,专心研究,做一些基础工作,遇到可以当标本的不论有多少价值,也买点回来仔细揣摩,渐渐的便积累了一些基础。正当我完全没有捡漏的奢望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却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7-3 17:16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