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2832|回复: 56

著名书画家石鲁的传奇艺术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1 13: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9 ]0 ^. X" w! I: @) w, @, u3 n* j% i' F
/ `) V! ~2 B4 s% T+ U1961年与西安美协画家 左起:康师尧、李梓盛、石鲁、叶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尼罗河畔的友谊  一九五六年七月,刚从印度归来的石鲁和画家赵望云参加了在埃及举行的“亚非艺术展览。”# B8 p' f; X7 `6 x8 G$ g/ e
  埃及和中国相距的是那样遥远,即使中间划一条直线,也不知要经过多少高山大河,多少沙漠湖泊和多少家园呀!然而对金字塔国度的向往,是石鲁早就梦寐已久的了。他风风火火地急切起身,与他的伙伴横飞万里,抵达了埃及首都,尼罗河畔的第一大城市——开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鲁顾不得旅途的疲劳,刚安置下住处,就马上从大使馆走出来,奔向了异国都府的宽敞大街。
$ o! }- i/ V  t# C, _
% y2 C0 E% M8 v+ J$ k$ y  开罗,这个富有热带情趣的城市,到处是巨厦高楼,遍地是椰枣树林。开罗,这片温柔恬静的土地,保存着多少亘古闻名的象征,留下了多少世界友人的足迹啊……. `* u% i$ `' L! N. [

) X$ o) F5 H6 Y; C; D!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天,石鲁根据周总理的嘱托,首先拜访了埃及总统纳赛尔的侄女,她爱好绘画艺术,当场邀请石鲁为她画像,石鲁欣然应允,仅用了二十分钟就为她画好一张水墨肖像,姑娘连连称赞,这幅画后来曾在开罗举办的“全埃美展”中以第三位展出。不久纳赛尔总统的侄女到我国中央美术学院留学,还特意找到石鲁,和石鲁一块到三门峡写生。她天资聪颖,在中国学习很出色,这些都是后话了。! e: J& K) L* n5 k4 [
* i9 ~, k2 X4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一天起,石鲁和赵望云由总统侄女陪同,畅游了埃及的大小城市,沙漠绿洲,农村工矿……石鲁拼着命地画,画金字塔,画尼罗河,画塞得港,画形形色色的阿拉伯人和埃及风光。八月,正是我国丰收的季节,石鲁却把丰硕的果实摘取在了非洲。像人们熟悉的《金字塔的傍晚》《亚历山大港》《沙漠之舟》《守卫者》……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 D" X# `. v8 r! B8 L" i1 B/ N" `% T7 T' ]1 a; ?, t.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开罗,他们又相识了一对青年画家夫妇,男的叫赫巴,女的叫多玛德,爱屋及乌,他们又和赫巴、多玛德的父母结成了朋友,于是经常到这两家作客,渐渐和赫巴夫妇的兄嫂、弟妹及全家人都熟悉到了互认亲戚的程度。赫巴的父亲是开罗大学的艺术总监,多玛德的父亲是艺术专科学校的总监,这两位总监大人都非常倾心于中国艺术,石鲁、赵望云每为他们画一幅画,他们全家人都要庆贺一番,丰美的宴席自然出自两位母亲之手。至于赫巴和多玛德本人更是整天陪着中国画家转,成了石鲁、赵望云的义务导游,石鲁对他们的报答是教多玛德说中国话,多玛德是个有心人,她一直想到中国去,碰到这难得的机会,她百倍努力地一句一句把老师的语言学过来。中国画家在埃及的每一幅画,第一观众也必定是他们,他们既赞叹,也毫不客气地提出坦率意见,这种相处无疑是极其愉快的。赫巴还把开罗艺术界的不少朋友介绍给石鲁、赵望云,使中国画家得到了更多的珍贵友谊。
% A6 f, l; K" A% u) {' c0 ?$ r, H% B/ o"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多月匆匆而过,很快就到离开的时候了。临行前的头一夜,石鲁恋恋不舍地在马路上走来走去,开罗的夜晚,电灯特别明亮,灯光把画家的身影拉长缩短,缩短又拉长,这变幻的身影犹如画家心潮起伏的思绪,他是多么不愿离开这块迷人的土地啊!9 C/ r$ _- |' T) ]8 C# o4 i
6 t; h4 {# C6 {6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鲁、赵望云回国了,不料赫巴、多玛德紧跟着来到中国,他们在伟大的北京又碰面了,四位画家相聚在王府井大街《新观察》的编辑部里,多玛德调皮地用中国话对石鲁说:“我们在尼罗河边喝尼罗河的水。”石鲁笑了,这句话正是石鲁在尼罗河畔教给多玛德的。学生没有辜负老师,毫不费力地说出来了。只有什么老师才有什么传授,她也带着石鲁的四川、陕北混合味,算不得标准的普通话,周围的人听罢都笑了。
( N6 |4 v$ H4 F5 f  u. o
2 s0 l2 g6 n8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鲁激动地说:“埃及古代艺术在世界上发出灿烂的光彩。自从罗马帝国和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征服埃及后,埃及的民族艺术受到摧残,埃及人民非常爱护自己的民族传统,赫巴和多玛德到中国来,就是想了解我们中国的艺术如何保存民族传统的。他们是埃及青年一代的典型,苏伊士运河问题发生后,埃及文艺界成立联合阵线,他们立刻参加了,他们仇视殖民主义者,拥护纳赛尔总统,他们是保卫和平的力量,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埃及青年一代朝气蓬勃的精神。”“在开罗,我做梦都想到中国来”,多玛德闪着乌黑的大眼睛说。赫巴打断了妻子的话:“中埃文化协定签订后,我们读了孙中山先生的著作和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了解了中国解放前后的情况,更想到中国来。”' P: ^# q1 l$ |; h/ U5 o% t: [, Z

/ P5 A& `/ V; M% x( x+ ^/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周围有多少人,两国的画家只管滔滔不绝地诉说着他们别后重逢的喜悦心情。石鲁和赵望云为了尽地主之谊,略表心意,当场为赫巴夫妇画了一幅四尺大画,赵望云先泼墨挥写了两棵椰枣树,石鲁接过画笔潇洒地在椰枣树下添补了几个埃及人物。两位画家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围观者阵阵掌声。, Q7 Q" [( d- k$ w% B- |
# @) h2 q0 ]7 g% a$ U; {#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画家的画,又谈到了埃及,美好的回忆,把地理上遥远的距离缩变得很短很短了。
+ H6 ^9 @0 W6 z  U- F5 F5 {4 n  T# z& X, C; e1 J; ~
  生活为我出新意
/ `% u9 ~. C/ ~5 p3 A+ [7 g2 F% O
  “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斗争之中,一眼看着传统,一眼看着写生,以熟练的技巧反映人民的生活。”石鲁总是这样教导着他的学生。
# k, M2 a6 t6 }/ q
0 Y# j+ S+ V9 M% [' [3 h$ C0 l&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从来都不是只呆在“ㄨㄚ之塔”里进行纯形式研究的人,他不仅着眼于如何充分表达内容,而且一贯注意如何从生活升为艺术这个极为重要的规律。他把多年的经验概括为“深入基础,漫天撒网”八个字。他肯定地认为,画家首先要在一个点上深入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但仅此不够,还必须以广泛涉猎为文的补充。这个认识使他在创作上取得了更大的自由。他无时无刻不密切地关注生活,随时随地顺手拈来优美的艺术题材。像他描写陕北、秦岭,江南的作品,以及印度、埃及的写生,都是运用造型艺术规律观察生活的结果。
- O9 `, q# g# d7 |. y' U% |3 b& e5 C0 G/ V9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鲁为了深入生活,花费了相当大的功夫。他的手极为灵巧,早在延安时就曾用一个子弹壳做了支水笔画速写,进城后,他自己制作了写生箱,自己制作了小板凳,这小板凳非同一般,似乎有些“现代化”的味道,想坐可以坐,画累了拉出靠背可以躺,旁边还配有遮阳伞。他外出的打扮也极为特别,一身“奇装异服”,宽大的上衣,多订了一大堆口袋,除了画具,吃的喝的用的一概带在身上,就凭他这全副“武装”,可以想见他对于写生的态度是如何认真严肃了。, u3 D2 G$ d( C* |4 u$ F* ^
/ q- S) G$ S9 Y5 \' V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鲁写生不拘一格,铅笔、钢笔、毛笔都用。一九五七年以前,他的速写比较真实自然,手法细腻,一九五七年以后,他用“以神取形”的理论指导实践。面对写生对象,从提炼、变体到构图都是一次完成。他的技法也是千变万化,既有排线致密如瑞典之铜版画,又有古拙雄朴似秦汉的雕塑,还有很精致的花卉白描,也有略加装饰的变形人物,真是因意选材施法,无一而定。他写生的选题也是五彩缤纷、形形色色,无论山石、河水、人物、动物、楼阁、亭台,只要他发现有美之处,便尽收笔底。他涉猎范围之广,观察、挖掘之深,描绘物象之精,在当代画坛是罕见的。他常说,到生活中汲取不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耳朵听,用脑子想,不仅要了解对象的形体,还要从各方面去体会和把握对象的本质。他的学生在“浩劫”后帮他整理房子时,看到他的速写,那只是幸存下来很小的一部分,还有整整一箱,而且每一张都画得那样认真,那样精彩。别人画过的他要画,别人没画过的他更要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是他特殊的一大才能。+ {6 K3 u6 Y$ O4 Y

6 t7 e% E# k6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鲁每次从下边回来,有时困于杂务,有时忙于开会,他就叫嚷着:“赶快画,不然就把下乡的东西画不出来了。”5 U& R7 E& q# D; ]0 I# |

7 F/ u9 H; y5 q* v! \7 P  他是要趁印象清晰时,赶快画出下乡时的新鲜感受。* {9 G1 d3 ?: p
6 I3 J; C' I/ o* n1 k5 J6 u% r
  石鲁画画极为勤奋,有时因为重要事耽误了,他就会急躁地说:“不行,不行,这几天我都没有画画了!”
+ v- q! q; w* ?" H3 t3 B. h7 j: z/ x+ m! X$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画都来源于生活,但绝不“照猫画虎”。他是从现实生活出发去改造形式,革新技法,而不是依照成法全套生活,重视独创和构思的惨淡经营,又能抓住生活中获得的直观印象。这些,构成了他艺术上真正现实主义的特色。
: }! x/ E' ?) c3 c% q! J" ]+ j" f
0 H6 E) _3 V* z9 l1 @  G  他热爱生活中一切优美的事物,因此,许多为人们见惯不惊的现象,一经他手便可以点石成金,把其中的美发掘出来,化为他艺术作品的一部分。这里固然有艺术技巧问题,但首先应该是他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和对共产主义未来充满希望和激情所使然。1 Z. \' w! G. x' x
5 R  X; z$ G% \0 M! O# z( u1 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画家到下面去,总是到达了目的地先安排好食宿,才开始体验生活。石鲁不是这样,如前所述,和华君武到雷州半岛似的,往往中途他就下路了。# P0 h9 y, L# n; X8 ~

  A" m1 O. _;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五三年,石鲁和陈笳咏等人到兴平,一下火车,他便背着行李找群众拉家常,一碰到感兴趣的东西,立刻抓紧时间画,在他看来,生活不应该是从放下背包以后才开始的。一次他们去找劳模张明亮,大家都没见过张明亮本人,走过一段路,就先歇脚在路边休息,正好迎面走来了三五个人,陈笳咏正要上前去打听,“老张!你来了……”石鲁已经高兴地喊着,上前去握住了老张的手。
8 I/ O  w7 k* q
9 y- Z6 W4 y' i& n! u(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后,大家问他怎么认得出张明亮的,他说:“你不看他背着喷雾器吗?”石鲁总是用锐利的目光观察着各种事物,一眼就看出劳模的特征。
$ j' H" _. q* S' n- \
, G, k+ ~9 a7 `# D/ a# ^  还有一次,同志们在村口买了一个甜瓜,石鲁一直领着大家往村外走了半里多地才坐下来吃。一边走着一边有人觉得好笑:“甜瓜又不是偷来的,干嘛要躲躲藏藏?”
9 D& L- Q9 g' f5 ~$ w6 J* y( ?2 @+ ~. Y! c+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鲁却严肃地说:“在村子里吃,群众影响不好。”
: \9 D% W4 h2 z1 {1 C1 K% W. |" g0 C) a
  像这种几乎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在他深入生活中,俯首皆是,事虽然小,但能看出他一直把延安的传统保持了下来,他是时刻注意和群众打成一片,不露出丝毫的特殊啊!8 Z$ n9 Q0 s+ w- J* P
" b+ L. R9 W; k1 l1 e,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3 21:36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