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928|回复: 3

一已之力挽救一个朝代,隆佑太后如何用行动诠释母仪天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5 18: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黑云压城,号角冲天,东京城外马蹄声与厮杀声混为一片,朝野上下瑟瑟发抖,哀鸣悲怆的气氛厚厚地笼罩在大宋的天空。
一个声音凄凉地传来,——皇上,城门不保。
一切都来不及了,惊惧、恐慌、后悔……皇宫内死一般的寂静忽然被千军万马地杀喊声打破,万千臣民与宫女们惊慌失措地呼救声淹没在铁骑扬起的尘土中。


112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攻灭辽国,战火直逼大宋国都——东京(今开封)。
宋徽宗立马退位给了太子赵恒,自己溜到镇江躲了起来。
宋钦宗即位后,改年号靖康元年。
中国古时候有测字一说,皇帝是觉得“日靖四方,永康兆民”,但民间高手拆字解读分析道,靖是由“十二月立”四个字组成,“康”是“广隶”,翻译过来说:十二月立谁?全成奴隶。
果不其然,就过了一年,金兵攻破东京,将宋徽宗、宋钦宗等赵家人全部打包北上,掳走宾妃、朝臣万余人(一说十万人),这就是令国家蒙羞的“靖康之变”


当时正在瑶华宫做道姑的宋哲宗废后孟氏,也许也会默默地从这个红尘消失,再也不会被世人想起。
但是在靖康元年的时候,很神奇地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瑶华宫失火了。
无奈孟氏只好迁去了延宁宫,谁知道没多久延宁宫也失火了。孟氏没有他处可去,只好出宫居住。
于是,金兵俘走了赵家大大小小的龙子龙孙和朝廷官员,却刚好遗漏了两个人,一个是当时去往了河北的康王赵构,另一个就是被皇族除名的孟氏。
皇帝被掳,社稷不保,江山飘零之际,孟氏重回皇宫垂帘听政,在危难关头撑起了国家的门面,同时她派遣尚书找到赵构,下诏请其继任皇位。
接着她又颁布诏书,安抚百姓,激励民心。
1127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是为宋高宗。高宗即位后,孟氏立即撤帘。

宋高宗赵构

1129年,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要拥立三岁的太子为帝,请孟太后主持朝政。孟氏镇定自若,一方面垂帘听政,稳住局势,一方面暗中传诏,命韩世忠等武将起兵,打败叛军,诏命宋高宗接管朝政,她自己则再度还政。
本已撤回的金兵发现有漏网之鱼,反扑追剿之际,孟氏与高宗兵分两路,南下避难。而追随孟氏一路南下至赣江一带的士民百姓,亦有千千万万。
可以说,在民族危难、文明倾覆之际,孟氏以一己之力顶住了风雨飘摇的岁月。或许宋王朝在“靖康之变”后就将不复存在,但是因为这个女人的力量,属于华夏民族的南宋又得以将国祚延续了一百五十余年。
孟氏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两度被罢黜,三度上任皇后,两度垂帘听政,力挽狂澜,拯救国家,她就是后来被尊称的:隆佑太后

隆佑太后画像



1092年的一天,十九岁的孟姑娘走进了宋王朝的宫殿。
由于家出名门,孟姑娘身上的那份贤淑得体的气质吸引了高太后(英宗皇后)的注意。
后来,孟姑娘在高太后的高度认可下,被册封为宋哲宗的皇后。
但对于小孟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幸事。
这年距离王安石变法过去七年,但从神宗就开始的新旧两党之争却愈演愈烈。
高太后反对变法,她一开始垂帘听政就重新启用了司马光,一意孤行地打击新党,朝堂上矛盾重重。
变不变法估计对宋哲宗而言应该没多大概念,但是对奶奶的厌恶肯定是清清楚楚的。
高太后这个人一生在宫中,对权力的游戏掌握得比较熟稔,对哲宗也把控得更加严格。
由于长期的垂帘听政不肯还政,宋哲宗基本就是个摆设。而高太后也有着“为你好”的家长作风,对哲宗处处监督教育,不让施展手脚就算了,让人堕落也不成,就搞得哲宗一肚子鬼火。
1093年,高太后去世。
宋哲宗的叛逆心终于大爆发,哲宗以支持神宗为名,不仅力排高太后跟前的大臣,差点就要追废高太后的称号,所以,对于奶奶给自己安的老婆,“再好我也不喜欢!”


1096年,孟皇后的女儿病逝,被宋哲宗宠幸的刘婕妤将孟氏为女儿治病祈福的事情大做文章,让哲宗觉得孟皇后另有企图。不久后,一封凭空捏造的供词就呈在了皇上的眼前,“旁惑邪言,阴挟媚道”,孟皇后就这样被废,去瑶华宫当了一名道姑。
据史料记载,孟皇后对下人仁慈,许多宫女太监宁愿断舌也不愿诬陷她。但因为孟皇后是反对变法的高太后立起的,而哲宗跟前都是一群支持变法的人,即使人人深知孟皇后无辜,但朝堂上也无人替她说话。
1100年,宋哲宗去世,其唯一的儿子也死了,向太后此时出场。
对了,向太后就是宋神宗的老婆,以前高太后、哲宗在的时候,她不好发言,但现在面临选皇帝了她必须出来冒泡。向太后选了端王赵佶,是为宋徽宗
向太后只看到了赵佶又文艺又乖巧的一面,却没有想过其政治能力。当年宰相那一句“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才是道出了真相:宋徽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就是不会治国。

宋徽宗抚琴图

另外,向太后还有一份奇妙的感情,那就是对孟氏的挂念。可能很多人都忘记了,高太后给哲宗选媳妇的时候,她也有参与啊,她也喜欢孟姑娘啊。
出于对向太后的感激也好,总之在1100年,宋徽宗下旨把孟氏接回了皇宫,并被尊为“元祐皇后”
然而在哲宗去世前,刘婕妤已被立为了皇后,孟氏面临的斗争是可见一斑的,只是在向太后的庇护下暂时安度罢了。
一年后,随着向太后的去世,孟氏很快就被罢黜,又被赶回了瑶华宫。


二十年有多长,或许要取决于一个人用什么样的方式度过。
当宋徽宗纵情声色犬马、包下全城青楼女子的时候,当他拉着宫女太监玩蹴鞠的时候,甚至当他抚琴作画创造出“瘦金体”的时候……对于宋徽宗,二十年可能犹如弹指间,还没有挥霍够就到头了吧。
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宗被俘,金兵立了个傀儡张邦昌。由于宋王室已差不多被掏空,张邦昌自忖不能控制局面,便请出了孟太后。
此时,回想那一年在高太后宠爱的目光下走进皇宫的日子,是多么遥远而陌生的从前,十九岁成为皇后,再回首已是54岁的年纪。
孟氏在破碎的山河中坚守着皇后的职责,这也是她为这个国家唯一能做的事。
1132年,宋高宗迁都杭州,隆佑太后也终于回到了朝廷,并在杭州走完了一生。


回到我们的话题,什么是“母仪天下”?
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加上之前和李治同朝听政,武则天的政治生涯长达近半个世纪。
但某种意义上讲,女皇武则天反倒不能称作“母仪天下”。
在古代,皇权以父严母慈的形象示之于百姓,皇帝是百姓之父,象征着威严的统治,而皇后就要有良好的贤德,如母亲一般抚慰天下苍生。
但所谓“母仪”,自然也应如母亲一般,既没有夺取“父亲”的地位,又对百姓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号召与影响,直接称帝的武则天,显然已经不能用“母仪天下”来评判了。
但,孟氏——隆佑太后,就是宋朝之母仪。
这个国家几乎没有给她任何爱意,她饱受丈夫的冷落,被陷害、排挤,两度罢黜,半生几乎都在冷宫中度过。
但在国家最后的危难关头,她没有任何怨言地担起皇后的责任,为挽救社稷显露出沉稳而有力的一面。那份沉着平淡里透露的坚韧与担当、对家国的不离不弃,才正是母仪天下的温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8: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国家几乎没有给她任何爱意,她饱受丈夫的冷落,被陷害、排挤,两度罢黜,半生几乎都在冷宫中度过。
     但在国家最后的危难关头,她没有任何怨言地担起皇后的责任,为挽救社稷显露出沉稳而有力的一面。那份沉着平淡里透露的坚韧与担当、对家国的不离不弃,才正是母仪天下的温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5 21: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8-16 11: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4-4-16 17:11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