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716|回复: 1

四千年前中国日晷长啥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23 09: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 L6 R4 R3 s! }7 G
四千年前中国日晷长啥样?
《收藏快报》2022年6月10号第5版学术研究刊登《4000年前北方玉质日晷研究》一文,介绍一件国内已发现4000年前的日晷实物。13.5厘米,宽7.3厘米,厚度2.3厘米,表面都是钙化晶体,属于地方玉钙化特征,中间是对穿喇叭孔,孔壁可见轻微不规则螺丝纹。正反面各有12道直线,有长有短,以圆孔为中心平均分割成12部分,左右两侧有凹沟(如图示)。从该器物打孔工艺来看,对穿喇叭孔,属于北方青铜文化早期以前的产物,青铜坨打孔技术之前的产物,归为史前文化期范畴。从该物品传世包浆和表面磨损程度来看,该物品一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使用,二是没有明显磨损。也说明该物件是摆放用品,不是在手里拿着经常用的。根据其工艺特性,参照现有内蒙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出土文物研究对比分析,该器物出现时间晚于红山文化,早于等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早期,年限至今4000年以前。
古人知道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因为我们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至于器物两侧的卡槽,我们可以设想是镶嵌在木条或者木板、其他物品上面,镶嵌后的整体在斜插在地面,作为日晷使用。并且该物件是长方形,上面的直线由长到短、由短到长,也符合晷针的影子早晨长,中午短,下午长的规律。从该物品正反面图案来看,正面是以圆孔为中心,向外十二根直线平均分割圆孔;背面是以圆孔旁为中心,给人感觉直线汇集的中心往圆孔边偏移一点。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古人当时制造技术不熟练还是故意这样这做的?我们知道太阳升起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夏天太阳升起都是在东方偏北一点的地方,而落下都是在西方偏北一点的地方,从夏季到冬季,这个位置会慢慢改变到了冬天,太阳升起都是在东方偏南一点的地方,而落下也是在西方偏南一点的地方。夏季中午晷针影子在地面的角度和冬季中午晷针影子在地面的角度有偏差。从该器物的制作图案来看,说明当时的古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该器物的正反面其实是按分别夏季日晷和冬季日晷的正面使用的。随着夏季和冬季太阳直射角度有偏移,两个面相互交替作为正反面使用。由于太阳的神秘感,该器物在当做日晷使用的同时,不排除次要作用可以是祭祀太阳神。或许随着夏至、冬至的到来,部落的人们在日晷面前准备大型的祭祀活动,感谢下一个季节的到来,提前做好相应的生产生活准备工作。
日晷的历史出现在世界各地六七千年之久,国外最早记载的日晷是在古埃及的方尖碑上,记载使用时间是公元前3500年左右,距今5500年。目前能找到国外最古老的日晷文物是公元前1500年的,在埃及帝王谷出土的,距今3500年。全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史前文化期的日晷实物寥寥无几。比起陶器、石器、玉器等史前文物,史前文化期日晷为什么如此罕见呢?因为史前文化期的日晷在原始部落中的存在一般都是唯一性的,不象其他物品那么多。如配饰、彩陶,部落里面很多人都拥有,日晷是整个部落的唯一物品,日晷的特殊作用造成存世量少。另外一个可能史前文化期的日晷不是一个器具、物件,而是一套相互关联的装置。这些装置在作为遗存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已经面目全非,使我们无法把它们当作一个日晷来考量。就像本文研究的物品来说,两侧有凹槽,是镶嵌用的。抛开两侧镶嵌和缺少的晷针来说,还真不好看出这件物品的用途。
纵观我国目前对古代日晷研究实物发现,这件日晷应该是我国现存史前文化期罕见的玉质玉晷,在研究价值上可以和埃及帝王谷发现的日晷相媲美。
               
                                                                                    

. p* f7 s. F' F& F/ p
4000年前北方玉质日晷研究.jpg
4000年前的日晷正面.JPG
4000年前的日晷侧面.JPG
4000年前的日晷背面.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7-23 11: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 ~8 L3 ^& c4 T" w+ A但这个制式的也有素面的,还有网格纹等纹饰的,7 j& D. |8 G; x! w, z7 c
个人观点不是日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4-4-24 17:58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