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850|回复: 11

转发:西和||彩陶权杖头发现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3 07: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胡 于 2022-7-23 07:21 编辑
3 S" _+ s$ V5 G' e
$ I8 f0 r" L4 Y' I: g" u  C转发:西和||彩陶权杖头发现记5 j0 d# c/ f4 ~3 s' K& b3 f9 C

3 F6 `2 s% _5 b: {7 _1 L* C 1658531991510.png 9 b1 b" }) @/ z# R; r  N0 v
5 E9 _. P, g* }7 }2 X& p4 K
**图片_20220723071030.png 3 h# V1 s1 b8 d
1 F5 n) L- l# t9 u
: ?( Q2 Q0 Q; q! g, Z; o

, e( _3 _1 e/ w; L. G2 ], Y3 D- f) {/ u1 F) R' K" q$ T

( L) h! {! \3 M* B
3 l9 ^( d' ~6 u$ J4 t

+ L* _/ j: z3 A8 j  G$ h6 |. e
) K" R3 d5 b6 e6 X
- z# L/ K* A; h

- p7 G7 F: p' u0 @# H  ^
, G. o/ a0 U% X+ X+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3 07: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肃省博物馆多年来陈列着一件来自西和的瑰宝——彩陶权杖头,椭圆形球体状,褚红色,上下各有黑彩鱼纹及构叶纹饰,腹径约12.6厘米左右,专家鉴定为4000多年前氐族首领权杖头,是王权的象征,是罕见珍品,它的出土地即为西和长道闻名于世的“宁家庄新石器遗址”,这件希世之宝是如何因缘现世,如何几经周折收藏于博物馆的,且听西和博物馆原馆长鱼旺泉的讲述。(编者)# X6 t# s+ P'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3 07: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家村的故事  ----彩陶权杖头发现记


3 F6 H/ Y% l# ~) L/ A+ e

鱼旺泉


( |6 C7 _# q' y1 r; o; C$ Y+ n

在甘肃省博物馆-----《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陈列着一件由西和县博物馆收藏,出土于西和县长道镇宁家村的国家一级文物彩陶权杖头。在宽敞的展柜和柔和的灯光下,这枚权杖头外形匀称端庄,自然的泛着一种三四千年时代沧桑所形成的特有的温润光泽,成熟、亮丽、高雅,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它承载的源远流长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信息,更是吸引着众多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无数次的研究和引用。在全省乃至全国彩陶文物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它不仅是甘肃省博物馆-----《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的第一件展品,也是一件扛鼎展品。它是如何出土与发现的呢?这还得从陇南市西和县一个名叫宁家村的农村和村里叫宁万顺的人说起。

6 k" @7 t* E8 R( K7 @1 T' Y0 H, N1 c

**图片_20220723071030.png


; x% |6 s4 n, {" B*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3 07: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宁家村,位于陇南市西和县北端西汉水与大枊河交汇的三角地带的台地上,与名扬中外大堡子山、祁山隔西汉水而相望。距西和县城约33公里。这里,川源平旷,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在多山的陇南,给人独具一格的印象。优越的自然秉赋,比较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早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在此生存繁衍。直到现在,宁家村地面及断崖上,随处可见暴露灰层、红烧土、陶片等,历史上也常有属仰韶文化时石器、红陶、黑陶器文物出土。经专家考证,该地区是陇南境内迄今发现的最早人类遗迹,也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P3 U. }% Y' D$ ~- h! i+ |
! l) q! q0 [8 m8 y/ P. ?  N
5 _2 s2 p* ^2 K, \! T& S- v( z
# Y& L6 L4 |& }2 r8 J2 h
**图片_20220723071114.png . M8 U9 F! u) z,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3 07: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回到1982年3 月的一天早晨,宁家村青年农民宁万顺,因自家准备盖房,便早早带着铁锨、镢头和制做土基的模具,来到村北侧自家宅基地里取土制做土基。干了一会儿,在取土的地方出现了灰层,对灰层进行清理时,挖到一个浑身沾满黄土的扁圆球形体。粗略一看,既不是石头,也不是土块,象是一个陶器。当时,这一带出土的陶器较多,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出土的陶器多是古人的随葬品,放在家里不吉利,因此随便丢弃或打碎。但细心的宁万顺感到丢掉了可惜,便带回了家。回家后,经过清洗,发现该器物确为一件泥质红陶陶器,内空,色橙黄,表面有黑彩纹饰。器物上下正中各有一圆孔贯穿,腹中接缝内视清晰,整体似两个高低不等而口径相同的圜底钵相对合成。用尺子量了一下,高7厘米,上半部4.28厘米,下半部3.68厘米,上穿径2.18厘米,下穿径3.8厘米,腹最大径12.8厘米。因不识其器名与用途,但感觉该器形状美观,色泽祥和,便摆在家里桌子上当了一个摆件。& u% E* {* b. N( i1 _, S! c

7 y; m2 o7 ]: B) T
- ~8 o, u- L  s& M3 B
9 n8 q0 }! j2 K
**图片_20220723071122.png + ?6 w3 v; G% F4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3 07: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半年后的一天,村子里在县上学校当老师的宁文举来串门,看见了这件陶器。仔细观察后发现,器物通体绘彩,上半部弧勾叶纹,下半部纹饰为十字形均分四瓣绘四只背向高飞的变体鸟纹。知识分子的眼光,使他感觉到这极可能是一件文物。临走时,嘱咐宁来顺好好保存。

宁文举是老师,也是西和有名的书法家,在一次县上书法爱好者的聚会中,大家谈论起了文物保护,宁文举便即兴讲了宁万顺挖出陶器的事。当时与会的县一中高级老师宁世忠,敏锐感到这可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于是聚会后便将此信息说给了当时任负责文物的同志。听到这一信息后,文化馆负责人十分重视,即安排馆里负责文物工作的姬天泉与长道镇文化站站长行瑞琪,去宁万顺家了解情况。姬、行二人到宁万顺家后,见到了器物,确认是一件出土文物无疑,深明大义的宁万顺当时便将器物交由姬、行二人,带到文化馆保存。为表彰宁万顺上交文物的大义之举,县文化馆后来奖给宁万顺搪瓷洗脸盆一个。

县文化馆收到器物后,文物工作者即进行是初步的研究。认为从虽然器物纹饰精致华丽,精妙美观,但上下开大穿不可能盛装食物,应非生活用具。做纺轮体积较大,不易旋转,且上下穿孔较大,也不应是编织工具纺轮。同时,器物虽然造型优美,但体型过大,上下穿径不一,不便穿系带佩戴,所以更不是随身佩戴的装饰品。因对器物用途及命名意见不一,西和县文化馆便约请了省和天水市博物馆的专家进行了鉴定。专家们经过认真的观察,通过对器物的形制、纹饰的分析研究,认为器物外形略同于甘肃省玉门市火烧沟及秦安大地湾发现的权杖头。器穿上小下大,若用一根端细中渐粗之杖相穿而立,则极为稳固,将彩陶权杖头穿在杖首,依仗彩陶权杖头饰物所代表的原始宗教信仰的精神文化威力,进行政治文化活动,因此绝非原始氏族一般成员所能使用。再从所饰四只背向高飞的变体鸟纹分析,可能是以鸟为图腾的氏族或部落的宗教崇拜信仰物。以此推测此器物为古原始部落首领的权杖头。是新石器时代宁家庄附近某一原始氏族或部落首领的持有之物,为原始氏族或部落的首领或酋长专用。纹饰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的花卉纹、鸟纹相似。从器物陶质、陶色、纹饰分析,时代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时期。至此,器物有用途、名称始白于天下。

权杖头是人类发展特定过程中的产物,地球上最先出现在埃及地区。为原始氏族或部落首领的专用物,是权力的象征。中国境内仅有零星发现,且多集中于西北,应是文化传播的结果。1976年,玉门市清泉乡火烧沟遗址发掘出了一枚的墨玉权杖头,高5.6厘米,最大径6.9厘米,孔径2厘米,曾在考古界引起轰动。宁家庄权杖头的出土,也说明甘肃西和、礼县一带,是中国古代最早接受并传播东西方文化的前沿地带。同时,宁家庄出土的权杖头体积之大,国内绝无仅有。特别是彩陶材质的权杖头,弥足珍贵。经省文物局组织专家评估,确定宁家庄出土的这枚彩陶权杖头,为国家一级文物。上世纪九十年代,甘肃省博物馆组织,这枚彩陶权杖头多次赴国外展出。后长期陈列于甘肃省博物馆-----《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 ,向前来观赏的中外观众,无声的讲述着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表现着甘肃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当然,随着考古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宁家村彩陶权杖头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还有待挖掘,目前有些还是未解之谜。例如曾经拥有这枚权杖头的氏族部落首领到底是谁?这个氏族部落的社会性质、意识形态以及精神文化如何?按照形制越大,表示权力越大的使用惯例,它的主人应是一个庞大的对周边有巨大影响的氏族部落,联系“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起”的记载,这枚权杖头是否与伏羲有关?又如,这枚彩陶权杖头变形鸟纹,与秦人鸟图腾崇拜不谋而合。联系《尚书》记载,秦人先祖和仲受命宅西,寅饯纳日的历史,以及后来礼县大堡子山秦陵的发现(宁家庄与礼县大堡子山距离很近),这枚权杖头是否与秦人先祖有某种联系等等。这些都有待今后的研究与考古新成果的来揭开谜底。

今天,当四十多年的岁月悄然而逝,当年对发现保护权杖头做出巨大贡献的宁万顺已由青春少年,步入了耳顺之年。宁文举、宁世忠先生已经去世,行瑞琪、姬天泉同志也已经从工作岗位上光荣退休。宁万顺仍在宁家庄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四十年的岁月,令他记忆事情的确实太多太多,但最让他感到自豪的,却是那段发现、保护、上交彩陶权杖头的人生经历。四十年来,曾有无数的领导、记者前来看望、采访,他始终一句话:文物是国家的,我上交是应该的。但在他心里,却常常是在魂牵梦萦。他也在计划着,带上妻子儿女,专程去省博看望那枚与他的名字紧紧相连,也让他牵挂了四十年的权杖头,和他说说话,甚至只说一句“老朋友,我来看你了”。

7 Z( P3 R+ y' t* J+ I- l( y

7 U8 z* [7 P: C

——此文获陇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讲好陇南文物故事“征文一等奖


* V0 N: C) E4 V- H! p4 _7 o9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3 07: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1658531507115.png
" Z) }* j% B  r7 v# L4 a+ ~
7 s* D$ W9 B- l* r& a8 O5 r6 j; _- k( K1 D
1658531529240.png " b1 x8 u) f9 \; _

6 y  x+ Z% ~2 ^3 |! E% T2 ]4 {* ]3 ?' B

7 w9 N" e- X! ^8 j% p. S+ D! s) b1 K/ i" f. n, X

2 h" A7 S6 z+ B# y4 F  X
1658531551423.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3 07:46:10 盛世论坛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胡 发表于 2022-7-23 07:268 N6 `( Y0 W% T( o; ?

) ?0 {& f% a5 ^3 G/ h保护国宝有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4 18: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杖意执言 发表于 2022-7-23 07:46
0 a5 E' X. _" ^8 `' G保护国宝有功!

0 _) f& h" h8 e' Q把别人举的高高的,我们也在腾云驾雾啊!0 M' u* D3 f: ~8 {
# o# U4 H& H( H2 g
+ ~  j( ]% O( H5 T

# B: l$ I% R& k6 ?( O- j2 `/ Y, W' D! N

# }( P; `8 T" Z3 Q! E& }
8 q% \: n3 A( o3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4 22: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5 09: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 d# B5 `4 S: M5 E
共同欣赏!吉祥安康!5 r% b) {9 s' y& f- X

) Y" d% |/ s! x: @5 k7 @" Z6 j- W0 `. ?
  k- x! y, L) V; x% R. |%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5 10: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问过好多朋友,就是想知道这个彩陶杖头的底面是什么的,想知道是独立制作的,还是别的器物的一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4-3-28 17:15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