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楼主: 徽州府

故宫压坏哥窑风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5: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词】是否瞒报
* X( {. g4 q$ [9 I  事故原因复杂查清才能报告' l1 U# `7 [! _- L7 S
  首先得摸清楚产生事故的原因,才能向上级和公众报告。如果没有搞清原因,将对厂家、对当事人都有可能造成伤害
# u  V$ h$ ?# ]0 P. f, n  记者:网民质疑故宫此事有瞒报之嫌。你们为何没有很快上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
0 D* a' W! r: |: W, a: Z  陈丽华:网民的质疑可以理解。因为这次事故的发生,既有人的因素,也涉及到机器的使用。我们在事发第一时间要求立即停止检测工作,要求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查、测试。复杂性就在对机器的测试过程上。如果可以简单断定为操作人员的失误,这会造成一定的后续问题。当事人当时的直觉是,输入的数值没有问题。因此,必须进行检测,对她输入的数据反复进行模拟……每做完一次,都要进行讨论,并请来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科技考古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进行相关分析、讨论。最后断定是人为操作失误。我是调查组长,院里要求我一个月内一定要把事实调查清楚,这期间,我很着急。但过程是复杂的。
5 K# R, k2 t% M! X  苗建民:因为当事人输入的数据在电脑内部没有直接记录,我们只有想方设法查资料,找可以间接反映这种情况的有关记录。院里成立了事故调查组,我们也成立了技术层面的类似调查组。通过不断地模拟、复制测试过程,在事实面前,当事人认识到是自己错了。
+ G% r+ z3 y) A! Y  z4 C  宋纪蓉:这是故宫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情,既牵涉到文物的损坏,又牵涉到仪器,涉及到人。遇到这种新的情况,院里很慎重。我们是很严谨地按照科学的态度把事情调查清楚,以谨慎的态度处理这个事情。
. T; m% M. \# {6 D1 d& u  记者:为什么没有及时上报文化部和文物局?
- l  ~1 l6 C# y! Q' A+ b& e  娄玮:文物法规定,文物被抢、被盗、丢失等等,应在第一时间立即报警,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在业务工作当中出现的损毁等情况,需要报国家有关文物主管部门审核处理,但没有规定时限。我院鉴于事故原因的复杂性,规定了一个月的时限。我们这个处理应该是比较正常的处理方式。首先得摸清楚产生事故的原因,才能向上级和公众报告。如果没有搞清原因,将对厂家、对当事人都有可能造成伤害,引起其他相关问题。这是一个科学的严谨的态度,不存在瞒报情形。
* r9 j" R; ?1 I; @1 w1 a  记者:网民质疑,最近故宫发生的失窃案、“会所门”,乃至今天的破损案,都是网上先爆料,你们被动应答。对此,你们怎么看?: C* S- i: g$ L$ i
  陈丽华:单就目前这个事故来讲,完全是为了求得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回答。院里要求一定要做得细致、准确,一定要有科学性。这次事故完全是因为事故的复杂性导致了这样一个时间过程。但确实没有网民质疑的所谓瞒报问题。' e6 ~. Y& l! N2 M/ `% l
9 C5 `* @1 X  J: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5: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词】事故反思
  R3 U. u) h7 n0 I: [  研究方向正确不能因噎废食0 F4 x+ B* ]1 s7 Q
  测量的时候,都是故宫古器物部的人和科研人员同时在场。但现在测量时,科研人员只有一个在现场
+ ~8 `0 i; F' @  记者:这次事故的发生,对故宫进行相关科研是否产生影响?9 [4 p! J2 B+ s
  苗建民: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现代科技方法结合起来,对古陶瓷进行综合研究,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从我们以前取得的成果来说,这条路是对的,这个方向是不会改变的。我们现在需要做到的是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 \4 I, u  [3 c- R  冯乃恩:故宫博物院不会因为出了一次事故我们就不做这个科研了。但我们要从事故中汲取教训。我们在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都是为了指导今后工作中如何避免、杜绝这类事故的发生,不能因噎废食。" ^- L$ V) X1 p* J
  记者:你们认为需要汲取什么教训?
' T7 `2 f$ r$ |0 k  苗建民:出事后,我们进行了深刻反思。故宫过去在文物安全上,一直考虑得非常周到。我们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平时都不直接接触文物,测量的时候,都是故宫古器物部的人和科研人员同时在场。但现在测量时,科研人员只有一个在现场。如果有两个科研人员在场,他们可以对每一个操作环节互相验证,这样的话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类似事故发生。这是以后需要加强和改进的。% b3 W) z: X* E7 N% M- L
 
1 ]! J* ?# Z1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5: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键词】关于文物" l( V2 k! Q! j5 ?3 s
  故宫馆藏文物我们视如眼珠
# ^2 [2 A+ |* Q2 H$ P8 N+ ?( F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文物收藏好、研究好、展示好。请相信我们会把工作做好,请相信故宫人对故宫的敬畏心2 Q, b: T3 p; m  m5 O
  记者:冯乃恩先生,您作为故宫新闻发言人,有什么话对公众说?
1 ~3 U; H+ Y" }; n; Z  冯乃恩:我希望群众对故宫保持一份信任。一是故宫有多年文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故宫上上下下把自己收藏的文物当眼珠子般珍惜。这次事件对我们是非常沉痛的教训,我们将通过分析事故的原因,通过查找将来工作中需要弥补的地方,以保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保管工作中杜绝这种现象出现,至少在人的因素上杜绝。虽然客观因素不可预测,但可以通过我们的人员管理、制度的确立,来满足文物安全、文物研究的需要。文物研究不只是故宫本身的事,把文物研究好,目的也是为大众服务,因为故宫本身就是公众文化单位,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文物收藏好、研究好、展示好。请相信我们会把工作做好,请相信故宫人对故宫的敬畏心。据新华社电
$ _2 J) d4 H( F- z
! P( j! g" r# G8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5: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5: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盘子易碎 嘴不碎
0 c8 M( H; ]- J1 C/ a2 r 故宫真可谓流年不利,经历了盗宝案、会所门,质疑声、批评声弥漫在这个富丽堂皇的紫禁城内。如今,又发生了一级文物被损坏的事件,故宫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故宫馆藏文物虽恒河沙数,但一级文物想必也不会太多。青釉葵瓣口盘被损毁,不但让故宫的少去一个镇馆之宝,更是全国文物保护的一大损失。即使进行了修补,也如专家所言,不可能完全恢复原貌,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在此次事故中,故宫员工的失误,故宫的管理水平,以及员工的业务能力都让人怀疑。对此,有关方面在责成故宫尽快和尽力修复文物的同时,必须进行全面、彻底的调查,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3 N% u- a' h! F) Q, U$ r* h/ m6 H, Z2 i; ^% c& ~& Z* {
, E9 ?& T3 ?4 i; U6 p: {9 [# K3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5: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事故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青釉葵瓣口盘7月4日就损坏了,但直到31号,故宫才向社会公开信息。即便公开,故宫也是不情不愿的。先是30日,有知情人在微薄上披露了此事,故宫才在第二天做出回应,证实事情属实。如果没人在微薄上爆料,故宫会不会公布,以及何时公布都还在两可之间。
" Y3 s0 F3 {5 U) W9 ~' F7 K' U5 j
1 ]$ k1 V" h8 ]8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5: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的文物碎了,但故宫的嘴可一点都不碎,相反很严实。事情虽然出了,但绝不对外透半个口风。建福宫“会所门”是这样,这次还是这样。若不是有好事者曝光,说不定故宫就打算一直这样封口下去。但故宫是国家的,由纳税人养着,大事小情尤其是重大事项理应主动向社会公布,让公众知悉。况且,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故宫墙再厚,也有透风的时候。口风再紧,也做不到天知地知别人不知。相反,不及时、主动地公布信息,只会加重公众的怀疑,积蓄公众的愤怒,对单位的声誉造成更大的打击,给事故处理带来更大的被动。如今看来,虽经历了盗宝案、会所门,故宫显然还没有吸取教训,在信息公开上依旧遮遮掩掩、慢半拍。
+ s% |& b8 Y# d& H& m/ p  目前,故宫正在对文物损毁一事自查自纠,正式报告尚未出炉。但对于如此重大的事故,上级部门不能坐等故宫的调查结果,更不能听信故宫一面之词,而是应该主动介入调查,并把调查和处理结果向社会及时公布。(郭鑫 )
) t; s( m- J6 e5 ?/ h+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5:4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5: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不曝光 故宫就不报告了吗3 G0 o5 M' Y) t  l( n3 X! _, ]' e) p6 W
□苑广阔4 r6 D  P' m6 V
  有网友称故宫器物部工作人员在将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瓷器出库时摔碎,大量网友对故宫管理提出质疑和不满。故宫博物院随即证实此消息属实,现初步判断为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所致。据悉,相关责任人处理意见已经形成,不过调查报告还未正式上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7月31日 《京华时报》)
2 _+ n2 f; d) j+ U4 f+ e2 I& a  网友7月30日通过微博曝光了这一消息,而故宫7月31日给予了证实,如果你据此觉得故宫的回应迅速及时,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文物损坏的事情发生在7月4日,至今已经过去近一个月了。更加让人不解的是,在网友刚刚曝光这一文物损害事故之初,故宫方面还煞有介事地表示微博内容是否属实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进行了解,于是不到一天的时间,调查结果就出来了。
2 a/ Q! ]. g; @  y4 f+ `, V' }; [& d3 V3 g" J
: C  G; J5 g8 F" y3 _* R
0 L8 G- z8 Y)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5: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很难不让人怀疑,如果不是网友通过微博把事故公开曝光,故宫方面是不是还要继续“了解”下去?如此严重的事故明明都发生近一个月了,难道故宫连其是否属实都不知道吗?如果真的不知道,为何仅仅隔了一天,又如此快速地对消息给予了证实?据说整个故宫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才一千多件,而损坏的这宋代哥窑瓷器正是其中的一件,如此重大的责任事故,故宫方面遮遮掩掩,欲说还羞的态度,实在耐人寻味。
: H- x) J; b0 l1 S2 u
) o4 f$ e% \. Q7 ?  w7 r+ R% e4 p& w  其实网友对故宫方面最大的不满,还不是其有意隐瞒文物损坏的做法,而是其让人无法放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公众没有忘记,就在今年5月份,一个小蟊贼单枪匹马,就把故宫9件展品给偷了出来,当时故宫的安保工作就备受质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5: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外人来偷看不住,自己人又一不小心就摔碎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堂堂故宫,到底是收藏保护文物的,还是糟蹋破坏文物的?如果管理制度得不到完善,各方面工作得不到改进,故宫的文物岂不是要越收藏越少,越保护越糟?
4 g8 a# u4 N$ {* t& }9 H$ l  W# E7 W, U7 y4 B1 e8 L' p, u  z
  我们完全有理由怀疑,如果不是了解真相的网友曝光,这件重大责任事故,很可能就被故宫“内部消化”了,事发近一个月,调查报告还没有上报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就是最好的证明。现在想瞒是瞒不住了,为了不让事件演化成第二个“撼字门”,故宫方面还是实事求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处理结果,好好向公众交代一番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5: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5: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监守自损 故宫如何补漏
) e$ h" V8 j6 [6 H 故宫不只是要分析事故原因、个别检查其文物保护的制度漏洞,更要系统地检视其文物保护理念、制度、管理、执行的积弊,建立与时俱进的、科学的、专业的现代文物保护体系。
' Y8 Q- D3 y! E7 A3 J! x) S+ c  故宫里的国家一级文物,不幸损坏了一件。这件宋代哥窑瓷器被毁,与自然的不可抗力和社会冲突力统统无关,仅仅是因为科研人员的误操作。如此文物受损业内少见,再由此联想到前次小毛贼轻松入故宫盗宝,一则以防盗不力,一则以监守自损,委实令公众忧心忡忡。故宫文物保护的真实水平如何?如何为国为民护佑国家瑰宝重器?故宫再次受到质疑。
4 t9 F+ @& R: n& r9 e" s( t  h6 p) t5 H* Z2 R

( a! B: Z) V, V3 x!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5: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物者,稀世也,不可复制,不可替代。千百年的岁月风雨深刻地变迁着国家人文状貌,幸有文物可成国史民情与文化遗韵的探幽路径。是以,文物保护之科学、专业、严格、讲究,在各国亦是分外彻底,而各国国家级文保单位更是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文保水平和能力。
3 Q( n2 O7 ^5 x  此次事故中,据称检测仪器有些小问题,未能根据故宫的特殊需求先期进行改进。我们知道,在进行科研时,珍贵文物应该有特殊的保护措施。就此,故宫方面称,平时测量时故宫古器物部的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同时在场,但为何事发时,只有科研人员一人在场?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表明,故宫在文保制度、管理水平、执行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隐患。只有科学的、专业的保护水平,以及严格的、超强执行力的保护制度,才有文物的安然无恙。
2 Q9 d: b  r; D, T+ g3 V5 `6 I  Y; R0 @! Q& h2 x5 H+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5: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众不是无端怀疑故宫的文保能力,一次事故也不意味着其文保水平在下降。但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接连发生两起事故,确是公众质询其文保水平的直观理由,是其公信力遭遇危机的直接诱因。为此,故宫应当给公众一个彻底的交代,让公众放心。
; S* C8 r6 H  m1 Z* x& B" |  昨晚,故宫方面回应称,把自己收藏的文物当眼珠子般珍惜,请公众相信故宫人对故宫的敬畏心。应当说这种态度还算诚恳,但面对公众的不信任、不放心,故宫所要做的还有很多。不只是要向社会和公众真诚道歉,为自己对文物保护不力而自责,还应当给公众一个全力保护好国家文物的实质性承诺,一个完善文物保护制度的时间表。
- m* Q, J9 M9 ~+ |3 U, |  在这个意义上,故宫不只是要分析事故原因、个别检查其文物保护的制度漏洞,更要系统地检视其文物保护理念、制度、管理、执行的积弊,建立与时俱进的、科学的、专业的现代文物保护体系。做到了这些,才能重获信任,才能通过实实在在的改进,使文物在故宫里就如同进了安全的港湾。把文物保护好了,国家和人民也才能真正放心。, c2 Q  S3 L" r( Y: @5 {) S) 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6: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6: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多月前,故宫掀开的“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还没有完全合上,现在又出事了。7月31日,故宫博物院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发生文物损坏事件,现初步判断为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所致。- R# p3 i; n. ?; E' H1 b& F( s
  故宫又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关于文物损坏事件,消息最初来源是网友微博爆料,而非故宫博物院主动出面公布。7月30日下午,网友“龙灿”在微博上公布了这一消息,短短三个小时之内,转载次数过万。7月31日,故宫博物院才姗姗来迟“证实”了这一事件。  c$ A! G& ^) b- I" z

$ u$ @6 {" S- v% k8 m1 }9 I: z"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6: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一级文物被损坏,公众的叹息和愤怒可想而知,故宫博物院的“证实”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平息这场文物损坏风波,相反,故宫博物院的“证实”一说仍疑窦重重。按照网友爆料的说法,当时故宫器物部将一件哥窑瓷器出库送到科研处,希望用新引进的设备进行成分分析,以便研究。在出库过程中,器物部的一名工作人员将瓷器摔碎。而故宫博物院的“证实”内容是,7月4日上午,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对古器物部提取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进行无损分析测试,实验室科研人员在仪器操作时存在失误,导致仪器内的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使瓷器受到挤压而损坏。到底是文物出库时不小心摔碎的,还是实验分析时操作不当发生的损坏,从新闻跟帖中看网民的反馈,故宫方面的“证实”并没有被取信。不过多少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次,“临时工”终于没有成为事故的主角。
1 _; ^  E# X1 }) x4 O& y: L$ ]' \! M2 @2 f6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6: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起7月4日发生的文物损坏事故,故宫直到7月31日才出面证实,而且还发生在网友爆料之后。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如果没有网友爆料,这一起文物损坏事故是不是会被瞒天过海?这次事故中损坏的哥窑代表作品是故宫藏品中1106件一级品之一,异常珍贵,发生损坏后,是不是应该及时向社会公布?国家文物虽然存放于故宫,但并不是故宫所有,文物的“命运”走向,故宫有责任有义务向社会及时公开。这起事故发生后之所以没有主动向社会公布,故宫方面的解释是,经过了“长达26天的调查认证”。有些“巧合”的是,这和网友爆料的时间相当“吻合”。如果网友爆料不是在7月30日爆料,那么故宫对该起事故的调查认证是不是需要更长时间呢?
( F& s) k9 f' b$ G( ~$ i* g% p+ H$ a: o4 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16: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故宫“失窃门”之所以能被媒体曝光,也缘于网友爆料。5月10日下午,先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8日晚至9日凌晨之间,故宫博物院被“凿墙盗宝”有文物被盗,继而故宫这一扇“失窃门”才被掀开。从两个多月前的“失窃门”到今天的“文物损坏门”,被动证实基本都是故宫在面对丑闻时所采取的姿态。从“失窃门”到“损坏门”,除了能证实故宫在相关管理中存在漏洞之外,它对公众和社会的傲慢姿态也被呈现得淋漓尽致。4 d+ M6 j+ f& K7 _

8 c3 ]! a) J; n) M0 [5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3 21:04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