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4日(星期五)4 A8 u5 y9 C" p4 _% K: T
/ B. y+ ]7 j) _+ Q这几天,闲暇的时候我就看北京卫视王刚主持的《收藏秀》节目。这种寓教于乐的收藏节目看起来真是过瘾,既有教育性、指导性,又有娱乐性、刺激性。特别是当王刚老师拿起护宝锤(更贴切点儿应该叫“砸假锤”)准备“开砸”的时候,我看得真叫一个揪心。我既为那些宝贝被砸的持宝人感到难过、可惜,同时也为收藏市场上有这么多的假货感到气愤、苦恼。看着节目,我也神经兮兮地想亲自体验一下砸假货的滋味。
% L7 y% G) z4 @: R" T/ E) @, ~9 w8 ]0 R; g0 F( y; R
今早起床,我瞪大双眼瞅着我最近买的这些瓷器,准备拎出一个假货开砸了。. S! T7 o, z' y! G- h
3 o Q$ t+ M+ [- X. R ?& `砸哪一个呢?我寻思着……。
/ i. }, }) \+ q1 a2 [对!有了!上次,我在潘家园花20块钱买了一个陶瓷笔筒,这笔筒不用专家鉴定,我就知道是假货,并且是忒假的那种。当时,我真是知假买假呀,明知道这件瓷器假的出奇,我最后还是买了。并且当时我还萌生了一个“邪念”:买些类似的假货,以假乱真,再回去卖给别人。这是多么“罪恶”的想法呀。得嘞!今天就砸它了,反正便宜,砸了不心疼,还能学点儿残片知识,在“砸”中“学”,在“学”中“砸”,一举两得,嘿嘿。% c+ j1 ], f6 z; e* T/ K
\& o$ r7 \! k, i( Z0 E
砸之前,我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想,我不能向王刚老师那样,一锤子下去,就不管不问了。我得边研究边砸,边砸边琢磨,这样做也对得起我花的那20块钱。, r5 D+ n G! V- \: S4 k
- E; q! q7 P8 h7 v, v' z于是,我找出了锤子、锉刀、砂纸、手套等“作案”工具,开始“折磨”我那“心爱”的假笔筒。. n5 @/ C* \" Y& U9 n
2 ]" I) G! p1 E) s, n首先,我想看看笔筒的“底”到底是个什么样。于是我拿起锉刀,对着笔筒的底锉了起来。锉了几下,嘿!这个底还真硬,我的锉刀竟然对它毫发无损。我拿着锉刀对着筒底使劲儿锉了起来,来回运动了足足几百次,累得我手都麻了,再一看那筒底,还是没见什么大的变化。我又拿起砂纸对着筒底玩命的磨了起来,又是几百次,再一看,除了“底”越磨越光、越磨越亮外,真正的白瓷胎我还是没见到。* K& M5 d& Y! j) g, q
看来我对这“底”是没什么办法了,那我就磨磨笔筒的外壁试试。, h/ I$ n+ G0 b
+ x! y4 E7 T* M6 t" Z2 F( i我拿着锉刀、砂纸对着壁上的一片浓浓的青花又是锉又是磨。结果呢,只是磨出些较深的印儿来,根本见不到釉下边的白瓷胎。* k* Q M* P% E/ B8 z' \
3 U N: U. l1 y" e- ~" D* y) H! }
如此文明地“破坏”活动是见不到什么成效了。干脆砸吧!
! W4 w @! {8 |2 N% G
+ w \6 L Z4 h# _- S: P# i/ q于是,我戴上手套,右手拿着锤子,照着笔筒就是一下。“当”!声音真叫脆呀,莫非这就是传说当中的“声如罄”?再一看笔筒,连个“冲”我都没砸出来。看来,这笔筒还真是我花钱买来的,舍不得砸,用的劲儿太小了。不像王刚老师,一锤子下去,瓷器顿时粉身碎骨。& _( Y* ^2 t. }$ p+ L0 w
1 K' F; j: k% l. v
看来不使劲儿是不行了,我闭上双眼,拿着锤照着筒壁连砸三下,“当当当”、“卡擦”,这回出效果了,砸出了一个大“磕”和一道大“冲”,哈哈,我终于看到白瓷胎啦!5 M) y' K8 I! B7 h
, D% M' c# D, d1 f, p1 G
接着,我又一鼓作气,一个好端端的笔筒顿时成了5瓣儿。- H7 X7 I8 ^( D$ w, [# B
' @' k; {7 } `* _6 a" p4 Z$ r唉,我还从没有故意砸碎过东西呢,心疼喽!以后我可不砸了,有机会还是让王刚老师干这活吧。
% o O/ J6 A6 d7 O
7 a" P0 z) m R& ^ Z S4 A' E: D最后,经过我的鉴定,结论如下:青花笔筒,胎质细腻洁白,胎釉稀薄,画工极为粗糙,釉面有贼光,胎底有明显作旧痕迹,为现代低仿品。7 _8 s2 f6 s3 G9 S3 y9 P
* v8 v7 q5 z1 [( C) c1 _0 y' [. m4 f8 K L- @5 E8 \
9 n( F9 h( \; O1 E! `- x' \
[ 本帖最后由 无边落 于 2011-10-14 12:41 编辑 ] |