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收藏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楼主: 小疯子

著名书画家石鲁的传奇艺术人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五八年的初夏,石鲁和赵望云、方济众等人到巴县的一个偏僻山村。据当地干部讲,社员们正在台田造地,向荒山要粮。当时大家已走得人困马乏,实在需要休息了。但石鲁听说群众还要夜战,也就顾不上长途跋涉的辛苦,踏着崎岖的山径,来到了群众夜战的现场。这里群山环绕,竹密松茂。社员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正在一堆堆的篝火边挖的挖、担的担,人欢马叫,锣鼓喧天。荒寂的山林,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方济众曾在回忆那段生活时说:“这时如果有舞蹈家在场,也许会编演出绝妙的舞蹈节目来;如果有音乐家在场,也许会谱出一曲欢快豪迈的劳动进行曲;如果有诗人在场,振奋人心的诗章,也许会凌云而起……”
/ ]& Y0 B5 }% ]( L; f9 `; _% T& g, |* z+ Q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的是,那个晚上既没有舞蹈家、音乐家,也没有诗人在场,只有一个石鲁在篝火边穿来穿去,匆匆地画着速写。直到中秋过后,他们才披着一身单衣,顶着凛冽的山风,和社员们一起回到了住处。
* y$ v# `& Z2 @: n5 S5 x
9 U& ?2 H9 O/ {! L) Y  一年之后,石鲁的《击鼓夜战》,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使大家惊愕不已!生动的形象,淋漓的笔墨,火光人影,房屋婆娑,一下子把大家带回了巴山深处那难忘的夜晚。! Q) b: z7 [; h) N) s: V& U
" J2 V; E4 ?; q8 G) e
  不料,到了“文革”中,石鲁这幅《击鼓夜战》被说成是“群魔乱舞”。真令人啼笑皆非,那就是后话了。
7 x- U% z! E; \: w) Q3 C6 x* M% x1 e. ^/ G# 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雨。多少年来,石鲁从陕北到秦岭,从甘肃到青海,从四川到三峡,从江南到广东……行程数万里,他往往一个人走进深山老林,走过大漠戈壁,走上海岛孤屿……风雨雷电,冰雪交加,大自然经常把他变成“落汤鸡”、“寒号鸟”,但却始终未能阻挡他顽强行进的坚定脚步!1 F- _* w+ v' I

" x8 H; ?* F6 E. Q1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正是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生活里,从汗牛充栋的千桩物象中,发掘湮没,钩沉掘奇,冶炼着他艺术的结晶。就在许多人苦于抓不住画画题材、常常下乡跑了不少次数、回来又向报纸社论或小说散文中找救星的时候,石鲁却成了创作题材的富裕户。他说:“我在生活中不是没啥画,而是怎么画也画不完。”
5 a' V4 q; e# N
6 o3 ?  Z2 K  K5 P9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使他得到了艺术的美真,那层出不穷的精佳作品,给予了人们最好的答案。! g7 d: K! C( g  k

6 V) r/ n6 Y9 E/ [% o/ q  走了很高的一着棋& l2 J& O7 ]8 [' I! }
5 I! ]. R, S. A' B+ R4 ^: T
  石鲁有一个老友,名叫徐行,是一位负责工业方面的领导。老徐手中有权,美协总免不了找他要点什么东西。- E" [! k; g# ?

7 U( ?4 [8 E1 q1 k. T1 e$ r) b0 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五九年腊月,煤炭正是十分紧张的时候,老徐收到一封信,是石鲁写来的,信中这样写道:
7 A7 n8 z* A( C8 }# L" S+ b9 E
: y7 ~" p! |- J, Z0 ?4 ^% }" ~  U: w  ……冬天虽然很冷,我周围这一伙青年的心是沸腾的,你如果能给搞一点煤,让我们在温暖的空气中渡过冬天中的春天,这些青年人在美术界会对党作出更大贡献的。
3 o, f! Z5 W! i- l  G, @, h( Q, G6 `. B/ p. k+ z
  老徐在干部会上当众宣读了这封信,大家都为之感动。
( E3 Y8 F, U" O9 l* @& ~) T
5 }0 Z2 g0 Z" ?  K3 I  很短的时间里,老徐给美协拉去了几车煤。2 k) p6 u( y# V7 {1 P$ j
$ n+ I/ I' {6 p( c, N) S( a5 ]1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徐行后来讲:“我认识他不是因为艺术,我也不大懂艺术。我却懂人,我就是认识他这个人,他是个好人,正直的人,在政治上有见地的人……”
$ z' T4 r6 f8 b# i: l9 Q; u
1 h: M+ _6 s) B% N- P  D" |! N  从一九五九年起一直到一九六一年,是我国人民最困难的时期。那时我国遇上了特大自然灾害,经济情况恶化,物资供应紧张,党和政府十分关心文艺工作者的生活,除每月给一定的特殊供应,还提出了暂时不下乡、下厂,留在城市读书、学习,搞研究工作的指示。当时人们的身体都是比较虚弱的,浮肿现象常有发生。为了填饱肚子,什么玉米芯、马什菜、水红花,只要能入口的,大家都拿来吃,“瓜菜代”已经算是上等食品了。为了加强营养,美协也办起酿造“小球藻”的小锅炉。据说这种水汁,内含多种维生素。谁知道呢!" p; l% h4 W" L/ }5 b
7 O/ N4 |; m1 {4 }9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什么素吧,反正保命要紧。那时文艺界颇为流行的两句话,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任何人见面都先谈吃,至于工作和其他考虑得就不太多了。
8 @6 L# D( o2 j9 u' Z
) `8 m) X) S, ~5 f9 x  就在这个时候,石鲁忽然在美协提出了每周六、周日打猎的倡议,有几个人积极响应,并马上和他一起购买了猎枪。但也有人淡然视之,不感兴趣,修军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认为这种举动既浪费时间,又影响不好。3 D4 f3 t5 `' T3 u7 k2 x/ J5 V

$ o  a* {) |+ P" ^5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了段日子,石鲁和响应号召的人已按计划往返好几趟了。他们每次归来,都要带回大挂小串的猎物,这不能不叫人眼热,当然,石鲁也没忘了“共产主义”。尤为引人注意的是他们每次还要画回数量不少的小幅速写。此一期间,石鲁创作了《山中月色》《秦岭山麓》和不少富有新意的国画佳品。这对于画画的人来说,更是极大的诱惑力。修军等人渐渐有了新的看法,认为这样既可锻炼身体,改善伙食,又能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丰富创作,一举多得。于是从原来的“反猎派”变为“拥猎派”了。1 p# E  m6 _' r) o0 k
) f$ c2 f) k: }" q0 I; L9 N5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六○年冬季,石鲁又带领八九个人进山狩猎。这次的目标是宝成铁路的秦岭山麓,修军也跟着一起前往,成了这远征小队的一名成员。4 V" N1 `" O3 d: r9 k8 |

3 ]$ M' u0 G4 Z/ P  扯起浓浓长烟的火车,沿蜿蜒险峻的宝成线缓缓而上,登上高峰之后,他们就在山巅顶部的一个小火车站下车,安下了“营寨”。; ^* e. u0 X( a5 [3 ?) V3 q

. p/ y) i. c* R) C2 J! X* r  当时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人民的精神面貌很好,干劲挺大。修军随石鲁他们,趁机会访问了小站上的联络职工和附近居民,看到他们对党的领导下渡过暂时的困难,信心十足。群众的情绪对同志的鼓舞比枯燥的说教有力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名为打猎,实则仍是各带速写工具深入生活。从这方面来看,石鲁不能不算一个头脑聪明的领导人。三年困难时期,固然应毫无疑义地把改善生活放在首位。但不顾一切地改善三年,如何了得。石鲁能够审时度势,结合美术工作者的特点,用打猎把生活和创作兼顾起来,确实是走了很高妙的一着棋。
( R/ W; E+ I4 j* Z' r5 ^4 R3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军久不外出了,看见什么都觉得新鲜。在车厢内就勾了不少小速写。安营扎寨后,他不必再担心那美妙的景色会一闪而过,画起来更感从容了。画着画着,他忽然感到不对劲:“我干什么来了?打猎呀!不管是名义是实事儿,别人到时候打了一堆,自己也不能空背个画夹回去啊!”于是,第二天蒙蒙亮,他也背着一只小口径步枪攀上了对面的山腰。' g4 i5 }+ V9 Q9 o3 j: Q- \3 C% P
& |( q. V' g6 r0 m: o, o;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还懒洋洋地没爬上来,东边天际隐隐拉开一线浑浊的鱼白肚。沉睡中的秦岭模模糊糊,在山峦峰拥之间,逐渐显露出一片浓重的紫褐色,深沉雄大,整个感觉非常强烈。真是奇景突现,与白昼感觉大为不同。正当他沉浸在美的和弦里,骤然间,一架翠蓝色的电气机车从迎面的隧道口中呼啸而出,它号叫着向东方疾驰而去,一股雪白的浓烟向后方翻滚着,飘荡着,划破了黎明前的黑暗与寂静。这情景显得生龙活虎,十分动人和有力,把这本来就具有浑厚、粗犷、壮伟甚至荒率的高山峻岭,反衬得更加富有诗意了。% W/ s; t( ~8 p7 A- s. l+ c
/ V% ]% s  n3 h7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意外出现的奇景中之奇景,使修军有些手忙脚乱,炭笔也有些不听使唤,他一连画了好几幅速写,心里才慢慢平静下来,自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自一九五○年他随军到陕西,就被雄险的华岳和逶迤的终南所陶醉,多年间,虽然他也积累过一些素材,但一直未找到既富有时代感,又与众不同的角度和语言,而这次山中意外的发现在他脑子里得到升华,他发自肺腑感激石鲁的狩猎之举和组织工作。% m1 h6 y. t) i9 |; r( Y; n) v) S

  D4 Z2 `3 H: B4 ?  J( U/ c# `/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中归来半月里,修军迅速完成了一幅木刻《黎明》,后来收入到《中国版画五十年》。当然,石鲁和其他同志归来都各有所获,众人所创作的一大批作品都曾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展出和发表过,不但当时得到好评,直到今天仍还富有生命力,至于远征猎物的丰收,反而成了次要的,现在谁也记不清都是些什么东西了。' y, k* L3 K) E0 z8 D% R

# z6 y, G4 B-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一个美术工作领导者,在困难的时候,组织专业工作者以不同的方式深入生活,促进了创作的正常发展。以小见大,从这事上也可以发人深思,有所获益,悟出很多道理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1 13: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收藏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1 20: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2 09: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2 10: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中差点被整死,要不是因为有精神分裂证明,估计就给枪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

手机版|盛世收藏网

GMT+8, 2025-5-3 21:47 ( 京ICP备10017546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2689号 )

论坛内容仅代表发布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业务联系:15011024225(临时,周一至周五10:30~17:30)

www.sssc.cn copyright © 2003-202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